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长江:开创全新产业模式 点亮武汉设计之梦

2016年8月,南昌。一个整合了30多家设计单位的建筑装饰产业园区,迎来了总理李克强的考察。把设计师与上下游产业单位聚集起来,触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园区效应,这个国内首家专业化建筑装饰设计师产业园,在一年不到的时间里实现了10亿元的产值。总理在考察该产业园后表示:“你们为创业者了提供平台和合作伙伴,创造了传统产业的新模式,可谓创意无限、市场无限!”

抢占入口 聚集核心设计人才

2017年9月,武汉。中航长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这家有着33年历史的建筑装饰企业,带着南昌园区成功的信心与底气,投资近2亿元,将“同款”设计师创意产业园“移植”到武汉市江岸区石桥工业园。

中航长江:开创全新产业模式 点亮武汉设计之梦

面积达30000平方米的中航长江(武汉)设计师创意产业园,是在充分验证了南昌园区模式的可持续性后,中航长江做出第一次重大战略布局。“作为南昌园区后中航长江第一家标准型设计师产业园,武汉产业园将会把南昌园区的试验性成果充分转化为持续增长的业务量,并克服南昌园区场地、招商、服务方面的短板,建造国内建筑行业标杆型众创服务平台。”中航长江董事长李涛说。

传统的建筑工程行业依靠人脉或挂靠方式获取工程订单,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变现效率不高。在产业园创新模式的构想初期,中航长江对传统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态势进行了深度梳理与调研,寻找到了抢占客户资源的入口——设计师。

建筑工程设计师作为产业链的顶端,从设计构想到落成,能全程参与施工单位、材料供应商的选择,具有决定性的主导作用。据中航长江分析,每1元设计费背后有30元的施工订单,武汉标准型产业园区拟吸纳100家设计团队,每个团队年均产值200万以上,为园区带来60亿元施工订单,若按照入驻团队20%的设计订单转化率,单个设计师创意产业园每年将会新增至少12亿元的施工订单。李涛认为,抢夺优秀建筑工程设计师资源,就是在抢夺建筑工程行业的客户资源入口,谁把高端工程设计师拉拢起来,谁就掌握了话语权。

截止今年6月,中航长江(武汉)设计师创意产业园已完成招商面积18000平方米,70余家高端设计企业、材料厂商、校企合作项目及其他合作伙伴签约入园,其中包括武汉高端设计团队20家,业务项目涉及五星级酒店、公共空间装饰等高端设计工程,年产值均在500万-1000万左右。目前,园区招商部正积极与20余家新入驻企业或团队沟通洽谈,拟完成招商面积25000平方米,预计在2018年10月正式开园。

中航长江:开创全新产业模式 点亮武汉设计之梦

整合资源 搭建产业链共享平台

鼎层建筑设计工程(武汉)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室内设计、园林景观打造为主营业务的设计公司,拥有15人的设计师团队。该公司正在大量承接湖北省城乡建筑、园林设计工程,并整合行业资源搭建起城乡设计产业平台。

两年前,该公司在武汉市科技创业城设立办公室,由于公司性质并非科技型企业,无法享受到政府对科技行业的优惠政策,公司运行成本高、订单获取渠道少。今年9月,全新的鼎层建筑设计公司将在武汉设计师创意产业园内开业,在武汉园区,鼎层设计公司不仅能够享受到面向设计师的鼓励政策、场所租金优惠政策,还借助中航长江打通的设计、施工、集采、金融服务四大产业链平台,接入武汉丰富的设计企业资源。

在武汉设计师创意产业园内,中航长江引进了含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幕墙设计、品牌设计等高端设计公司,搭配项目招标、咨询、建筑材料研发、建筑施工、金融投资等服务企业,推动了设计师之间共享设计资源,互补人力资源,打造出一个贯通全建筑行业的产业服务平台。“过去没有设计师产业园的概念,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建筑工程企业的发展,如今中航长江为我们勾画出可期的行业前景。”鼎层设计公司总经理陶鑫说。

