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 16th 系列上手:这份追求,确有诚意

魅族 16th 系列上手:这份追求,确有诚意

这两年,魅族手机的旗舰产品线虽然在部分细节设计上不乏亮点,但一直缺乏一款足够具有竞争力的机型,这里面或是因为顶级 SOC 的缺失,或是设计跟不上市场潮流,或是有定价策略失误的因素。可以说,煤油们对魅族推出一款「真」旗舰机已是期待太久了。

也许是对魅族这两年产品表现的不满,更可能是因为今年作为魅族成立的 15 周年至关重要,创始人黄章也一改往年退隐幕后的低调作风,在产品设计的操刀以及产品的预热方面都是亲自出马,不遗余力。

魅族 16th 系列上手:这份追求,确有诚意

在 4 月发布的魅族 15 系列身上,我们已经看到了诸如振感反馈出色的 mEngine、超窄边框设计等亮点。牛刀小试之后,如今魅族 16th 系列携全面屏设计、屏下指纹、旗舰级 SOC 骁龙 845 等诸多卖点袭来,又能给煤油们带来怎样的新体验呢?

魅族 16th 系列的外观设计,同时照顾了美感与手感。

设计上,魅族 16th 系列还是没办法摆脱玻璃的诱惑,在背面也选用了带有一定弧度的玻璃,官方称之为 3D 四曲面玻璃。以我个人的看法,玻璃后盖所带给手机的通透感,确实会让人产生一种「这个手机很高级」的感觉,是以最近不少 Android 手机都采用了玻璃后盖,魅族 16th 也不例外。但回过头来看,3D 四曲面玻璃这个概念其实不少友商都已经使用过了,魅族 16th 总归有种姗姗来迟的感觉。

魅族 16th 系列上手:这份追求,确有诚意

尺寸上,你可以把魅族 16th 系列直接看作是 15 系列的全面屏版,在宽度和厚度几乎保持一致的前提下,16th 系列整体拔高了一些,观感上更显修长。

魅族 16th 系列上手:这份追求,确有诚意

手感上,中框与前后玻璃之间的过渡十分平滑且细腻,同时后盖左右收窄的弧线也给予了手心很好的贴合感,整台手机拿在手里翻滚旋转也很难找到一个地方让你觉得硌手。

魅族 16th 系列上手:这份追求,确有诚意

当然,尺寸不同导致 16th 与 16th Plus 还是存在了些许区别,小一些的 16th 明显握在手中更加舒适,取个较为鲜明的参照物就是我平时在用的 iPhone X,魅族 16th 稍微长一些、宽一些,但更薄也更轻。其中 152g 的重量更是傲视群雄,在 Android 旗舰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做大、做重时,这台小而美的魅族 16th 确实是一个讨喜的「另类」。

既然提到了手感和尺寸,那就不得不说说屏幕了。

魅族 16 系列没有采用时下流行的“刘海屏”设计,而是使用了上下对称的 18:9 全面屏。左右 1.93 mm 的超窄边框以及收窄到 7 mm 的额头下巴使得整机的屏占比看起来仍然相当出色;屏幕四角采取了弧度较大的圆角切割处理,正面形态看起来与三星的 S8/S9 系列颇为相似,不过由于没有采用三星那样的曲面屏设计,这种大圆角在观感上可能会略显突兀。

魅族 16th 系列上手:这份追求,确有诚意

16 与 16 Plus 均采用了 AMOLED 材质的屏幕,尺寸分别为 6.0 和 6.5 英寸,分辨率均为 2160 × 1080。子像素排列方式仍为 Pentile,并不是此前传闻所说的标准 RGB 排列,因此在尺寸较大的 16 Plus 上显示细腻度会有所欠缺。

魅族 16th 系列上手:这份追求,确有诚意

在采取全面屏设计导致实体按键消失后,底部导航栏的交互方式变化就变得颇为引人关注。

除了安卓传统的三大虚拟键外,魅族还给出了两套全面屏交互方式,一套是被称为 Super mBack 2.0 的操作方式:轻触底部的横条返回,重按横条回主页,底部两侧上划呼出多任务,左右滑动横条可以切换最近使用的 APP;另一套则是全局手势操作:底部上划回主页,上划悬停呼出多任务,屏幕底部向上划或由两侧向内划则为返回。

魅族 16th 系列上手:这份追求,确有诚意

这两套交互方式各有优点,由于 mEngine 的存在,这套 Super mBack 2.0 操作模拟出的振感反馈相当逼真,习惯了以前 mBack 按键的用户可能对此更容易接受;而全局手势操作则在体验上更为顺滑,并且不占用底部屏幕空间,沉浸感更强。

