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八·七」,那驚心動魄的一天

又到一年的八月七日,又是一個加長的三伏季。

二十年前的那個酷暑難耐的夏日午後,九江城區的企業車間裡,熱浪滾滾,機聲轟鳴,人們正在崗位上忙碌;烈日當頭,知了歡叫,更多的市民正值午休。忽然,從城西方向,一股股人流向東湧來,原本較為平靜的九江城頓時炸開了鍋,街上人們奔走相告:

長江決堤了!決堤啦!!!

決口後城西群眾紛紛向城東撤退

那年“八·七”,那驚心動魄的一天

  1998年8月7日13時30分,正沿著江堤巡查的潯陽區檢查人員發現,長江九江段4號閘口到5號閘口之間的防洪牆發生潰決,搶險隊伍和有關領導隨即趕赴現場,雖然釆取了一系列緊急措施,但無濟於事。洪水瘋狂肆虐,很快撕開30餘米的口子,並在不斷擴大。一時間,潯陽江頭濁浪滔天,洪水迅速向市區蔓延,局面一時難以控制!

九江告急!

洪水兇猛地湧向市區

那年“八·七”,那驚心動魄的一天

  那是當代九江人最難忘記的一個夏天,一個心有餘悸的夏天,一個絕處逢生的夏天!

今天,翻開本人當年的筆記,回看那些日子匆匆寫就的片斷文字,那年那天,那些驚心動魄的場面,那些堅強英勇的人們,如同一幅幅定格的膠片,展現在眼前。

聳立在九江抗洪廣場的紀念碑

那年“八·七”,那驚心動魄的一天

  那年的長江,洪水來得比往年都要早、都要大,而且持續的時間也都要長。6月30日,長江全線超警戒水位。位於中國第一大江和第一大淡水湖交匯處的九江,由於上游來水+鄱陽湖頂託,出現了遠超歷史的高水位。據水文記錄,此前長江九江段歷史上最高水位為22.20米,且維持不過數天。1998年,水位達23.03米,至8月上旬,超過警戒線已50多天,其中超歷史最高水位已連續20多天。

面對空前嚴峻的汛情,全市上下緊急行動,投入抗洪鬥爭。7月,潯陽區將駐區單位的基幹民兵,編成一個團的應急搶險隊伍。我所在的九江三棉印染公司成立了100餘人的搶險突擊連(編為二營五連),由我和公司人武部部長謝靜虎負責,其中三分之一人員集中駐守在位於江邊的國電二電廠,由城區防指直接指揮;其餘人員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二十四小時待命出動。至7月底,已先後出動數百人次,分別到“214三角線”、八里湖、賽湖等地搶險。

九江三棉印染公司位於九江東門口,這裡是城區的制高點,自身無受洪災之虞。但公司的大量生產用水經本單位的汙水處理車間處理後,需通過內湖老鸛塘再注入長江,每年汛期都要在湖邊抽水外排,以防內澇;同時,公司九十年代初兼併的織布一廠(原九江市福利棉織廠)正處於城西低窪地帶,該廠數百名職工和家屬中,部分是殘疾人。按照上級要求,我們要做到“抗洪生產兩不誤”,還要“農業損失工業補”,任務十分艱鉅。

為了加強抗洪力量,7月初,上級派解放軍和武警部隊支援九江。7月4~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朱鎔基親臨九江,視察災情,指導抗洪鬥爭。

  1998年,長江九江段水位超警戒線3.53米,超歷史記錄0.83米。九江港一片汪洋。

那年“八·七”,那驚心動魄的一天

  進入8月,抗洪形勢越來越嚴峻,越來越危急。7月30日下午,長江水位22.95米,8月1日上午漲至23.03米。8月4日,水位22.95米;又遇當年的2號颱風來臨,長江第四次洪峰將至。長期高水位浸泡的江堤不堪重壓,相繼發生重大問題:

8月3日4時30分,賽湖決堤;

8月4日晚,四面環水的江洲決堤;

