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今日发文称“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你怎么看?

我忘思恋


“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这话听起来没毛病。国家就是由一个个小细胞组成,小细胞发达了健全了才能谈得上国事昌盛嘛。

对于国家而言,人口是宏观的,也是历来发展的第一大事,老祖宗向来的传统观念就是有了人就有了一切,只有无穷匮也的子子孙孙才能不断的推进社会进步,让国家不断发展壮大。

但是对家庭而言,生娃则是具体的,喊高调不行,因为这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孩子要奶粉钱,为了照顾孩子得放弃工作,要换大房子,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财力培养孩子。对于父母而言,生孩子不是喊喊口号那么简单,也不是规划一下就能解决的,它需要最本质的东西:钱!钱!钱!精力!精力!精力!

精力相对而言还能够解决,无非是少睡一点觉,让娱乐的时间长一些,多辛苦一下,年轻人扛一扛很快就过去了。但是钱的问题不是拼一拼就可解决的,你再努力,影响不了房价、影响不了教育、影响不了消费市场,在高昂的生娃消费面前,你只能被动的接受一切。生娃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敢不敢的问题,口袋里没有底气,哪来的生娃勇气?


元芳有看法


生娃,看似家事,实则国事,如果没有N年前放开生育的重大战略,何来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人口红利,中国经济又何来高速发展的40年,国家的稳定是每个人发展的基础环境,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脱离时代而独立发展,同呼吸、共命运这话一点没错。

七八十年代开始的计划生育政策也没错,人口太多了调节一下很正常,但由于节奏以及数量把握不当,造成当下时代大众对于生娃问题的恐惧,生不起成为大众最热议的话题。

生不起一方面来源于高房价,民间把房价称之为避孕药非常形象;而另一方面,之前全社会的一胎制度,造成父母、四个老人对于一个孩子强大的培养需求,从而催生了各种教育、以及培训行业的崛起,需求旺盛、供给端价格自然持续增加;还有人口老龄化的逐步到来,都对中国经济造成极大挑战。

正因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2015年的10月29日全面放开二胎,这意味着中国坚持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开始松动,之后更是放开生育尺度,不仅二胎、三胎都可以,可见对于人口战略的紧迫感。

不过,这种政策的放开,有点救火的感觉,并不是在大众生的起时候做战略规划,而是大众都生不起的才鼓励生育,而这样的鼓励是否来的过于迟缓,我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杆秤。从放开生育后的效果来看,严重不达预期已经说明了问题。

综上,既然国家鼓励,生的起的人赶紧生,能生多少生多少,只要你经济能够承受;而生不起的人再鼓励可能也力不从心!




天檀


2017中国出生人口1723万人,比2016年减少了63万人,这是二胎放开后的第二年,本以为会是人口出生高峰期,然而,结果却大幅低于预期!
2017年中国人口出生率约为千分之十二,同比回落0.52‰,与之相比,美国2017年人口出生率是千分之11.8,几乎跟中国一模一样!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出生率竟然和美国这个老牌发达国家一样,这意味着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了!
所以,人民日报说生孩不仅是家事,还是国事,这是非常正确的说法。
中国还不算发达国家,出生人口减少,副作用会非常大,这不仅将减少未来劳动力数量,而且会加速导致老龄化社会提前到来。直接的结果就是未富先老。
为何人们都不愿意生了?即便放开二胎,出生率还出现下降?
因为养孩子成本太大,结婚成本太高,教育压力太大,压力叠加之下,导致就算全面放开计划生育,恐怕也很难挽救目前生育率下降的趋势!
怎么办?
要么降低生孩成本,养育成本,比如人们最为诟病的高房价,导致人结不起婚,更何谈生孩子。
要么就学习发达国家,对生育进行补贴,多生多补,尽量提高生育积极性。
德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早都有相关鼓励生育的政策,就算这样,对生育率提高的促进作用也很有限,日本不得已,已经计划取消退休年龄了……因为,实在没人可用了。
人口问题,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每天坚持原创,已经很多年了,其中辛苦,只有自己知道!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也希望各位能够给些鼓励,关注,点赞,留言都可以!感谢读者,感谢粉丝的长久陪伴!

赵冰峰


作为刚有二娃的老爸,看到《人民日报》这等高度肯定生娃一事,还是很振奋的。既然,生娃都成了国事了,我们是不是有了国家赋予的荣耀呢?

