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癡迷玩手機,怎麼辦?

  今天來聊一聊孩子玩手機的事。

  看到兩則新聞,心裡很不是滋味。第一則消息來自外邦,說的是法國議會近日通過一項嚴格手機禁令,禁止15歲及以下中小學生在校使用手機。根據規定,在教室及教學樓外的學校活動中完全禁止使用如手機、平板電腦和智能手錶等互聯網設備,但課堂設備和殘疾兒童例外。第二則消息來自國內,7月30日,揚州大學公佈的一項針對留守兒童手機使用狀況的調查顯示,長時間玩手機已成為鄉村少年的“流行病”,“手機帶娃”在留守家庭越發成為普遍現象,成為留守兒童教育的新痛點。

孩子痴迷玩手機,怎麼辦?

  我國目前尚沒有一部全國性法律法規禁止手機進校園。據我所知,很多中學,尤其是高中,基本上都是明確禁止學生帶手機進校園的。當然了,這種事情還是要看學生自覺。很多學生會偷偷摸摸將手機帶進校園,但大多是藏在宿舍裡,如果帶到教室裡被老師發現,可能就要勞煩老師代為“保管”了。

  至於說農村留守兒童玩手機上癮,其實一點都不奇怪。帶他們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因為年齡、文化水平、家庭經濟等種種原因,管不了孩子,用一部智能手機帶娃,省心省事。當然了,不是說大人不想管孩子,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想管管不了。孩子整天抱著手機玩,害處多多。

  嚴重影響青少年身體健康。青少年的免疫系統脆弱,更容易受手機輻射影響。青少年正處於生長髮育階段,中樞神經系統、身體各器官的功能都未發育完善,手機微波給青少年帶來的損害遠遠超過成人。青少年長期使用手機,不僅影響視力和聽力,還可能產生頭痛、頭昏、失眠、記憶力減退等症狀,嚴重的還會引發心臟病等疾病。

  

容易加重留守兒童心理障礙。青少年的自制能力比較差,智能手機遊戲種類更是繁多,手機更像是遊戲機,容易誘導孩子去玩。留守兒童與父母長期隔離,本來就或多或少有一些心理問題,長時間玩手機會加影響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形成冷漠、自私的性格,產生人格缺陷、社交恐懼,加重心理障礙。

  容易給留守兒童人身安全帶來隱患。網上信息泥沙俱下,留守兒童痴迷玩手機,監護人監護失控,留守兒童可能與網友見面、離家出走、玩藍鯨遊戲、參與違法犯罪等,容易成為不法分子侵害對象,人身安全受到威脅。

  保護農村留守兒童,是政府責任,也是社會責任,最關鍵是還是家庭責任。只有各方合力,才能構建起留守兒童保護網。

  加強宣傳引導,突出家庭監護主體作用。對留守兒童的實際監護人祖父母、外祖父母進行宣傳引導,多關注兒童動向;引導留守兒童的父母通過經常回家、打電話或者視頻等形式,和孩子加強交流溝通,消除孩子的被拋棄感,及時發現孩子的心理問題。

  構建家校村聯動機制,鼓勵老師在假期走進家庭、走進農村,將教育從學校延伸到家庭和社會。

  實施留守兒童健康關愛工程,落實政府保護責任。

  鼓勵關工委、志願者、鄉賢、社會組織等社會力量關愛留守兒童,形成關愛保護合力,完善社會監護體系。

  說一千道一萬,各家的孩子還需各家家長看嚴了、管住了。學校管、政府管、社會管,不假,但這些力量都是輔助的,關鍵還是靠家長管。如果家長都管不住,誰能管得住?生活固然不易,但既然選擇把孩子生下來,就要把孩子撫養好,畢竟是自己的責任最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