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让孩子具备运动健身的理念

一定要让孩子具备运动健身的理念

【富晓红专栏】

一定要让孩子具备运动健身的理念

我曾经认识一位体育教授,他跟我说他当年考大学是“被体育”,老师为了让同学们能多一个进大学,便安排不同成绩的人考能录的专业。而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从“被体育”到主动“体育”。他说如果是现在,他一定主动考体育,因为长期的体育运动给他带去了太多的好处:身体健康,性格开朗。

长期以来我们都对体育老师有偏见,觉得他们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没文化,爆粗口;我们曾经用“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来讽刺一个人的语文水平低下,但同时也道出了体育老师在普通大众心里是个“没有文化的”的“粗人”,这是对体育老师的误会。

所以我们对运动也报以轻视的、傲慢的态度,觉得运动和我们无关,只有读书才是我们毕生要追求的神圣无比的事。事实上运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强身健体,还可以让我们的大脑更灵活更聪慧,关键我们要从小对孩子培养运动的习惯,树立终生运动的理念。

一定要让孩子具备运动健身的理念

有了健康的身体才可以谈理想、诗和远方。

《我不是药神》这部国产片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豆瓣也给出了前所未有的高分:9.0分。因为说到了大家的痛点,人一生,谁不生病?这个时候,人性就会彰显出来,善,还是恶?救赎,还是利欲熏心?面对生死,谁能坦然?谁不想好好活着?但是面对昂贵的医药费,是放弃生的希望?还是艰难医治?都是艰难的选择!

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了身体健康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生的梦想和一生的追求。我们常常听到一句话:健康是最大的财富。

然而我们大部人在年轻的时候用生命赚钱。家长们对好学校都趋之若鹜,从幼儿园开始报各种补习班,只为了读重点高中,读名牌大学,恰恰忘了“革命的本钱”——健康的身体。如果不是因为硬性规定,体育三十分加入中考总分,家长们可能会更加地忽略体育课。

即便这样,近年来中国军训可以猝死,长跑可以猝死,体测可以猝死,打篮球可以猝死,体重过瘦或过胖的人不断增多,近视率接近90%,2016年,仅有17%的小学生经常运动。

梁启超说:少年强则中国强。”强首先表现在身体强。但是多少家长会重视体育,从小给孩子灌输健身运动的理念?我们听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把书读好,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报答。”如今我们需要把体育分加入中考总分才能得到家长们的一点点的重视,真是莫大悲哀。如果没有那三十分的中考分,多少家长会找体育老师替孩子请假:不必跑800米了。

就在7月5日,上海交大附中在qq群传出一个消息,高三某班的某同学,因为高中长期熬夜,高考结束了又熬夜打游戏,世界杯开始后,又连续两个晚上通宵熬夜,造成猝死。而这位同学其实已经基本知道了录取的大学,他与理想的大学因此阴阳两隔。理想和诗被自己的身体永远挡在了触不可及的地方。

这件事情该引起我们多少家长和同学反思和警醒?失去健康所有的一切都是浮云。就如毛泽东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是万事之根本呀!

一定要让孩子具备运动健身的理念

2018年1月17日,躺在病床上非常虚弱的女孩孙佳是武汉体育学院艺术系舞蹈表演专业的大一学生。2017年12月,她刚刚庆祝完自己19岁的生日。但噩耗不久之后袭来,她开始出现持续低烧、贫血、头晕、眼前发黑等症状。在队友的陪同下,来到医院检查。2018年1月15日,她被确诊为急性双表型白血病。

她如此美丽,身材高挑,热爱舞蹈,但是因为疾病,她与她的舞蹈可能就这样插肩而过、失之交臂,生命也危在旦夕。不禁令所有人扼腕痛惜。

一定要让孩子具备运动健身的理念

运动可以让孩子的情绪得到发泄和释放

前面看到过一个调查,说我们中国的学生,初中和高中生70%的人都有精神紧张、压抑和焦虑的情况。而美国精神学会编辑的《理解DSM-5精神障碍》里面说道:从全国范围而言,与其他任何疾病相比,抑郁使更多的人因此而损失更多的时间。自杀在美国10岁-24岁年轻人的死亡原因中排第三位。