全面屏和手势操作都赶上来了,这次魅族 16 系列打算在屏下指纹上走在前列。

魅族 16 采用的屏下指纹识别方案,和时下我们比较熟悉的方案相同,都是借助 OLED 的自发光特性,去照亮指定区域的手指指纹,并进行指纹图像的绘制与识别。如果你比较介意识别的速度,其实它相比传统的电容式指纹识别器还是慢一些,好在识别的准确度颇高,日常使用倒也没什么太大问题。

魅族 16th 系列上手:这份追求,确有诚意

但俗话说得好:做戏做全套。除了屏下指纹识别,魅族 16 也支持面部识别和抬腕亮屏,在运用得恰当的情况下,你的手指可能还未来得及触碰到屏下指纹识别的区域,面部识别就先一步识别完毕并解锁你的手机了。这样的双重保险,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解不开锁而导致的用户焦虑心理,但不管怎么说,屏下指纹的识别速度依旧有待提升。

做了屏下指纹识别,自然不会仅仅拿它来解锁屏幕这般大材小用,魅族 16 系列支持微信和支付宝的指纹支付功能,在 Meizu Pay 中也能使用指纹支付,不过面部识别由于安全级别不够高,仅仅支持拿来刷脸解锁屏幕。

来试试看拍照吧?

魅族 16 系列沿用了 15 系列上采用的摄像头模组,主摄为 1200 万像素的索尼 IMX 380,单像素面积 1.55 μm,支持光学防抖;副摄为 2000 万像素的 IMX350,用于光学变焦和人像拍摄。

魅族 16th 系列上手:这份追求,确有诚意

尽管官方宣传魅族 16 有 3 倍无损变焦,但实际上是通过 2 倍光学变焦的镜头再进行裁剪而实现的,与华为 P20 那颗直接是 3 倍光学变焦的镜头不同。

魅族 16th 系列上手:这份追求,确有诚意
魅族 16th 系列上手:这份追求,确有诚意魅族 16th 系列上手:这份追求,确有诚意
魅族 16th 系列上手:这份追求,确有诚意

日间样张

魅族 16th 系列上手:这份追求,确有诚意

1X 样张

魅族 16th 系列上手:这份追求,确有诚意

2X 样张

魅族 16th 系列上手:这份追求,确有诚意

3X 样张

魅族 16th 系列上手:这份追求,确有诚意

人像模式样张

从目前上手体验拍摄的一些日间样张来看,魅族 16 在照片的白平衡、动态范围的表现上呈现出来的水准还是比较高的,不过在光比较大的场景中,高光的部分还是没有控制得比较好;色彩饱和度上,虽然魅族这次加入了 AI 场景识别,但从最终成像效果看,AI 在其中还是相对克制、没有过分渲染画面的。体验方面,得益于骁龙 845 平台 ISP 的加持,能明显感觉到在对焦速度方面比魅族 15 要更快一些。

这份追求,确有诚意。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看魅族 16 与 16 Plus 到底有哪些区别,老实说,它们之间的差异实在是太小了。除了机身及屏幕尺寸、最大存储空间、电池容量外,两者几乎不存在差别,这意味着你在两台手机上都能享受到顶级的性能、同样出色的成像效果、震感十足的二代 mEngine,甚至小的魅族 16 的屏幕精细度还更好一些。

魅族 16th 系列上手:这份追求,确有诚意

若要我推荐两者中的一个,我肯定会力荐小的魅族 16 了,旗舰该有的东西它都有,同时轻盈的身材和良好的握持感让人更愿意把它拿在手里使用,再说 6 英寸的屏幕,还不够大吗?

魅族 16th 系列上手:这份追求,确有诚意

把魅族 16 放在众多 Android 旗舰中,它依旧属于小而美的那个群体:NFC、防水、无线充电的缺失,让它牺牲了一部分竞争力,但另一方面 mEngine 的加持、屏下指纹的运用、回归旗舰的配置,还是能赢得煤油的心,同时也让其他消费者也愿意去尝试。

魅族 16th 系列上手:这份追求,确有诚意

单就初上手的体验来看,我对魅族 16 还是比较满意的,当然仍有许多新鲜的点等待我们去挖掘,譬如拍照、续航、系统等等,尾巴们可以期待下后续的深度体验,我们下次见。

*本文由@罗莱尔特与@不会飞的乔老爷共同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