未必吧。

在过去几十年里,计划生育宣传的是优生优育、独生子女政策,现在“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意思是鼓励生二胎,三胎了。当年有独生子女奖励,现在二娃三娃也想推行奖励,环境不同,难度不同了。

且不说没有那么多财政做这个事。以前用父母亲的工作、事业前途来卡独生子女政策,但农村生老二、老三的不在少数。现在若实行奖励的话,依旧是农村生二娃、三娃的在多数,它鼓励不了一二线城市压力重重的上班族,只能说在城市和农村中来一次重新分配。

如果想着缩短农村与城市的差距,把生娃事上升到这样的高度才成。

一线城市如北京,医疗、教育、住房等都有更严格的条件,户籍的重要性重新被提及,一方面是鼓励生更多娃,另一方面户籍制度更加严苛。所以你说一线城市到底是鼓励了,还是限制了呢?不同人群有不同的感触和理解。

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还是别太受宏观政策左右了。生娃是家里的事,这是最重要的。

你想养更多的孩子,你认为从中有所奉献,能承担责任,能带来家庭乐趣,能养得起,你就生吧。国家政策只是一个补充,至于补充的几百块钱,或者医疗教育政策有倾斜,那都是因为要转化之前计划生育的思维习惯,是相关人员的事,对我们新晋父母,关系不大也。


财经作家邱恒明


生娃从来都不是私事,家事,而是国事,天下事。

想当年,计划生育可是基本国策呀。计划生育三十年来,少生了4亿人。

然而,时过境迁,出生率不断下沉却成为经济拦路虎。低出生率对经济社会的负面影响开始不断发酵。如果生育率过低,就会引发人口老龄化,未福先老,青年人负担加重,社会消费不振,社保压力山大。孩子生少了,那么到了下一代,领社保的人多,交社保的人少,特别是随着人均寿命延长,这一问题将不断加剧。生孩子成了一件全社会聚焦的大事,所谓国事。

从放开双独,单独,到家庭二胎化,全面放开生育已然水到渠成。但是,年轻人似乎并不买账。是呀,六个钱包都拿来买房了,怎么生娃?怎么多生娃?孩子可不是一生了之。尤其是在大城市,教育支出是中产的标配,教育成本惊人。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小学,加上各类托管班课外班辅导班,一个孩子一年的教育支出,基本以十万计。

看来不光生娃是国事,养娃应该也是国事。要消除生娃恐惧症,不能仅仅靠家庭自身经济能力,还应该制定更为完整的体制机制。

不能因为生娃养娃,多生娃多养娃,就影响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史晨昱


确实由于高房价和社会节奏快等原因,导致很多年轻人生育孩子的愿望大幅度下降了。根据官方统计数据,00后的孩子比80后少了差不多一个亿。人口的断崖会带来一些问题的,这个是必须重视的问题。任何发展都要有人口去支撑的,没有人很多东西都会受到影响,特别是人口断崖式下降影响会更大。

人民日报指出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说明现在人口快速下降的趋势真的要扭转了。据统计,在80后生二孩的情况下孩子出生总人数还在下降,90后育龄女性生孩子的年龄不断加大,并且生二孩的越来越少。确实现在90后年轻人更加注重自我的生活品质,在自己买不起房,工作不稳定的情况下,生孩子愿望确实比较低。

人民日报的评论也说明,生孩子确实不仅仅是个人的事了。现在年轻的夫妻都要工作,谁来带孩子成为一个棘手的难题。保姆不仅仅花不少钱,还不放心,父母带孩子也不是长久之计。夫妻双方如果一个人专职带孩子,家庭经济压力又特别大。特别是现在孩子各种辅导班费用高的惊人。所以说解决年轻人生孩子问题,真的不是个人的事情,而是整个社会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


深度军备


上个世纪80年代计划生育,中国少生了4亿人,现在低出生率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人口不断地老龄化,无论是2013年放开的单独二胎还是2015年放开的全面二胎,提不起中国人生育二胎的欲望。

其实放眼全球也是这样,低生育率一旦形成很难得到提升。自从放开二胎政策以来,也有不少身边的朋友高龄生子的,但所占比例还是比较少,多数人不生了,因为一是生了养不起,二是过了最佳生育年龄,不想冒险生了。

以前国家提倡少生,优育,是为了缓解人口对于资源环境的压力,现在国家提倡二胎,是要应对老龄化加剧,中国人口大约在2012年走过了刘易斯拐点,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人口红利褪去。所以像辽宁省这样人口净流出的省份出台了鼓励老年人创业,鼓励年轻人生孩子的举措。

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不能只靠号召大家生孩子,而是要有具体措施,生的起,养得起,比如说教育,医疗等等。


艾米米


最近一段时间,无论是辽宁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还是生二孩问题都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的确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人口问题越来越成为风口浪尖的问题,8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评论员文章《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 鼓励政策不能画饼充饥》再次把这个问题作为了讨论的焦点,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为啥放开了二孩还是没几个人敢生?