上述兩地決堤後,大量災民湧入九江城。市緊急動員各中小學騰出教室安置災民,並動員各單位捐獻衣物,送水送飯。我們立即行動,8月6日,即組織捐獻衣物1815件,礦泉水、方便麵各數十箱。

位於城西的九江開發區一片澤國

那年“八·七”,那驚心動魄的一天

  8月7日14時55分

九江市防訊抗旱總指揮部

從發現決口到14時半左右,搶險隊伍釆取了一系列緊急措施,先後用卡車和小型船舶填堵決口,但都迅即被洪水沖走。決口在持續擴大中。

在繼續全力封堵決口的同時,14時55分,九江市防總決定發出公告:

“城區4~5號閘口間出現潰堤,凡24米(標高)以下的單位、人員組織撤離。”

公告迅即通知到市內各單位;15時以後,通過電視、廣播等滾動播放。

城西一瞥

那年“八·七”,那驚心動魄的一天

8月7日15時左右:

九江三棉印染公司

下午,我正在公司黨委會議室召開月度政工例會。接到決堤的緊急通知,立即中止會議,公司領導緊急碰頭。此刻正是早中班交接之時,接班的和不當班的工人都到廠裡來了,該下班的卻無人回家。除了留在車間裡堅持生產的人員以外,全體職工按照公司黨政班子的緊急決定,立即全力投入抗洪鬥爭:

一、公司武裝部部長、民兵團參謀長謝靜虎,帶領民兵應急分隊,按城區抗洪指揮部部署參加應急搶險;

二、公司黨委副書記、武裝部第一部長許祥富,按照上級指令,帶領公司下屬的汽車隊,前往城西正遭水淹的九江市最早最大的工業企業——九江國棉一廠,搶運轉移該廠的重要物資;

三、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民兵團團長姜群,在部署完棉織廠數百名職工及家屬的疏散安置、將重要物資向該廠辦公樓樓上轉移等工作後,又帶領大部分民兵和職工,前往原龍開河河堤,搶築城西防洪的第二道防線;

四、年逾花甲、曾在1958年炮擊金門的“8·23”戰鬥中榮立戰功的黨委老書記幸文豪,雖已辦理退休手續,仍日夜操勞,帶領人員負責抗洪隊伍的後勤保障;

…………

九江三棉印染公司黨委會成員(1998)

那年“八·七”,那驚心動魄的一天

  8月7日15時30分左右

九江市防訊抗旱總指揮部

九江市委副書記、市“防指”常務副總指揮張華東,接到了朱鎔基總理從北京打來的電話。聽完張華東關於災情的簡要彙報後,朱鎔基語氣強硬,堅定地說:“一定要死守大堤,無論如何要把口子堵起來!如果人手不夠,可直接打電話給國家防總,直接派解放軍支援。”

緊接著,朱鎔基問道:“搶救人員要不要直升飛機,空投救生衣、橡皮舟?” 張華東回答:“要和省、市領導商量一下……”

朱鎔基說道:“馬上研究,要什麼調什麼!一定要保證人民生命安全!淹沒的損失將來可以補回來,人死了就不能復生,所以一定要保護人民生命的安全,特別是東邊的堤一定要保住,不再決口!”

那年“八·七”,那驚心動魄的一天

  8月7日,從發現決口至18時左右

決口現場

時任九江市委書記劉上洋,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劉積福,九江軍分區政委馬永祥等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指揮堵口。向決口推去一輛卡車,馬上被沖走了;靠近幾條小船,瞬間竟被衝出幾十米遠。此前,為防止過往船舶形成的波浪衝擊堤岸,長江已封航。軍人出身的劉積福下令徵調大型船舶,沉船堵口。

15時10分,奉港501號、鄂襄陽012號兩艘拖輪奉命由九江姚港錨地將一艘載有1600噸煤炭長75米的鐵駁船迅速拖至潰口附近。16時10分,九江港監局局長陳紀如等4人冒著生命危險,指揮起拖甲—21025號駁船靠近決口。16時45分,巨大的駁船終於在10米外擱住,橫堵在決口處。焊割突擊隊長、中鐵七公司的鄢懷斌下到駁船,將船底切割出一個口子,駁船沉了下去。此後,又在駁船的船頭船尾處分別沉下幾艘小型船舶。釆取這些措施以後,流水得到了有效控制,水量減少了約三分之一。為群眾轉移贏得了寶貴時間,也為以後全面封堵決口打下了基礎。

