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的烦恼家长您知道否

五年级男孩成长的苦恼

文文今年11岁,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文文的性格一直活泼开朗,闲暇时分总是能听到他那爽朗的笑声。可是最近妈妈发现,文文的笑声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整天的愁眉苦脸。妈妈觉得很奇怪,几次追问都没有结果。后来,妈妈找到班主任老师,想请老师观察一下,孩子究竟在为什么苦恼?

一个星期以后,妈妈等来了老师的电话。原来,文文原本从小就比同龄人个高,尤其是这一年,个子明显长高了很多,一下子窜到了163厘米。长高原本是件好事,可是文文却感觉同学们最近对他有些疏远了,似乎都躲着他。文文一开始还以为自己做错了什么,可是思前想后都找不出什么原因,为此他很苦恼。有一次做课间操的时候,他一个人站在队伍的最后边,看看前面的同学都比他矮小很多,他突然觉得自己异于常人。会不会是因为自己太高了,所以同学都们都不喜欢和他一起玩了?文文的脑袋里突然冒出这么一个奇怪的想法。可是胆小的文文既不敢去找同学们问个明白,又不愿意把心事说给老师和家长听,所以情绪变得越来越低落,以至于影响到了正常的学习、生活。

孩子成长的烦恼家长您知道否

其实,事实并不是像文文想的那样,同学们并没有因为文文比自己高许多就不乐意跟他玩了。其实是文文自己因为身高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心理产生了影响,以为自己的身高会带来异样的眼光,所以变得特别敏感,性格由此变得尖锐,于是同学们才逐渐疏远了文文。而文文陷于自己身高的变化,而无法感知到真正的原因。

文文的问题其实是生理变化而诱发的心里牵引。表面上看,文文是因为身高长高了,在与人交往方面产生了障碍,由原来的活泼大方变到后来的郁郁寡欢。但是深入分析之后,其实让文文产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心理发展没有跟上生理变化的脚步,而产生了心理生理的发展不协调,从而导致了文文性格等各方面的变化。

文文的个子本来就比较高大。这个在我们大人眼中认为是好事的事情在孩子的心里也许并不这么认为。因为,同龄孩子之间的相处往往追求一种和谐,求同除异。往往太过于标新立异的孩子是很难融入群体生活的。人和人交往都需要共同语言,大人如此,小孩子更是如此。这样的一种印象,在潜移默化之下,就被无形扩大了,以至于孩子在遇到交往障碍的时候,不由自主就会把原因归咎于客观原因上。

孩子成长的烦恼家长您知道否

但是事实上, 案例中文文却不是因为身高变化而受到疏远。只能说是身高的变化诱发了文文心理的不平衡发展,使他待人接物的想法发生了变化,在认知度上出现了差异。如何解决孩子因为生理发育而出现的成长问题是本案例需要详细探讨的问题。

像文文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的孩子中间也有不少。不单单是身高引发的成长问题,也有可能是因为体重、视力、嗓音等其他生理发育问题。面对因为孩子的生理发育而引发的成长疑问,家长首先要端正认知的态度,因为任何事情产生的原因都不是单一的,只有端正认知态度,理清头绪,清醒头脑,才能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有效地解决方法。在理清头绪之后,要找到事情的根本原因,针对根本原因对症下药。就像案例中的文文一样,他的根本原因处在生理变化而引发的心理影响,只有通过了解生理知识,解决了心理问题才能车丢解决文文的这个“成长的烦恼”。

孩子成长的烦恼家长您知道否

其次,为孩子讲解正确的生理发育知识,

是解决问题必不可少的途径。很多的家长在面对一些生理知识方面,就变得躲躲藏藏、遮遮掩掩,原本科学严谨的学术知识,在躲闪中变得似乎见不得人一样。其实正是对待生理知识的这种错误态度,才造就了孩子们在看到了生理知识,尤其是生理发育知识时的那种不正确的害羞、 躲藏 。其实家长们大可以大方地给孩子介绍人从小到大的一些生理发育知识,以一种平和严谨的态度讲解。要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孩子对待事物的看法和态度,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家长的认知态度。

最后,家长在关心自己孩子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和谐发展的同时,也要同时关注与自己孩子交往密切的其他孩子的状况。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么一个道理。家长在关注别的孩子的同时,也可以吸取更多的经验,找到更多可以借鉴的方法。对于处在生理发育期的孩子无疑是很有益处的。正所谓“一人计短,两人计长”,家长们也可以结成家长同盟军,共同商讨和研究方法对策,让孩子们健康、顺利地度过生理发育期。

(图片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