一、为什么说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

8月6日的《人民日报》发表了评论员文章,这篇名为《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 鼓励政策不能画饼充饥》的文章明确表示,低出生率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开始不断显现。中国的人口红利基本已经用完,老龄化加剧,用工成本上升,社会保障压力大……要解决这些问题,不能仅仅靠家庭自觉,还应该制定更为完整的体制机制。说白了,生娃不只是家庭自己的事,也是国家大事。

这句话真的击中了多少人的痛点,诚然,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一孩政策成为了中国的重要政策,当时提倡的“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成为了那个年代特殊的记忆符号。从一孩政策实施以来的三十多年里,中国少生了4亿人口,从人口承载力的角度来说,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环境资源的的压力,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那个历史时期的角度来看,这个政策其实无可厚非。

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长期一孩政策的弊端也开始逐渐显现出来,2018年初,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中国2017年新生人口数据。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出生人口1723万人,比2016年减少63万。人口出生率为12.43‰,比2016年下降了0.52‰。

这是中国人口出生率下降的标志性事件,面对着人口的越来越少,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速,一些地方着急了,类似于辽宁这样的省份开始了全面向人口老龄化宣战的步伐。

2015年,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但是如今已经到了2018年的今天,为什么当时被寄予厚望的二孩政策却似乎没能起到它该有作用,2017年的人口出生率不仅没能上升,反而出现了下降,人口减少了63万人,而2017年二孩占全部出生人口的比重达到51.2%,比2016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这个数据可以显示,如果没有全面二孩,中国的人口下降估计会更加严重。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一孩都不敢生了?为什么二孩也没多少人敢生呢?

二、为啥二孩没多少人敢生?

看到统计数据,很多人都会觉得很奇怪,被我们寄予厚望的二孩政策似乎真的没能起到它该有的效果,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觉得这个问题需要分两个方面来考虑:

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会有着自然下降的趋势。纵观全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有着一个历史的下降趋势,随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性的趋势,究其根源在于,经济越发达人民的教育程度越高,从而对于孩子的养育也在不断精细化,原先低质量的人口素质在不断提升,最终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选择少生孩子,这个趋势在欧洲、日本、韩国等经济较为发达的经济体是普遍存在的,几乎任何一个经济发展的国家都在重复这个趋势,所以即使没有一孩政策,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也会必然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来。

另一方面,随着人口城镇化的发展,孩子的养育成本也在逐渐攀升,原先在农村只是多一双筷子的事情,但是在城市却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原因可以归结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城市所引发的高昂的人口养育成本。在经济学上有一句很经典的名言“城市是最好的避孕药”,诚然,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城市的人口规模不断地放大,但是与之同时而来的就是人口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仅以教育为例,中国是一个尊师重教的民族,我们从孟母三迁开始就从了都不会吝啬在孩子的教育上进行投资,然而现在的所谓素质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沦为了一场教育的军备竞赛,学校所能提供的教育仅仅是一个最基础的教育,几乎所有的孩子家长都会拼了命的在给孩子更多的教育机会和资源的投入,看到周围父母的投入,在比拼心理的作用下,父母只能不断升级自身给孩子提供的教育水平,从兴趣班到国际夏令营乃至于海外游学,从课程教辅到奥林匹克竞赛再到国际大赛,每一步都将耗费巨大的金钱,再加上医疗、学区房等等压力,对于父母来说能够负担一个孩子养育都是个问题,别说第二个孩子了。

二是已经形成的畸形的职场制度。由于中国的一孩政策,伴随的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这就导致了中国现阶段所有的职场制度都是根据一孩所决定的,大多数企业都没有为企业的员工生二胎做好准备,对于企业来说,每个人都是企业的成本,如果你不能给企业带来最直接的效益,企业就有一万个理由放弃你这个人。这件事在女性职场中更是明显,如今随着全面二孩的出现,职场对于女性的偏见正在与日俱增,对于未婚女性来说,你就是公司的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结婚生子,对于已婚女性来说,你结婚生子的可能性日益增大,那么企业将有可能在将近一年多的时间内支付给女性工资,却没有一个能够正常工作的员工,对于已经有了一孩的女性来说,甚至你会成为随时二孩的“定时炸弹”,企业会担心你什么时候又要突然休产假,对于已经生过二孩的女性来说,更非常容易被领导扣上已经没有精力在工作上的帽子。所以,现阶段职场对于女性的歧视正在无形中增加,这就是人口和职场制度的尖锐矛盾。

