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夏天的热并非偶然

■今年夏天热浪席卷世界多地。6日发表的权威研究报告警告:即便各国实现《巴黎协定》设定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恐怕仍难以阻止地球平均气温上升4至5摄氏度、变成一个真正的“温室”;各国必须采取多方面措施,避免冲破地球环境承载能力“阈值”。

全球升温已难阻止

报告由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等多位权威科学家联名撰写,由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月刊发表。

《巴黎协定》要求各国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使全球平均气温升幅较工业化前水平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而报告作者认为,即便各国按承诺减排,地球升温幅度仍超过2摄氏度。

报告说,一旦气候变化突破地球环境承载能力的“阈值”或称“临界值”,可能触发全球生态系统从“中性”或“有益”转向“有害”,最终产生比人类活动所能排放总量更多的二氧化碳和甲烷,排入大气,使地球不可避免地变成“温室星球”。

注意气候“临界点”

报告列出不下十个可能“引爆”气候急剧恶化的“临界点”现象。

其一,“永冻层”融化。俄罗斯、加拿大、欧洲北部等地区永久冻土层内封存大量甲烷和二氧化碳,按当前排放速度大约相当于15年的排放量,一旦冻土层解冻大量释放,将加速全球变暖,而升温反过来会加快温室气体释放,科学家称之为“正反馈”效应。

其二,森林枯死。报告援引近期研究所获结果,即一旦全球升温3摄氏度,可能使40%的亚马逊雨林“顶梢枯死”,山火可能加快这一破坏过程。

其三,冰雪变少。极地冰川面积正迅速萎缩。与冰雪表面将太阳辐射反射向太空不同,冰雪消融而成的海水将吸收更多太阳辐射,致海水升温,然后更多冰川融化,形成恶性循环。报告预测,北冰洋可能在本世纪中叶以前迎来首个“无冰之夏”。

其四,海平面上升。科学家们同意存在某个“临界点”、即可能在地球升温1至3摄氏度的情况下触发。地球两大冰盖融化,将使海平面上升13米,届时人类社会可能面临“没顶之灾”,因为全球三分之二大城市及大部分可耕农田海拔不超过10米……科学家警告,这些变化过程互相关联,一个“临界点”爆发可能引爆另一个。

近年全球普遍“变热”,极端天气频发,引科学界警惕。今夏全球多地创高温纪录,欧洲多国最高温度超过40摄氏度,触发干旱、山火等灾害。英国东英吉利大学气候学者威廉森表示:“就2018年夏天情况来看,这真不是一个‘狼来了’的故事,‘狼群’已在眼前。”

(新华社专特稿)

切肤之“热”考验人类抉择

“天气这么热,是北极熊先死,还是企鹅先死?”面对孩子的稚问,大人往往也不知怎么回答。现实不让人乐观,稚问背后是攸关人类前途命运的深刻忧思。

山火蔓延、良田变焦土、高温致死案例频发……一段时间以来,亚洲、欧洲、北美洲和北部非洲,四大洲同时“发高烧”,北极圈个别地方出现30摄氏度以上高温。切肤之“热”,考验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和决断,背后是一场攸关人类未来的抉择。

全球气候专家普遍看法是,极端天气频发与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气候变化有关。换言之,全球变暖可能是罪魁。然而近一两年,围绕气候变化问题杂音不断。继续拥抱煤炭、石油,甚至从气候变化公约“退群”,这些行为可行吗?

常识告诉我们,不能拿人类的生存和长远发展作赌注,不能继续无视地球发出的警讯。不承认这些事实和科研结果,只会得出错误的判断,由此制定的政策可能后果难料。是各尽所能,还是损人利己?是共同发展,还是狭隘对立?这是探索人类可持续发展路径和治理模式、处理国际关系需要思考的深层次问题。 (据新华社北京8月7日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