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梁家河丨树高千尺忘不了根·我把心留在了这里

诵读梁家河丨树高千尺忘不了根·我把心留在了这里

——习近平

诵读梁家河丨树高千尺忘不了根·我把心留在了这里

《梁家河》是2018年5月2日,由陕西人民出版社编撰的纪实文学。该书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及深刻体悟,是深入挖掘和研究梁家河的大学问。全书10余万字,40幅图片,共分为四个部分。全书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情节生动,具有浓厚的陕北乡土气息。

诵读梁家河、感悟梁家河,就是学习和领悟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复兴民族的梦想,坚持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工作责任,始终保持敢打硬仗、敢啃硬骨头的精神。

诵读梁家河丨树高千尺忘不了根·我把心留在了这里

近期,

沣西新城开展诵读《梁家河》活动。

一段段的语音记录下新城上下,

一心向前的拼搏干劲和一心为民的初心。

初心,来自人民,又回馈人民;

梦想,从这里发芽,又从这里出发。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听听,

钓台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哲铭诵读的,

《我把心留在了这里》节选吧。

诵读梁家河丨树高千尺忘不了根·我把心留在了这里

树高千尺忘不了根

我把心留在了这里

立春后的阳光暖融融地洒在人们的身上。远处的山上,冰雪正在消融。

在村委会的院子里,习近平深情地说:“今天能够回来看一看,心情很激动,看到大家感到很亲切。1969年1月,我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就到了梁家河。在这里一待就是七年。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

诵读梁家河丨树高千尺忘不了根·我把心留在了这里

几句话,说得大家心里暖暖的。

85岁的梁有昌一个劲儿地拍手,脸上挂着泪珠。看着梁有昌,习近平动情地对在场的年轻人和孩子们说:“老梁是这儿的长辈了,老梁的儿子都有了孙子。咱们是第一次见面。那时我和梁家河村结下了缘分,注定了今天会与你们相见。你们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曾与我一起生活、战斗。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人生处处留心皆学问。

诵读梁家河丨树高千尺忘不了根·我把心留在了这里

习近平接着说:“我在这里当了大队党支部书记。从那时起就下定决心,今后有条件有机会,要做一些为百姓办好事的工作。我相信这里的明天会更好。我更愿意看到的是,我们的下一代健康成长,成为为人民做有益事情的好人才。”

情真意切的话语,如春风阵阵,拂过乡亲们的心田,赢来了雷鸣般的掌声,在场的很多人都流下了热泪……

1975年习近平离开梁家河。这已是他第二次回来。

诵读梁家河丨树高千尺忘不了根·我把心留在了这里

乡亲们清楚地记得,他第一次回来是在1993年。

1993年9月27日,时任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时隔18年第一次回到了梁家河村。当时,他挨家挨户看望了乡亲们,并和大家“约定”,下次回来一定带着婆姨。

他叮嘱大家:“山上要治理,沟里要打坝,山上要种经济林,还要种果树,既要解决肚子吃饱问题,还要解决文化问题……”他还特意为每家每户送了一个电子时钟,让孩子们上学用,希望孩子们能接受更好的教育。

那天中午吃的是羊肉,习近平吃了两大碗,说:“离开梁家河后,再也没吃过这么香的羊肉。”

他后来回忆起这一次回梁家河时的情景,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1993年,我再回梁家河时,有的乡亲提到,当年我在村里创建铁业社,为村民增加了收入;我带领大家开挖出陕西第一口沼气池,让村民用沼气照明、做饭。可是,我所记得的,是他们曾经无私地帮助过我,保护过我,特别是以他们敦厚朴实的品质影响着我,熏陶着我的心灵。”

习近平牵挂着梁家河的每一位乡亲。1993年回来,他给乡亲们带了茶叶等礼物。2015年春节前这次回来,他又自己出钱给乡亲们采办了米、面、油、肉、春联、年画等年货,家家都有,并送上祝福:“全村父老乡亲羊年大吉、喜气洋洋、蒸蒸日上、吉祥如意,日子越过越红火!”

钓台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王哲铭

王哲铭,男,1987年10月生,甘肃泾川人,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选调生,2010年9月参加工作,2013年6月任钓台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分管街道工商业、统计、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工商联、团工委等工作。

END

推荐

阅读

诵读梁家河丨树高千尺忘不了根·我把心留在了这里

天然气个人业务进驻沣西新城政务服务中心

诵读梁家河丨树高千尺忘不了根·我把心留在了这里

小编探访营商一线丨“西引力”棒棒哒!

诵读梁家河丨树高千尺忘不了根·我把心留在了这里

《人民日报》点赞沣西新城海绵城市建设

诵读梁家河丨树高千尺忘不了根·我把心留在了这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