三是高房价挤压的消费力。说到养育成本、说到职场制度这都是影响人口的重要原因,还有一个是房价,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家里增加了一口人必然需要增加居住的面积,然而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之前由于长期一孩,二居室是标准的刚需住房,然而现在二孩了之后,三居室有可能才是真正的刚需,但是房地产市场高昂的价格,让买三居室是一件谈何容易的事情。即使家庭咬牙买下了三居室,高昂的房贷和住房压力必然会严重抑制家庭的消费,为了保证家庭的生活水平不下降,可能放弃二孩才是很多家庭的选择。此外,孩子如果长大成人了,家里还要考虑给孩子的住房问题,现在的房价体系,需要孩子依赖“6个钱包”才能支撑的起,这也是很多家庭一听生男孩就愁眉不展的原因(戏称男孩是建设银行,女孩是招商银行)。

综上所述,虽然大家都知道生娃是家事更是国事,但是真正敢生又生得起的人又有几个呢?


瀚海观察


此一时彼一时,以山东为例,四五年前生二胎,城镇户口动辄需要缴纳15-20万元社会抚养费。如今很多人生不起养不起了,生娃居然成了国事。


其实鼓励二胎生育,设置各种配套,是把问题复杂化了,并且注定收效甚微。


财智成功曾经说过,城市里剩女多,往往是因为剩女们要求太高。农村光棍多,则往往是因为光棍们不够有钱。其实说来说去,还是钱够不够多的问题。


养二胎,家里房子小了住不开。两口子和小娃一个屋,大娃一个屋,老人来帮带孩子也需要一个屋。而孩子大了也需要自己的空间,三居室就很有必要。

按如今的房价,买套三居室不吃不喝都要20多年的家庭收入,想改善居住环境,则需要大笔的支出。


国产奶粉十年时间依然没有挽回消费者信心,进口奶粉一个月下来就要千八百元。

公立幼儿园往往进不去,私立幼儿园即使是小城市也要一千多元。

衣服、鞋帽、玩具,大点还要学特长。

养育一个孩子,跟供半套房子也差不多了,更不要说孩子大了还要帮着买房。


不管再怎么鼓励二胎,最终都要变成一个钱字。那么,一个月能补多少钱呢?


医疗、教育、住房上是可以补助,但是如何保证最后一定是补到二胎家庭身上,而不是成为一小撮人的福利?

如果折合成钱,真的能抵得上一个月发200元钱吗?


说来说去,与其把问题复杂化,不如多建一些公办幼儿园,然后让房价回归理性。


何为理性房价,就是当地人均月收入能在当地买一平米商品房。只有房价便宜了,大家才能每月有钱富余,光棍们才容易买房娶媳妇。而家庭收入不用大半还了房贷,才能有钱拉动消费,才能敢去要二胎。


所以,不要本末倒置。


人民日报啊,该宣传一下合理的房价应该是多少了,而不是鼓励生二胎。


儿女双全,子女有伴,不是你鼓励生就会生,唯有家庭经济状况够好,才是生二胎的关键,如今,关键就是房价。


纵观历史,凡是生育率出现下降后,几乎每月调头向上的先例。

如果已经有压力,孩子一个就好,且生且珍惜。


财智成功


刚刚去查了下 ,文件里并没有明确的给与什么奖励或者优惠政策,对于现在一个一孩的父亲来说没明白什么时候生个孩子成了国家的大事了,不是我不爱国或者不支持国家的方针决定,而是我实实在在的没有感受到所谓的政策,我先来算笔帐

因为老婆以前做人事的 所以特别忙,如果继续上班估计要孩子的时间都没有,当然这是相对的 ,最后在怀孕后我让她辞职了,而我们的收入就全靠我5000每月,还有8000左右的房租,平时都是老妈收,自己要用也可以动。 还好自己有房 有车 无贷款

怀孕开始,首先你得去建卡,或者说联系医院生,不是说你要生的时候才去,怀孕3个月开始就是各种检查,B超 彩超 唐氏筛查 胎心等等反正一大堆,正常情况下所有检查费用下来,要6000上下,如果不小心听了医生的建议 你得花上万,当然你也可以什么都不做, 但是 做检查最直观的结果就是排畸,能确定你的宝宝是否正常,所以怀孕期间费用是8000比较合适,当然前提你没有其他什么问题,比如高血压高血糖什么,如果怀孕期间有你的费用成倍增加。

生育时我们是在二线城市三甲医院生的,一切顺利,早上去的 晚上7点出生,平产,住了3天就被叫出院了,费用应该是6000吧,不含自己准备的,就比如说当天要喂孩子吃奶粉,必须用勺,当时没带,去母婴店买88元加一个杯子,还是最便宜的。。。。剖腹的话应该是在9000上下,后期有社保的可以报销3000, 无论如何,前提是没有其他附加疾病或者难产等,所以我花了6000,其他人都是1万上下,我们还是算1万比较合适。

