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难熬,他在家里静享泉水叮咚

酷暑难熬,他在家里静享泉水叮咚

酷暑难熬,他在家里静享泉水叮咚
酷暑难熬,他在家里静享泉水叮咚酷暑难熬,他在家里静享泉水叮咚

主人:王灏,浙江宁波人,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获得同济大学建筑系学士学位、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建筑系硕士学位。2011年与他人联合创办润·建筑工作室。曾获德国BAUWELT杂志处女作奖、中国《世界建筑》杂志WA奖。

我们步入杨浦区大学路后,低矮的围栏令人一时有点儿分不清街道和小区。这片地区早在1930年代就被规划为开放式街区,这也是吸引建筑师王灏把家安在这里的重要原因。他还特地选择了一层,因为前后有两个院子:前院有池子,后院有沟渠。他把这里称作“泉庐”,待到雨天水声流泻,在家听得天上曲。

酷暑难熬,他在家里静享泉水叮咚

家中装饰极少,地面和墙面全部采用水磨石,而天花板采用水洗石。两扇推门也嵌在石体里,分别通向厨房和次卧。在空间石色灰的主色调里,主卧里王灏收藏的一对传统甬式老红木衣柜显得十分亮眼。“将水磨石和水洗石运用在室内空间并非我的独创。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高档的上海老洋房里都会用到它们。”

受古代徽州常见的石槽启发,将前院池子的水,引到室内水磨石砌成的长石条里,形成流水潺潺,应了房子的名字“泉庐”。房子正中央有活水涌流,将前院的水通过室内钢板导流,引到长石条里头,成了室内一景,同时也成为主卧和客厅之间的天然分隔。墙上和地上的两幅工笔画都是史颉所作的,画的都是王灏的建筑作品。

王灏的家也颇为呼应外面的开放式街区,他不想令100平方米的空间被切割得支离破碎,所有的门洞在这里都是开放的,家里也没有门框,几乎就是一个大房间。王灏还借助原本跃层式的空间打造了一个下沉式客厅,丰富了空间的层次感。他又用石材将空间“包裹”了起来,不仅在地面上,还在墙面上全部采用了水磨石,甚至让水磨石仿佛从地面漫出来一般,长成了餐椅和床,天花板则铺满了水洗石,令空间似乎浑然天成。身处其中,便能感受到空气的自由流动。为了让其他家具也能成为建筑的一部分,王灏特别定制了不少柜子,给它们穿上了水磨石“外套”。可能也只有建筑师有胆量和技能运用这样的材料。“其实,将水磨石和水洗石运用在室内空间并非我的独创。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高档的上海老洋房里都会用到它们。”身材清瘦、容貌中透着文人清隽的王灏向我们解释道,“这两种材料的宽容度都很高,各种风格皆能匹配,用在室内一层更是很接地气。”

酷暑难熬,他在家里静享泉水叮咚

客厅里的榻是王灏和家具设计师方亭一起设计的,他们将传统的罗汉床改成了美人靠,采用了建筑的构件做法。

酷暑难熬,他在家里静享泉水叮咚

客厅墙上挂了一幅画师史颉的《泉下问道图》,与前景里的活泉相映成趣。

酷暑难熬,他在家里静享泉水叮咚

客厅里的玻璃茶几来自野口勇,映衬出Rug Star地毯素雅的色块,摇椅来自璞素。

就在这自由流动的气息里,却听得流水潺潺。房子正中央有活水涌流,它其实是个水循环系统。前院池子里的水通过室内布在墙面上的两块钢板导流,最后引到用水磨石砌成的长石条里头,成了室内一景。其实,这是古代徽州地区常见的石槽,也是王灏在徽州地区进行建筑实践时偶然发现的。旧时,屋檐“四水归堂”后都会引入天井中的石槽,用于浇花。如此场景深深触动了王灏,他不仅绘下旧时的场景,索性将石槽引入家中,它不仅成了小空间的焦点所在,也以水的意境呼应了“泉庐”的题眼。这里也是王灏8岁的女儿最喜欢玩耍的地方,她不时从石槽和它所串联的主卧、客厅、餐厅之间欢快地跳来跳去。这种自由自在也让王灏想到自己小时候在田间地头和自然亲近的感觉。为了能在家里推及空间和自然的关系,王灏着实费了不少心思。他特地将后院一部分向外推了出去,打造成淋浴间,如此一来,在影绰树影下沐浴就犹如身处森林之间!他在室内并没有设置很多光源,大量仰赖局部照明,空间里的一层暗,反而令人更能感受到地面的斑驳和墙面的光影,充满了生机。

