高德地圖劉振飛立下三年小目標:合作城市擁堵下降10%至20%

7月25日,由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高德地圖、新浪微博主辦,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支持的“互聯網+城市交通管理創新”論壇在北京舉行。

高德地圖在論壇上宣佈,要為中國“堵城”量身定製“高德方案”。阿里巴巴合夥人、高德集團總裁劉振飛也立下未來三年的小目標:每天服務6億人出行,為社會節約2億小時,讓合作城市的擁堵下降10%—20%。

高德地图刘振飞立下三年小目标:合作城市拥堵下降10%至20%

|| 全球十大最擁堵城市中,中國沒有城市上榜

高德地圖日前發佈的《2018 Q2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顯示,中國十大堵城分別為北京、廣州、重慶、哈爾濱、銀川、上海、濟南、貴陽、珠海、長春。其中,北京重回“首堵”,擁堵延時指數為2.095,廣州位居第二,擁堵延時指數達到2.03。

不僅是中國,全球城市都陷入擁堵困擾。據此前實時交通數據提供商Inrix發佈的2017年度全球交通計分卡顯示,全球十大堵城分別為洛杉磯、紐約市(並列)、莫斯科(並列)、聖保羅、舊金山、波哥大、倫敦、亞特蘭大、巴黎、邁阿密。全球十大最擁堵城市中,美國最多,中國沒有城市上榜。

劉振飛解釋道,造成城市擁堵的主要原因是資源供需不匹配、路網利用不均衡、公共交通分擔率低。其中,車多路少的供需矛盾短時間內難以調和,而提高現有交通資源的利用率和提高公共交通調度的合理性,都是解決現有交通問題的有效方式。高德地圖與阿里雲一起聯手打造了的“城市大腦·智慧交通”解決方案,也是從這一角度希望重塑人車路的關係,為城市交通治理提供解決之道。

|| 為中、大、超大型城市定製“高德方案”

早在2016年,杭州市政府就聯合阿里巴巴等企業提出建設“城市大腦”項目。作為“城市大腦”中最重要的版塊之一,“城市大腦·智慧交通”主要應用於交通領域,目前已經正式落地。

劉振飛稱,高德目前正在為中型城市、大型城市、超大型城市的交通治理量身定製“高德方案”。

在中型城市中,他以中山市為例。中山最大的交通問題是路口容易擁堵,高德為此對中山市區全部143個路口的紅綠燈進行了智慧化管理:當路口某個方向車流量變大時,大腦在全局視角下經過計算,將這個方向的綠燈通過時間延長,同時縮短其他幾個方向的綠燈時間。等這個方向的車輛變少時了,大腦會自動重新規劃,始終保證紅綠燈時間與車流量的合理匹配。

據瞭解,“高德方案”通過智慧化管理中山紅綠燈,使中山的交通擁堵有了明顯緩解,2018年1季度數據顯示,中山市區通行速度環比提升了5.7%,停車次數下降了8%。

杭州作為大型城市的代表,主要的交通問題是快速路容易堵,數據顯示,杭州市快速路的擁堵里程佔比為7.4%。且杭州中心城區由於功能集中,也容易擁堵,在這種情況下,一旦出現緊急事件,交通疏導都是一個難題。因此,杭州交警和高德地圖聯手打造了“一路護航”,即將在高德地圖上線。這個應用最大的亮點是,能讓120、119、110等特種車輛出現緊急情況時在高德APP端一鍵啟動“一路護航”模式,大腦會對車輛到達下一個路口的時間實現秒級精準預測,“零時差”調控紅綠燈,保證車輛通行一路綠燈。

超大型城市因為虹吸效應強帶來的人流和車流的聚集,使得這類城市擁堵面積佔比很高,且擁堵還在向近郊擴散。高德數據顯示,北京的擁堵里程佔比為11.8%,廣州是9%,上海是7.6%。

為了解決超大型城市的複雜交通問題,高德地圖與阿里雲一起聯手推出了“全局感知+路權分配+智慧誘導”的系統性解決方案。其中,全局感知是通過“大腦”的大數據和雲計算能力,對海量視頻信息進行分析處理,讓“大腦”能看懂視頻背後的“意義”,繼而“診斷”出城市交通的各種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

路權分配是解決擁堵的一個有效方式,“大腦”在多元數據分析的基礎上發現某些道路資源分配不合理,會給出優化建議。例如,某個路口的左轉車流量遠大於右轉車流量,大腦分析後建議將中間的左右轉車道改為左轉車道,以適應實際需求。另外,大腦還會對有必要設立“潮汐路段”的地方提出渠化建議,改善後預計通行效率提升約12%。

除此之外,超大型城市經常舉辦演唱會、博覽會等大型活動,高德方案會通過多種“智慧誘導”策略實現動態分流,避免車流人流過於集中。比如,路過的用戶可在高德地圖中查看交警權威繞行路線推薦,以防進入擁堵區。另外,大型活動通常會提供一些臨時改建的停車場,這些位置過去是不會出現在導航指引中的,但高德與交警合作後,會接入這些數據,經計算後為用戶推薦距離他最近的臨時停車場,分流停車擁堵。

劉振飛在論壇上再次強調,針對大型城市、中型城市、超大型城市這三大類城市的“高德方案”正在分別落地,目標是在未來三年,每天服務6億人出行,為社會節約2億小時資源,讓合作城市的擁堵下降10%—20%,“讓天下沒有擁堵的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