有了宝宝后就是奶粉尿布衣服玩具什么的,这些都是自己花的我不算,但是预防针得算,80后的我记忆中打针应该就两三回吧,我宝宝现在2岁没到,已经打了20针上下了,有免费有自费,现在大概花了5000上下了,因为都是老婆在带,所以我还不是很清楚,感觉我估计的只低不高。所以这里也要算 4000,加上附近幼儿园强制打针什么的 你最好按5000算

后期还有上幼儿园,具体不清楚,但是大概去打听了下,我们这里是城郊结合处,所以有私房有房租,幼儿园的价格是800,而朋友么们在市区,都没有低于2000的,甚至还有4000+的,也就是说公立的在1500到2000,私立的2000起步, 具体就不好说了

所以结论就怀孕时你得准备1万元,生育时你得准备2万元,生育后你得每月准备4000才够用,也就是怀孕开始每月的支出是就孩子这一块是每月3000以上,加上我们2个大人,也算是月月见底吧,如果你还要养房养车。。。。呵呵了

说了一大堆废话,其实就是想说养一个孩子很辛苦,在二线城市月收没有8000你活得真心累,特别是时不时的预防针 什么的 更烦,前段时间宝宝打了手足口预防针,最近感冒,都花了1200了,而且都是小诊所,医院直接不敢去,2岁以下不论病种,我们这里的妇幼只要医疗超过3天都是5000打底,所以养一孩难,养二孩更难,以上都还没有提到精神上,我家宝贝算是乖的了,不哭不闹的,刚生下来时,哭了不是饿了就是拉了,其他时候乖得没朋友,现在大了点,也算好,就说去做雾化,别人家都是又吵又闹的,我们家的除了第一次现在都是安安静静的做完,做完自己走走跑跑的。扯远了

主题是奖励,既然奖励得实际,首先是孕期的检查费用就应该减免,比如四维彩超和三维的区别就是更清楚,这里三维的可以减免,你要看四维的自己加钱,当然有人会说成本问题,明确的告诉你,就医院的设备一年回本的不要太多。加上什么筛查之类的,既然都是为了祖国的未来,国家更希望看见未来健康的人民,何不也把这一块减免了,如果能压缩到3000以下,3个月开始到9个月左右每月实际也就500不到,对于各种收入人群来说都是可以接受的,

生育时把费用控制在5000以下,特别是对有特殊疾病比如高血压血糖的有政策上或者保险上的优惠,比如可以怀孕后强制投保1000元,加上生育费用5000元,包干价,后期如果一切顺利可以报销一点,如果出现问题就由保险公司承担之类的政策,那么我们可以把生育费用降到4000元,计算遇到我家这种一个人上班的也不算太辛苦.

有了宝宝后预防针应该全免,没有什么好讨论的,最起码读书需要的全免,传染性的全免,我要不是看新闻说打了5年后的预防率还在百分之八十以上我都不愿意让孩子打。所以这里要保证药品的供应和当地医院的投入。

最后就是读书问题,有多少人就应该有多少学校,只能说我不想去公立学校而不能说人满,你一个区上百万的人口,你就两三所公立学校,那么私人的肯定会多啊,一个小区建立之初就应该考虑幼儿园和医院的建立 而且得限制价格,不得超过公立百分之二十,只要有房屋上的政策优惠,绝对赚钱,而且还不是小钱,按一个100人的幼儿园每月1500的学费计算,幼儿园的面积规划得好只要200平就够,50一平也就1万房租,就算每月要花在硬件上4万,,15万的收入剩下9万还不够你赚吗 你也就是开点吃和老师工资,注意 是每月而不是每年,一年下来30万的收入是轻轻松松的 所以政府的优惠应该是这些实在的,而不是简简单单的说我奖励你多少,给你2万有什么用,有钱了就得消费,都有钱了消费就高了。

以上费用我还是只算的一孩,如果是二孩,绝对不是1+1等于2那么简单,还是那句话,想要生二孩就是得有钱有时间有精力,所谓的政策如果不能切实的解决这些问题 说了等于没说,就算你奖励3万也就够生育费用而已,孩子还是自己的,费用还是得自己出,那么回到主题,这就不是国家的事而是自己的事,养不起只能降低孩子获得的标准,那么我还不如提高一孩的养育质量,不说以后人上人,至少不会随波逐流,用那句话说,至少也做一个国家有用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