決口現場

那年“八·七”,那驚心動魄的一天

煤船周圍沉下的數條小船

那年“八·七”,那驚心動魄的一天

  8月7日下午

南京軍區副司令員董萬瑞中將,臨危受命,飛赴九江,出任南京軍區九江抗洪前線總指揮。

從南京軍區、武警部隊……,接到命令增援抗洪的部隊,乘火車、汽車、飛機……迅即向九江等抗洪戰場進發。形成了自1949年渡江戰役以來人民解放軍在長江流域最大規模的集結。

南京軍區九江抗洪前線總指揮董萬瑞中將

那年“八·七”,那驚心動魄的一天

九江抗洪前線將星閃耀

那年“八·七”,那驚心動魄的一天

8月7日夜

北京軍區某部“大功團”兩個連隊,連夜加緊準備,第二天乘飛機趕到九江。

這是一個特殊的部隊。他們運用獲得軍內科技一等獎的“鋼木框架土石組合壩”技術,在決口一邊的堤壩上鍥入鋼管,紮成一組組方形的鋼架,並以壩上的鋼架為依託,一片片地向對岸全方位伸展……為徹底封堵決口起了關鍵性的作用。

那年“八·七”,那驚心動魄的一天

那年“八·七”,那驚心動魄的一天

  8月7日至12日

堵口現場

南京軍區、北京軍區、武警部隊、民兵預備役部隊……各路精兵強將,日夜輪班鏖戰在堵口現場……

決戰時刻來到了!

8月12日16時25分,堵口搶險總指揮下令: “堵口合龍現在開始!”數千官兵群情激昂,聞令而動,對最後5米寬的壠口進行了2小時輪番封堵。

8月12日18時30分,九江長江大堤決口處鋼木土石組合壩順利合龍。這條長60米、高7米、頂寬4米、底寬18米的鋼骨壩,屹立在決口,降伏了洪魔,創造了奇蹟!

董萬瑞在制定堵口決戰方案

那年“八·七”,那驚心動魄的一天

那年“八·七”,那驚心動魄的一天

堵口大軍就在工地上水中用餐

那年“八·七”,那驚心動魄的一天

  解放軍和武警官兵,晝夜不停地鏖戰在搶險最前線,夜間,他們就這樣小睡在大堤上。

那年“八·七”,那驚心動魄的一天

某英雄部隊的官兵在召開保衛長江大堤的誓師大會

那年“八·七”,那驚心動魄的一天

  7000多名解放軍、武警官兵和民兵預備役部隊在整裝待發,參加封堵決口。他們立下共同誓言: 決戰決勝,戰勝洪魔,保衛九江人民的家園!

那年“八·七”,那驚心動魄的一天

那年“八·七”,那驚心動魄的一天

抗洪官兵的決心書、請戰書

那年“八·七”,那驚心動魄的一天

那年“八·七”,那驚心動魄的一天

董萬瑞在指揮堵口決戰

那年“八·七”,那驚心動魄的一天

那年“八·七”,那驚心動魄的一天

勇士之軀,築起我們新的長城!

那年“八·七”,那驚心動魄的一天

那年“八·七”,那驚心動魄的一天

那年“八·七”,那驚心動魄的一天

那年“八·七”,那驚心動魄的一天

  英勇的官兵揮汗如雨,英雄的戰旗迎風飄揚。

那年“八·七”,那驚心動魄的一天

那年“八·七”,那驚心動魄的一天

勝利了!潰口完全堵住啦!

