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西安,一座古城,让我惊喜。

15年底在厦门的时候对一个上海小朋友说过一句话“在魔都呆久了,去哪个城市都觉得很一般了”,然后她傲娇地回应我说“看吧,所以你不要觉得我嫌弃帝都是没理由的”。是的,这个一到帝都就吐槽着各种根本停不下来的上海姑娘,以至于我这个深爱帝都的人终于也在上次离开时说了一句“下次应该不会刻意来这个城市了”,这个相较08年已经变了太多的城市。我说“但是我对西安和成都依然保留意见,毕竟我没有去过。至于你,只能出国了。”然后,默默地去了西安。

同车厢的一个大叔问我们到西安是放假回家吗,我和师父说我们工作了这会儿请假去玩儿的,大叔一脸的呵呵哒说“冬天去西安,你们挺会玩儿的”,对啊,我就爱这么玩儿,初冬看海,深冬去大西北。

站在钟楼地铁站出口,第一眼的西安大街,我对师父说了一句“西安,不错啊,比我想象中好。”第一感觉对我这样的人来说,非常重要,先入为主足以影响我的一整个旅程心情。直奔回民街,走进早餐店就吃羊肉泡馍和肉夹馍,尽管众人眼里的西安美食对我的吸引力真的有点弱,之后吃的镜糕、岐山臊子面等等我都觉得很一般,也最多吃一点点,但是麻酱配辣椒油真的太美味,这就足够了,其实我是一个非常容易满足的人。

感恩西安,一座古城,让我惊喜。

我不喜欢古镇,因为在我看来,那一个小镇上哪里还有什么古朴老民,不过是一群商业化店家在那边矫情。咖啡店、酒吧人多得太闹腾,对着坐的两个人说话都得扯着嗓子,还找什么小资感自我安慰。西塘就在家边上也就这两年因为有事才会去一下,乌镇也离家不远至今也没去过也没想过要去。走过全国古镇的朋友都说西塘和乌镇应该是古镇圈的佼佼者,然而这俩都觉得嗖嗖的话,也提不起什么兴趣走远了。噢,我去过周庄,我就笑笑。

但我喜欢古城,包括我去了一次又一次深爱着的北京、南京,以及这次的西安。西安很大,从钟楼路过南门城墙到大雁塔、大唐芙蓉园,说实话公车开了挺长时间,但是一路都是繁华。可以看见6or8车道的大马路两旁高大的树木,尽管凋零了树叶只有干,但挂上密密麻麻的灯笼,以及晚上能看见的被点亮的整排整排灯光,这儿充满着人气儿。

我说,西安跟北京城市格局挺像,以钟楼到南门城墙为中心往外扩散,四四方方特别容易认路,就像北京以天安门为中心往外走一样,即便到了北五环外,这路就是横横竖竖。不像北京朋友眼里的上海“这路是真的难走啊,去了几次从来没搞明白哪里是哪里,以及从一个CBD到另一个CBD该怎么走!”说的是没错,无论北京西直门的立交桥多错综复杂,若能称得上CBD的也无非国贸一带,哪能跟上海比,哈。

扯远了,回来……纵横历史悠久,皇家气息环绕,西安这个城市会让人觉得大气。虽然不拘小节的大西北人尽皆知,可是真的深入其中竟感觉到轻松。哪怕之前西安的朋友告诉我大西北或许蛮横暴力,看着街道上随处可见的警车和交警,我也只是玩笑一句“大概西安治安不好”,可我竟觉得这个城市很好。

粗犷得令人欢喜也是难得,然而兼并存在的精致。德福巷酒吧街上张灯结彩,却安静得出奇,走进那家时光咖啡,摆放着古玩、杂志,放着慢节奏的音乐,配上那些略带民族风又不显杂乱的沙发桌椅,一杯mojito歇息片刻,这就是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去找的一个安静放空之地。

感恩西安,一座古城,让我惊喜。

跟谁一起旅行很重要,做攻略或许是为一场完美的旅行做好了准备,可因为意外而改变却也能自得其乐,跟这样的伙伴同行最是喜欢。在西安的最后一晚睡得很不好,然后清晨闹钟响的时候,师父说“起床么?还是继续睡?”我窝在被子闭着眼说“昨晚没睡好,继续睡吧”,然后师父欣然答应“恩,继续睡”。直到临近中午起床后拉开窗帘,发现窗外白茫茫一片,我俩不约而同地笑着说“看来没爬起来去大明宫是对的”。

我不是一个在旅行中爱去景点的人,可到了西安,走进省历史博物馆、大唐芙蓉园、兵马俑博物馆,却都有耐心驻足;到了大雁塔广场、看着南门城墙,哪怕就是火车站的城墙,我都会多看几眼。在做出行准备时师父因为没去过北方还冬天去嫌冷,就问我怎么就选了西安,明明可以找个暖和点的地方,我说因为机票便宜。后来一出站,我说“师父你应该是会喜欢这座城市的吧?”因为我知道她是一个爱历史的人,包括在参观时跟我这个历史文盲叨叨着各种,我都觉得挺好。而她,也一定觉得这趟旅行有收获吧。温馨提示:以上提及景点还是值得去的。

感恩西安,一座古城,让我惊喜。

西安行是2016年的第一站,下一站会去哪里,下一站还会不会有这样的文字出现,我都不确定,但是能让自己感慨着码字,必然在心里留下了抹不去的痕迹。所以,感恩,西安让我惊喜,自己还在路上。师父,我们下一站去哪里?

写于2016年2月初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