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四點上,中國學生就比不上美國學生

中美教育的對比,一直是我們常見的問題。我們一代代都在應試教育的籠罩下艱難生存著,社會的發展,新思維新文化的出現,使我們國家的學生越來越早的瞭解到中美教育之間的差別。但中美學生相差在哪呢?

在這四點上,中國學生就比不上美國學生

“你長大想做什麼”

這個問題是我們小時候經常被問到的問題,我們回答的基本都是“我要做醫生、科學家、軍人”,或者“我要掙好多好多錢”。當孩子說一些很普通的職業時,家長一般會很失望,家長普遍會認為這個職業沒有發展,所以他們會教導孩子“你為什麼不做醫生啊,醫生多啊,能賺很多很多錢”。

在這四點上,中國學生就比不上美國學生

中國家長認為每個人都應該是一樣的,所以學生班上只要有一名學生補課,那很快全班都會去補課,甚至補課老師只能更好不會更壞。家長潛移默化的就將自己已經被定型的成熟的想法灌輸給本應該天馬行空的孩子身上,慢慢的孩子的基變成一個沒有思想的人,而家長反過來卻討伐中國的教育。

在這四點上,中國學生就比不上美國學生

而美國的小孩子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答案簡直千奇百怪,比如“我想當獸醫”“芭蕾舞演員”等等,此時家長和老師不會去教導孩子“你應該做什麼”,而是會問到“你為什麼想做這個?”,耐心聽孩子解釋以後,首先會肯定孩子的想法,然後鼓勵他們,讚揚他們的想法。

在這四點上,中國學生就比不上美國學生

這樣的鼓勵和讚揚往往會幫助孩子樹立良好的自信心,而中國的孩子在家長不斷的教導下逐漸失去自信,甚至喪失自我思考的能力,不會再問為什麼。

在這四點上,中國學生就比不上美國學生

中國學生沒有批判思維

批判思維一般是指對信息的重述、應用、分析、比較和評估能力。中國學生一般在上學的時候,更多的時候被要求的是重述和應用,簡單涉及分析,比如背誦課文、總結課文等,但很少涉及到比較和評估。

在這四點上,中國學生就比不上美國學生

而美國教育最先訓練學生的比較能力,讓學生通過兩種物品進行對比發現不同之處或者共同之處,然後分析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有什麼依據證明自己的觀點。最後則是評估,通過對物品的比較,按照標準,篩選出最適合的意願的物品。

在這四點上,中國學生就比不上美國學生

在美國的課堂上,教育內容都是有目的的,是比較系統的知識積累,而不是分散的知識點。老師也會在教學生閱讀的時候,讓學生們針對某位作者的書籍中的修辭手法進行對比,分析作者的特點,或者針對同一個主題,討論兩位作者在內容表現上哪位會更好。

在這四點上,中國學生就比不上美國學生

中國學生不會閱讀理解

由於中國學生沒有學會批判思維的運用,在閱讀理解上也會比較弱,雖然在語文課程上也會有閱讀理解這樣的教育內容,但是往往都不能抓住重點,因此長時間依靠老師去告訴學生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麼,學生只負責記住就可以了。

在這四點上,中國學生就比不上美國學生

而學生長時間都不能自主完成閱讀理解,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慢慢的忘記思考,因此出現很多人在談話時都是詞不達意,沒有重點。

在這四點上,中國學生就比不上美國學生

美國的學生在小學二年級就會開始進行各種形式的日記寫作,在養成閱讀、寫作的習慣後,在高中時會重點培養學生的閱讀、寫作和語言能力的培養,並且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這就完全區別於中國學生需要在課堂上完全依賴老師的情況。

在這四點上,中國學生就比不上美國學生

口頭表達能力很差

在特朗普參與選舉時 ,經常能在電視上看到有美國的小朋友發表自己的看法,並且神態自若,侃侃而談。但中國學生如果是臨場發揮的話,很難做到如此遊刃有餘。

在這四點上,中國學生就比不上美國學生

美國的小學階段就愛是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老師會在課堂教學生進行書面表達觀點,教導他們語句用詞和結構的不同會有哪些不同的效果;隨後會在課堂上組織小組討論,每個人都要記錄要點,提問發言者;之後在中學階段,學生們就會受到“蘇格拉底盤問術”的系統訓練,學生針對問題整理觀點,在全班面前進行口頭表述,接受全班同學反覆的質疑,直至大家都瞭解觀點為止。

在這四點上,中國學生就比不上美國學生

所以,和美國相比,中國學生雖然學習能力不會比他們差,但是在思維上是有一段差距的。這不是學生自身的問題,而是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已經習慣中式思考的家長和老師不斷的將自己的思想灌輸給學生,使他們養成了一種予取予求的習慣,並拒絕自主思考,獨立思考的學習方式。

在這四點上,中國學生就比不上美國學生

而現在更多的家長和家長髮現中式教育的弊端,選擇將孩子送到美國讀書受教,希望能夠改變現狀,但如果家長和學生自己的思維沒有轉變,即使在美國也不會有什麼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