其实美国是一个特别重视体育运动的国家,曾经看过一本书叫《素质教育在美国》,作者是美籍华人,他们全家移民美国之后,他儿子在美国接受教育时,发现和中国的教育有着很多的不同,引起了他的冲突和思考。

其中记载他儿子在读初中时校长亲自带领学校的足球队去参加比赛,他们对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完全可以和我们中国对语数外三门主课的重视程度相提并论。但是他从中发现了孩子的快乐和强壮,孩子的探索精神和意志力,在这些体育运动中得到培养和提升。

一个如此重视体育运动的国家尚且还有比列不少的年轻人抑郁自杀,那么在一切以“成绩至上”的中国,年轻人的自杀比列可谓触目惊心。

自杀是中国15岁至34岁人群第一位重要的死亡原因。青少年自杀率具全球第一。15岁~24岁占自杀总人数的26.64%;5岁~14岁的少年儿童自杀占自杀总人数的1.02% (1988年)。而且这个年龄段自杀人数还呈现上升趋势。如果以60万人为基数,5岁~24岁的自杀人数每年竟高达15万人以上。同时,中国每年大约有十三点五万未成年的孩子经历母亲或父亲死于自杀的伤痛。

这样的数据真的让心触目惊心,也让人不忍直视和不敢相信。但打开百度,输入“中高考自杀”,就会发现一连串关于孩子由于中高考成绩不理想而自杀的新闻,实在不得不引起我们各位家长、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重视。

一定要让孩子具备运动健身的理念

我们的孩子精神变得如此脆弱、追求变得如此单一,这跟我们的孩子世界里只有读书有关,如果一个孩子平时参加体育锻炼,兴趣广泛,性格开朗,那么即便考试成绩不理想甚至差强人意也不会走绝路。

说到底,遇到挫败就自杀的孩子本身人格不够健全,而健全的人格,即便身体不健全,一样可以做出一番事业、闯出一片天地来。(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举不胜举)

蔡元培说完美的人格首先在体育,运动不是别的,只是灵魂的操练。

柏拉图说神给人进化的两种管道——教育和运动,教育是人走出愚昧无知的管道,而运动,是人走出平庸走向强大、突破自我的管道。

美国励志片《阿甘正传》里的阿甘是位智力略低于常人的残疾人,但他有种特殊的运动天赋——跑步,每次遇到挫折的时候他就跑步,跑步可以让他重拾信心,他的的女友离开他时,他痛苦万分,他在跑步中释放自己的悲痛和郁闷,解放身体,更在跑步中再一次重拾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

一定要让孩子具备运动健身的理念

青少年是人一生中第二次也就是最后一次生长最快的阶段,这个时候的身体快速成长,让我们的灵魂跟不上身体里的激素和能量增长,丰盛的荷尔蒙让人精力充沛也让人心中充满烦躁不安。这些多余的能量需要强烈的运动来消耗,需要足够的运动来释放。才能保持我们平静安稳的心灵。

心理学上说提高专注力的方法只有两种:一是运动,二是冥想。而释放灵魂和身体的方法最好的方法只有一种:运动。

运动能促进大脑分泌内啡肽。内啡肽是一种自然的类似鸦片的神经递质,因而被称为天然的止痛剂,能带来欣快感,舒缓压力。

战斗或奔跑是应激状态下本能的反应,顺应体内应激激素的作用,在心跳加快、肌肉充血、血压升高时运动有助于释放能量,缓解压力。这也是运动员意志力比一般人坚强、很少有人自杀的原因。

一定要让孩子具备运动健身的理念

总结

热爱运动就是热爱生命,因为生命在于运动。而我们的身体和灵魂都需要通过运动才能抵达健康的彼岸!行动来自于思想,我们先要有重视运动的理念,才会有热爱运动的行为的习惯。

一定要让孩子具备运动健身的理念

富晓红,少儿心理咨询师、《校长传媒》专栏撰稿人、国家级形体教练、瑜伽教练、高级形体礼仪指导师,从事教学23年来积累了大量教学经验,每一次的教学都是一次实践,如何和学生沟通,如何说话,选择什么时机说话,都成了不断研究的课题。终极目标就是帮助自己和更多的家长和学生走上更幸福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