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永別戀人,楊過癡狂追日,陳家洛黯然無語

同是永別戀人,楊過痴狂追日,陳家洛黯然無語

《書劍恩仇錄》與《神鵰俠侶》中,有處情節設置很類似,金庸寫來卻大不同,展現出兩個男主人公陳家洛與楊過性情的差異。

這細節就是,陳家洛、楊過都曾面臨一個令人心碎的現實:他們與戀人只有最後一天時間,一旦夕陽落山,或告別戀人、永不能見,或戀人不至、希望破滅……

一說至此,大家就都知道是什麼事了。

陳家洛與香香公主辭別之事,是因這位紅花會總舵主將她當籌碼“讓”給乾隆(陳家洛道“國事為重,私情為輕,我可勸她從你”),以換得這位哥哥皇帝變滿清江山為漢人江山的承諾。

作為附加條件,陳家洛請求乾隆同意,自己帶香香公主到長城一日遊,完成對她的承諾。

楊過與小龍女之事,則源自二人的十六年之約——為讓楊過有心思治療情花之毒,小龍女跳崖,留下十六年後再相見的盟約。

而這天,正是十六年滿期、兩人約好見面的日子。

下面,我們分別看看,陳家洛、楊過是如何對待這“一日之約”的。

同是永別戀人,楊過痴狂追日,陳家洛黯然無語

1.陳家洛帶香香公主一日遊

那天的一日遊行程挺豐富——天壽山看明皇陵、騎石駱駝,居庸關爬長城、唱情歌兒,彈琴峽香香公主洗浴、二人傾談……

然而,“過了今天,咱們不能再相見了”。

很快,日薄西山,一天的歡聚即將結束。

香香公主望著太陽落下去的地方,低聲道:“太陽要是能再升起來,就是很短很短的一下子也好……”

面對此情此景,陳家洛雖亦悲傷,卻在冷靜“講道理”——

“喀絲麗,我要你受這麼多的苦!”

“我是為了自己的同胞,受苦是應該的,可是那些人你從來沒見過,你從來沒愛過他們……”

同是永別戀人,楊過痴狂追日,陳家洛黯然無語

太陽終於落山了。

“陳家洛黯然無語,兩人上馬往來路回去。香香公主不再說話,也不回頭再望一眼剛才兩人共享過的美景。”

這就是陳家洛與香香公主的最後一日。

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乾隆雖擁有了香香公主,卻背棄與陳家洛的盟約,欲將紅花會一網打盡。

最終,香香以自己的死向陳家洛示警……

可憐可嘆的香香公主!

同是永別戀人,楊過痴狂追日,陳家洛黯然無語

2.楊過苦等小龍女六日六夜

雖與小龍女“十六年之約”到期之日是三月初七,但楊過早在三月初二便到了絕情谷。

那幾天,楊過悽苦萬分——

“這般苦苦等候了五日,已到三月初七,他已兩日兩夜未曾交睫入睡,到了這日,更是不離斷腸崖半步。

“自晨至午,更自午至夕,每當風動樹梢,花落林中,心中便是一跳,躍起來四下裡搜尋觀望,卻哪裡有小龍女的影蹤?”

同是永別戀人,楊過痴狂追日,陳家洛黯然無語

更令人心碎的還在後面——

“眼見太陽緩緩落山,楊過的心也是跟著太陽不斷的向下低沉。當太陽的一半被山頭遮沒時,他大叫一聲,急奔上峰。

“身在高處,只見太陽的圓臉重又完整,心中略略一寬,只要太陽不落山,三月初七這一日就算沒過完。

“可是雖然登上了最高的山峰,太陽最終還是落入了地下。”

每次讀《神鵰俠侶》至此,都為楊過“追太陽”的痴狂感動!

正因為有了這樣的為情痴狂,才有了他的一夜白頭——

“他猶如行屍走肉般踉蹌下山,一日一夜不飲不食,但覺唇燥舌焦,於是走到小溪之旁,掬水而飲,一低頭,猛見水中倒影,兩鬢竟然白了一片。”

更有了縱身跳崖之舉——

“怎地你不守信約?怎地你不守信約?不守信約……不守信約……”

楊過縱身一躍,已墮入下面的萬丈深谷之中。

同是永別戀人,楊過痴狂追日,陳家洛黯然無語

金庸筆下那麼多人物,楊過、陳家洛可說是兩種類型的極端,一個為情而生、為情而活,另一個是所謂“國事為重,私情為輕”。

不想對這兩種類型做褒貶評判,因為人生本就兩難。

作為傳統文人,金庸一直有這種“難兩全”思想。

像楊過,雖也曾保襄陽、抗韃子,但他總歸是情海中人,終極選擇是與小龍女“絕跡江湖”;

像陳家洛,拿愛情當籌碼,因無情無義、政治幼稚被人詬病。可他本就是以恢復漢家江山為己任的紅花會的首領,如果放棄民族信義,選擇與愛人攜歸山野,就不被詬病了?

自古,忠與孝,情與義,往往難兩全。

特殊的,似乎只有郭靖,他不光收穫愛情、擁有幸福家庭,而且義守襄陽,終成“為國為民,俠之大者”。

但他只是金庸筆下一個理想型人物,只能如神話般存在於幻想中。

同是永別戀人,楊過痴狂追日,陳家洛黯然無語

現實中,強大如蕭峰,家國與愛人也不能兼得。甚至,他比任何人都悲慘——不光沒了阿朱,塞上牛羊空許約,而且連自己的民族、國家也不信任他……

他只能一死了之。

陳家洛、楊過、蕭峰……人生永難全。

這就是殘酷的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