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盛夏,「室內中暑」不可忽視

【摘要】

“我天天都在家裡,也沒出門,怎麼還中暑了呢?”市民方劍輝很疑惑。今年64歲的方劍輝和女兒女婿住在一起,白天孩子們上班,他就一人呆在家中。“天氣太熱也懶得出去,就呆在家裡看看電視。”方劍輝說,由於白天日頭太大,到了9點鐘,他就將客廳、臥室、廚房等處的窗戶和窗簾全都拉上,遮擋陽光。節約習慣了,方老也沒有開空調的習慣,風扇也是開開停停,不敢一直對著吹。“後來就出現了胸悶的情況,還犯頭昏,我女兒回來說我肯定是中暑了。按理說大都呆在家裡,怎麼還會中暑呢?”

記者瞭解到,正常人的體溫由大腦的體溫調節中樞管理,受皮膚等散熱器官、外界環境溫度高低、人體產熱多少等方面影響,其中任何一環節異常均可導致中暑。中暑按起病狀態可分為運動、勞動和安靜三類,其中前兩者為多數人所熟知,可通過避免長時間曝曬,減少室外運動及高溫作業來預防,但安靜類中暑常常被人們遺忘,而室內中暑多屬此類,是大腦中樞調節失衡、皮膚感知熱度遲鈍、散熱器官障礙所致。事實上,“室內中暑”也有數據研究作為支撐,來自日本名古屋的調查研究顯示,室內中暑者不在少數,且老年人、體弱多病者發病率達39%,這是由他們的特殊生理、病理特點決定的。研究表明在氣溫32.5℃、溼度60%的環境中待上90分鐘,年輕人體溫只上升0.17℃,65歲老人上升0.34℃,而75歲老人則上升0.66℃,且平均體溫上升幅度隨氣溫的增高而增大。年輕人因體溫自我調節機能健全,可很快感知並通過出汗緩解,老年人卻因感知熱度遲鈍,較年輕人平均晚25分鐘,且當體溫超出一定水平後,出汗等散熱功能失常,出現不自覺、不可控的體溫上升。市人民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王鳳龍告訴記者:“暑熱季節,室內溫度也是很高的,加之如果門窗緊閉導致空氣不流通,則很有可能引發室內中暑。市民一旦覺得胸悶、頭暈、噁心想吐,就要警惕可能出現了中暑的症狀,這時候一是要及時開窗開門,保證空氣的流通,在涼爽通風處休息並補充水分;二是要給自己降溫,減少衣物,利用風扇、空調等保證室內的溫度合理;三是可以用溫水擦拭身體,助於散熱。此外要提醒的是,夏季溫度較高,市民在家中也要常備防暑藥物。”記者李曉潔

免責聲明:網站內所有新聞頁面未標有來源:“安青網-安徽青年報”或“安青網”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安青網聯繫。轉載稿件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