入园半年,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六所已经驶上了业务拓展的快车道。通过武汉设计师创意产业园的众创资源平台,该所先后获得广西省梧州市创意产业园和贵州省商贸物流城共350万左右规划设计订单,若涵盖后期整体建筑与装饰设计订单,及向后延伸的施工订单,项目总体产值将超过6亿元。针对贵州项目涉及到的BIM技术,园区还为其匹配了专业化的BIM技术应用团队进行业务补位。该所所长甘万发认为,中航长江搭建的众创平台,把建筑工程领域各环节资源聚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信息支撑、项目支撑、人才支撑共享体系。

作为一家集金融、房产、建筑设计、劳务、营销等资源于一体的大型建筑产业链整合交易平台,园区内的上海建联武汉公司搭建起B2B互联网平台,与中航长江的资源整合模式形成线上线下平台互补。武汉建联主席夏祖洋说:“与中航长江共同构建出这样一个资源整合、产业聚集的共享空间,既提高了建筑行业资源的使用效率,还能有效降低运营成本,通过共享模式实现全产业链的合作共赢。”

现阶段,武汉设计师创意产业园打造的园区众创资源平台,初步实现了三种模式的业务资源共享,即不同专业设计企业之间的业务共享,园区以设计+施工+集采的方式为园区内企业带来设计订单和施工订单,以及设计企业将设计订单向园区转化的施工订单。目前,园区总体订单金额已达2.38亿元,其中设计订单为860万元,施工订单为2.3亿元。

助力“双创” 推动武汉“设计之都”建设

2017年11月21日,武汉市正式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行列,成为继深圳、上海、北京后,中国第四座被授予“设计之都”称号的城市。

中航长江:开创全新产业模式 点亮武汉设计之梦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六所所长甘万发介绍,武汉拥有丰富的设计单位,设计师人才资源也在国内占据优势地位,但是由于针对设计师的聚合园区和实习平台较少,未能有效释放出武汉市的设计产业能量。

为了积极配合武汉市“设计之都”和“双创”建设,中航长江(武汉)设计师创意产业园通过与武汉市多所相关专业高等院校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整合不同专业的优秀设计师资源,形成门类齐全的综合设计平台,为园区的设计师、科研中心与创业者提供后备人才。

诠质室内设计顾问有限公司以室内设计为主,已在江汉大学、湖北美术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武汉高校成立了设计工作室,其位于中航长江产业园内的工作室长期对武汉高校大学生开放,提供实习就业机会。诠质设计总经理刘静说:“我们的设计人才多从高校吸收,而中航长江正在积极引进相关的设计人才培训机构,未来我们的人才补充就会考虑通过中航长江的渠道来进行。”

位于武汉市中心的江岸区,是全市工业设计能力最强、设计产业规模最大的区域,一直为武汉市“双创”发展贡献重要力量。据江岸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肖谦介绍,中航长江所处的石桥工业园原是传统服装厂的旧厂房,为了给武汉“双创”建设引入全新业态,江岸区政府投入5000多万元对该厂房进行脱胎换骨的基础设施改造。针对企业发展初期状况,江岸区给中航长江开起了“政策小灶”:对其实施“三免两减半”的税收政策,降低园区运营租金,对招商活动进行经费补贴,促进其成为武汉市“设计之都”建设的良好载体。

“作为以服务业为主的中心城区,在中航长江进驻江岸区之前,我们拒绝过不少服务型企业的场地诉求。我们认为中航长江较其他企业的优势在于对平台的打造、对传统行业的重塑,这种新的平台发展模式补充了江岸区现代设计产业的发展格局。在未来,我们会以武汉市建设‘设计之都’为契机,在全区营造出浓厚的‘双创’氛围,在招商、推介等服务上给予中航长江产业园更多的扶持,等待它开花结果。”武汉市江岸区科技局局长樊莉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