那年“八·七”,那驚心動魄的一天

那年“八·七”,那驚心動魄的一天

九江城內,抗洪部隊營地之一

那年“八·七”,那驚心動魄的一天

那年“八·七”,那驚心動魄的一天

筆者在封堵決口處留影(1998.9)

那年“八·七”,那驚心動魄的一天

  抗洪部隊凱旋前,筆者和同事與駐在三棉公司招待所、辦公樓等處的第一集團軍第一師後勤部部分官兵合影。該師的前身是參加八一南昌起義的賀龍所部,1927年7月27日,他們正是從九江城西的老火車站出發,乘車前往南昌參加八一起義。著名的“硬骨頭六連”、“紅軍團”就在該師。“紅軍團”也正是這次堵口決戰的主力部隊之一。

那年“八·七”,那驚心動魄的一天

那年“八·七”,那驚心動魄的一天

  南京軍區九江抗洪前線總指揮部駐地前,時任中共中央委員、南京軍區副政委雷鳴球將軍為前來歡送的小學生簽名。

那年“八·七”,那驚心動魄的一天

少先隊員在火車站為抗洪英雄系紅領巾

那年“八·七”,那驚心動魄的一天

3萬多解放軍、武警官兵在九江英勇奮戰兩個多月,立下了豐功偉績。九月中旬,抗洪官兵陸續班師凱旋。九江萬人空巷,新橋頭那座飾滿松柏和花環的凱旋門下,歡送的市民匯成了海洋。

那年“八·七”,那驚心動魄的一天

那年“八·七”,那驚心動魄的一天

十里長街人如海,萬眾送別子弟兵。

那年“八·七”,那驚心動魄的一天

那年“八·七”,那驚心動魄的一天

那年“八·七”,那驚心動魄的一天

那年“八·七”,那驚心動魄的一天

那年“八·七”,那驚心動魄的一天

  1998年9月15日,在九江新橋頭老火車站的站臺上,董萬瑞將軍凝望車窗,深情地看著身上泥巴還沒有洗淨的士兵們。當軍列徐徐駛離車站的時刻,面容曬得黝黑的老英雄情不自禁,淚光閃爍,揮手告別。

那年“八·七”,那驚心動魄的一天

那年“八·七”,那驚心動魄的一天

那年“八·七”,那驚心動魄的一天

那年“八·七”,那驚心動魄的一天

  有文字資料記載以來,長江曾發生決口50多次。1998年的九江,是歷史上唯一的一次長江干堤堵口成功。在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堅強領導下,在各方大力支援下,軍民聯合堵住了決口,創造了人間奇蹟!1998年在九江誕生的偉大的抗洪精神,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那年“八·七”,那驚心動魄的一天

  為了銘記那段驚心動魄的歷史,緬懷那場刻骨銘心的經歷,2005年,在當年封堵決口的戰場修建了一座規模宏大的抗洪廣場。廣場的中心,矗立著一座高19.98米的方形紀念碑,上面從上到下四面鏤空雕刻著“1998”的字樣;紀念碑的北面,當年那座鋼骨壩原址邊,是一座巨大的船形紀念館,彷彿那艘捨身沉江的甲—21025號駁船,在無聲地向人們訴說著那水與火中的經歷,那千古不朽的傳奇……

那年“八·七”,那驚心動魄的一天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兩千多年前,司馬遷在《史記》中告訴人們: “餘南登廬山,觀禹疏九江。”新千年之交,廬山又見證了新時代的抗洪戰場。那個“八·七”,潯陽江頭那幅氣吞山河的戰洪圖,必將名垂青史,永遠留在人們心間。

彈指20年,時光與我們漸行漸遠。當年在九江抗洪戰場立下奇功的董萬瑞將軍,已於去年2月9日駕鶴西去;終究有一天,經歷見證了那場世紀大水的人們,也必將帶著這個事件離開人間。但是,茫茫九派、滔滔長江、淼淼鄱湖、巍巍匡廬……天地日月都可作證: 我們不會遺忘,不會背叛!這場記憶,會在DNA裡流淌,成為這座城市亙古的記憶!

注: 部分圖文素材源自九江抗洪廣場展館及網絡。謹向原作者致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