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心靈的「井口」(人民論壇)

跳出心靈的“井口”(人民論壇)

劉元通

《 人民日報 》( 2018年07月02日 04 版)

人生需要參照系。沒有參照就沒有比較,缺乏比較就容易迷失自我。

《莊子》裡講了一則寓言故事:有一位河伯,以為天下一切美好的東西全都聚集在自己這裡,欣然自喜;等到看見茫茫大海後,才發現自己的可笑。類似故事還有“井底之蛙”,由於坐井觀天,目力所及怎麼也超不過井口。這啟示我們,自覺拓寬思維與行動的邊界,才能跳出“井口”。

其實,每個人內心都有一把標尺,既衡量著自己,也丈量著他人。這把標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人生格局、發展後勁。格局在井中,心靈便容易被點滴成績或些微挫折填滿,要麼驕傲自大,要麼畏葸不前。從井底跳出來,努力拓展格局,成長的半徑才會不斷延伸,一切也就皆有可能。

現實中,自我設限的“井口”時常可見。有的人吃不得苦,經歷一些艱辛挫折就難以承受,殊不知美好生活總是來之不易;有的人經不住誇,稍微取得一些成績、得到一點讚賞,就開始飄飄然;有的人沉不住氣,急功近利、心浮氣躁,缺乏持之以恆、久久為功的堅韌……凡此種種,往往是因為看不到山外有山,也不懂得止於至善。類似“井口”心態一旦固化,就會在無形中為成長進步設置了天花板。

跳出心靈的“井口”,應該始終保持對未知事物的好奇。科學家牛頓曾自喻為一個在海邊玩耍的小孩,“不時為拾到比通常更光滑的石子或更美麗的貝殼而歡欣鼓舞”,卻對不遠處的“真理大海”一無所知;國畫大家李可染晚年自稱“白髮學童”,仍然保持一種孩童般的“空杯”心態。他們深知,世界無比廣闊,有無垠的疆域等待自己去開拓,因而保持著謙遜、進取的姿態。目光高遠,向著地平線不斷邁進,一個人就不會在意眼前的波濤。

跳出“井口”,並不意味著跳到另一口“更大的井”裡。因而,還應明確奮鬥的方向,校準人生的參照系。實際上,對一個人來說,比所處位置更重要的,往往是正確的方向。一旦參照錯了對象,規劃錯了路徑,無異於緣木求魚,達不到超越自我的目標。譬如,為官者與商人比財富,求學者與富人比安逸,就是南轅北轍,越用力反倒陷得越深。

智者總是努力在正確的道路上找尋各種可能性,庸者只會安於現狀、消極懈怠。人生的“井口”,某種意義上也會營造出一個“舒適地帶”,如同“溫水煮青蛙”一般,逐步令人失去進取心,阻塞向上躍升的通道。誠然,每個人都有資格對業已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但切不可因此而自滿,更不能困於功勞簿的“井口”之下。砥礪實幹家的姿態、睿智者的心態,胸懷天下、登高望遠,我們才能不斷書寫人生的新篇章。

有人說,錯的並不是我的身體,而是我對自己的人生設限,因而限制了我的視野,看不到生命的種種可能。從即刻出發,讓自己動起來,勇敢跳出心靈的“井口”,你會發現,世界正綻放不一樣的光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