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尼山,因孔子而得名,因孔子而知名

美麗山東鄉村遊帶您遊遍美麗山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是當代中國發展的突出優勢。本期為您介紹中華文化的代表人物——孔子的誕生地尼山。

尼山孔廟位於山東曲阜市城東南30公里處的尼山原名尼邱山,因避孔子諱而改名為尼山。海拔340餘米,山頂五峰連峙,惟中峰為尼丘。據《史記》記載:孔子父母“禱於尼丘而得孔子”,故尼山名揚遐邇。這裡,中峰東麓有孔子廟和尼山書院等建築物;另有五老峰、魯源林、智源溪、坤靈洞、觀川亭、中和壑、文德林、白雲洞等所謂“尼山八景”。

濟寧尼山,因孔子而得名,因孔子而知名

現如今廟圍垣繚繞,環植松柏,共有院落五進,殿堂五十多間,正門名欞星門,二門名大成門。廟主體建築為中間的大成殿,殿前有兩廡各五間,殿之東、西各有掖門。過掖門,殿後有寢殿三間,祀至聖夫人木主,兩廡各三間,祀孔子之子伯魚及孫子思,但塑像及木主今皆不存。東、西兩側門連接兩旁跨院。東院前為講堂,後為土地祠,西院東側連接毓聖侯祠,且單成一院。西側為啟聖王殿和寢殿,系供奉孔子父母處。

濟寧尼山,因孔子而得名,因孔子而知名

濟寧尼山,因孔子而得名,因孔子而知名

濟寧尼山,因孔子而得名,因孔子而知名

大成殿 ,尼山孔廟主體建築,是祭祀孔子的場所。始建於宋慶曆三年(公元1043年)今存建築為清道光年間所建,殿五間,闊18.57米,深10.57米,單簷黃瓦歇山頂,四柱前後廊式木架,前出廊,擎簷為八角形石柱,遍鐫小幅雲龍,簷下用五踩重昂斗拱。室內中置神龕,拱孔子塑像,東西兩側以顏回、曾參、子思、孟子配享,也為塑像,外罩神龕。院內立有五塊石碑,一為元至元五年(公元1339年)所立“尼山書院銘碑”,陳繹曾撰文,任擇善篆額,李彥博書丹;一為元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年)所立“尼山大成殿四公配享記碑”,危素撰文,李稷書;一為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所立“重修尼山書院紀恩碑記”,七十四代衍聖公孔繁灝撰文並書丹;一為清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所立“重修尼山書院碑記碑”。一為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重修尼山書院記略” 七十四代衍聖公孔繁灝撰文並書丹。

濟寧尼山,因孔子而得名,因孔子而知名

門前東側臨崖處,相傳孔子在此觀五川匯流,有後人所建木構“觀川亭”。觀川亭東側崖下有石室,名曰“坤靈洞”, 相傳孔子在此降生,故又稱“夫子洞”。

濟寧尼山,因孔子而得名,因孔子而知名

濟寧尼山,因孔子而得名,因孔子而知名

通過整修曲阜尼山書院,設立講堂與供遊客休息的書籍展室,曲阜尼山孔廟寢殿及東西兩房開發製作了大型彩石鑲嵌雕屏壁畫《孔子聖蹟圖》,成為曲阜尼山孔廟一大旅遊觀賞亮點,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遊客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