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廣袤鄉村迸動能,多地實踐經驗都在這!

2018年,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開局之年。黨和中央對“三農”工作全面佈局,各地奮力推進鄉村振興。在全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廣袤鄉村迸發出磅礴動能,鄉村振興正當時!


實招實策密集出臺 化部署為行動

鄉村振興關乎全局、關乎根本、關乎長遠。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路線圖、時間表後,各地區各部門黨政一把手親自上陣,明確任務書、作戰圖,高規格組建領導小組,密集出臺實招實策,一件事接著一件事地幹,將中央戰略部署轉化為有力行動。

2018,廣袤鄉村迸動能,多地實踐經驗都在這!

  • 鄉村振興,規劃先行

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編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從深入田間地頭開展調研,到緊鑼密鼓地編制階段性規劃,不僅明確目標任務,而且細化工作重點和政策措施,為分類有序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重要遵循。

  • 以提質為基調,奏響興農主旋律

作為統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部門,新組建的農業農村部準確把握使命任務,為後續工作定下“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的主調,並積極推動美麗鄉村建設。

  • 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落實財政保障

財政部編制的2018-2020年三年支出規劃中,特別強調要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穩定的資金保障。目前,財政部正抓緊制訂專項方案,拓寬資金籌集渠道,撬動更多社會資金投入鄉村建設。

  • 辦好農村的事,關鍵在黨

鄉村振興戰略部署以來,各地切實將黨管“三農”落到實處。山東、廣東、湖北等多個省份成立工作小組,聽取縣鄉幹部、村支部書記和農民群眾的意見建議,研究推進鄉村振興的辦法措施。


統籌謀劃科學推進 實現全面振興

我們要怎樣建成這樣的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系統推進。

初春三月,天氣尚寒。農業農村部120名黨員幹部分赴全國30個省區市、60個村,開展百鄉萬戶調查活動,一組長達120萬字的調研成果出爐,既鮮活地刻畫出中國鄉村的真實風貌,又蘊含著對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的認真思考。

2018,廣袤鄉村迸動能,多地實踐經驗都在這!

沿著“五大振興”的方向,多省相繼出臺指導意見、戰略規劃、行動方案,統籌謀劃,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 緊緊扭住產業振興不放鬆

山東以發展現代農業為方向推動鄉村產業振興,平度市的返鄉農民工創客利用現代科技,種起了四季可開放的牡丹,開起了牡丹花會,辦起了鄉村大食堂,在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路上闊步向前走。

  • 始終強化人才振興硬支撐

湖北全省推進“市民下鄉、能人回鄉、企業興鄉”的“三鄉工程”,將目標鎖定在推動100萬市民下鄉,吸引10萬能人返鄉,引進1萬企業興鄉。

  • 著力提升文化振興軟實力

吉林在鄉村振興中,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富民,讓文明在潛移默化中浸潤鄉土、滋養鄉情。全省9336個行政村全部建立了“新時代傳習所”。

  • 努力打造生態振興新風貌

浙江省堅持不懈以村莊整治為先手,一鼓作氣治汙水、一抓到底治垃圾、一以貫之治農廁,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 全面夯實組織振興促善治

在推動鄉村組織振興方面,各地紛紛向貧困村、軟弱渙散村、集體經濟薄弱村選派第一書記、派駐村工作隊。廣東省今後5年每年選派不少於1000名優秀黨員幹部到鄉村振興一線幹事創業。


深化改革探索創新 湧出不竭動力

解決好“三農”問題,根本在於深化改革。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通過改革解決“人、地、錢”的要素供給問題,全面釋放農業農村發展活力。

當前,國家發展改革委正著手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農產品收儲制度和價格形成機制改革、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等各項改革工作。農業農村部正穩步推進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關乎農業農村發展的重大改革,其中,相當多領域的改革已經取得堅實成果。

2018,廣袤鄉村迸動能,多地實踐經驗都在這!

培養三類人,激活三塊地,用好三個錢——

四川省在激活“人、地、錢”上的改革舉措很有針對性。通過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雙創”改革、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等,已累計培訓職業農民18.2萬人,在21個科研院所和62個縣開展創新創業改革試點,返鄉創業人員累計達58.7萬人,創辦企業14.2萬個。盤活農村建設用地和宅基地,放活承包地經營權,全省土地流轉率達36.7%。強化財政投入、撬動金融投入、引導社會資本投入,“三個錢”為四川鄉村產業振興提供了重要支撐。

在河北承德豐寧滿族自治縣,老八趟玉米、紅谷小米、糜子谷……這些老品種正在偏僻深山區獲得新生,在都市市場裡暢銷走俏。“流轉土地是我們做老品種產業的起點,利益聯結是我們能一直做下去的保障。”農民致富帶頭人王明遠既是農業農村改革的受益者,也是基層創新的實踐者,正與億萬農民一道,為鄉村振興探索著、奮鬥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