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全额罚息争议大,有望打破

最高人民法院|全额罚息争议大,有望打破

2017年,央视主持人李晓东因信用卡有69元未还清而遭遇全额罚息,将建设银行告上法庭,引发关注。

李晓东刷信用卡消费18869.36元,因绑定自动还款的储蓄卡余额不足,剩下69.36元没还清,10天后产生了317.43元利息。

李晓东将建设银行告上了法庭,一审败诉二审胜诉。

法院要求银行返还多扣的253元。

其实很多情况下,用户只是忘记了还款日,并非不还。

而银行完全可以,事先以短信或电话方式提醒用户,而不是过期就罚。

最高人民法院|全额罚息争议大,有望打破

全额计息一直存在争议,被很多消费者称为“全额罚息”。

“全额罚息”顾名思义,就是指信用卡透支后,不管你是否有还款,只要没还清,逾期后,银行会全额计息。

银行这样很容易导致用户因为没有按时还款,而被收取高额利息和滞纳金。

最高人民法院|全额罚息争议大,有望打破

— 举个例子 —

最高人民法院|全额罚息争议大,有望打破

如果你用信用卡透支了1万元,你在还款期内还了9900元,还剩100块没还,逾期日利息为万分之五,那么逾期一天后你该交多少利息?

对于这道题,你可能给出的答案是:五分钱。

但银行会告诉你,“正确答案是五块”。

全额计息,对于很多信用卡使用用户来说并不了解。

而部分银行在用户办理信用卡的时候也并未向用户说明这类状况。

导致很多用户在逾期后,都不明白为什么会有高额罚息。

最高人民法院|全额罚息争议大,有望打破

最高人民法院|全额罚息争议大,有望打破

6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银行卡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征求意见稿)》。

意见稿中明确,发卡行对“按照最低还款额方式偿还信用卡透支款、应按照全部透支额收取从记账日到还款日的透支利息”的条款未尽到合理的提示和说明义务。

持卡人主张按照未偿还透支额计付透支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最高人民法院|全额罚息争议大,有望打破

值得注意的是,《征求意见稿》中对过高利息、复利、违约金的调整亦有明确说明,对于年利率24%、36%和介于之间的数额进行了明确。

约定利率超过年利率36%部分无效。

对于未超过年利率24%的数额,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对于超过年利率36%的数额,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对于超过年利率24%,未超过年利率36%的数额,持卡人自愿支付后请求返还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总体来说,银行的霸王条款,很明显对于不知情的信用卡用户不利。而最高人民法院的此项规定,则是体现了对消费者的保护态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