酷暑难熬,他在家里静享泉水叮咚

从餐厅里可以望向客厅和卧室,户外是前院。主人尤其注意保持物件和空间的尺度关系,比如床与地面的距离就维系在25~30厘米。

酷暑难熬,他在家里静享泉水叮咚

在水磨石地台中央搁上一张桌子,自然“长”成了餐厅。其上挂着的纸灯是设计师张雷的作品。

尽管进入王灏的家后第一眼感觉会有些生冷,可是当你在光影斑驳的客厅里坐下后,就在一个很小的茶几之间,听着周遭水的流动,慢慢地,心就会沉下来,变柔软。如果说书房是中国文人的精神性自留地,那么这个客厅便是王灏的心之所栖。自五六岁开始习画,又在德国深造建筑学3年,王灏深知自己骨子里的传统。家中除了自己手绘的建筑素描和一对从宁波当地收来的传统红木老衣柜,就很少有装饰品了。为了满足建筑的整体性,在空间的功能性上难免有所牺牲。王灏笑着说,太太有时也不免抱怨,而他的回应是,好的房子是会带来一些“不适感”的,生活中应该适当节制,物欲并不需要那么满。

酷暑难熬,他在家里静享泉水叮咚
酷暑难熬,他在家里静享泉水叮咚酷暑难熬,他在家里静享泉水叮咚

光有形状,风有通道,水有路线,王灏的家就像是一个吸收大自然的容器。他多年来秉承的“人宅互养”的建筑理念在这里被完整地实践,对他来说,“家最重要的是跟住的人相匹配,符合他内心的场景”。

酷暑难熬,他在家里静享泉水叮咚

光有形状,风有通道,水有路线,王灏的家像是一个吸收大自然的容器,真正做到了“人宅互养”。淋浴间同样使用水磨石做成了洗手池和搁板的背景墙,梅花镜来自吱音,卷竹帘是富有通透性的天然隔断。

建筑师王灏的更多作品

前童润舍

酷暑难熬,他在家里静享泉水叮咚酷暑难熬,他在家里静享泉水叮咚
酷暑难熬,他在家里静享泉水叮咚酷暑难熬,他在家里静享泉水叮咚

摄影©陈颢

“前童润舍”地处前童古镇的中⼼区域,砖⽉⽊结构的三合院建筑经改造后,围合出⼀⽅布局谨严的⽂化院落。建筑师王灏在对旧有建筑的重新设计建造过程中,选取了“⽊”成为建筑材质的表达主体,“⽔”形成了空间区隔与维系,由外到内布置了依循古镇的“⼋卦⽔系”。屋⽡铺换以现代玻璃⽡材料,其透明属性强化了空间的开放特质,木头、⼤理⽯、⻘砖和玻璃等材料参差有节,构成了⾥外空间律动的视觉节奏。整个建筑的设计包含了不少的⾃然元素,仿佛“新和旧”、“过去和现在”、“⼈⼯和⾃然”都处在⼀个平⾏时空中,和谐共⽣。

前童文化中心

酷暑难熬,他在家里静享泉水叮咚
酷暑难熬,他在家里静享泉水叮咚酷暑难熬,他在家里静享泉水叮咚
酷暑难熬,他在家里静享泉水叮咚

摄影©张小君

前童文化中心位于前童古镇门口,整个设计元素采用的弧形的屋面和弧形的结构系统,建筑在整个系统下面分为九个单元,各单元对应的是一個放大的民居样式,建筑采用的材料是青砖与清水混凝土,营造出一个朴素而静谧的空间。

罗北改造

酷暑难熬,他在家里静享泉水叮咚
酷暑难熬,他在家里静享泉水叮咚酷暑难熬,他在家里静享泉水叮咚

摄影©陈颢、郭国柱

该项目业主为理想城镇创始人裘浙锋,委托建筑师王灏,对烂尾而废弃二十年之久的浙江涤纶厂宿舍楼进行改造,项目以留住建筑遗产为旨,通过功能置换,以实现社区复兴。项目对原结构进行消解,将原来封闭的建筑格局从中部一点点打开,新开门,植中庭,将顶层布局变为了水渠,并用高架水渠引入水池,以铸铁、竹木、水洗石等手作体系营造而成;理想城镇团队于2017年12月入驻,使原本的城市铁锈地带重现生机。

摄影/ Manolo Yllera

造型/ 韩健

文字/ Siji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