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濟寧 和而不同

文化濟寧 和而不同

文化濟寧 和而不同

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諧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衝突;和諧以共生共長,不同以相輔相成。縱觀濟寧文化,便是人類文明協調發展的一個縮影,更是多方文化的傳承與發揚。

溯源尼山 探人文聖境

中華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孔子,世人頌其為“天下文官祖,歷代帝王師”,古人譽為“至聖”、“萬世師表”,因此孔子故里曲阜是舉世聞名的東方聖地。曲阜有三孔即孔廟、孔府和孔林,以豐厚的文化積澱、悠久歷史、宏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然而,這位中國傳統文化學術的泰山北斗的誕生地卻另有他處,是位於濟寧曲阜東南30公里的尼山東麓。

文化濟寧 和而不同

文化濟寧 和而不同

尼山夫子石

由曲阜市區往東南方向行駛,一馬平川的麥田孕育著來年的生機,靜謐的鄉村安睡在午間的柔光中,為下午田間地頭的勞作養精蓄銳。地廣人稀,是魯西南地區給人最直觀的印象。然而與目的地逐漸拉近距離,兩邊景物更迭為連綿的群山,蔚為壯觀。沿著聖源大道環山而行,此行的終點——尼山躍然映入眼簾。

文化濟寧 和而不同

尼山原名尼丘山,因孔子名丘,為避聖諱,故名尼山。相傳孔子的父親叔梁紇和母親顏徵在登尼山祈禱而生孔子,便是在位於觀川亭的山崖下的石洞中。洞中有現成的石床、石凳,如同一個天然的產房,早期的文人騷客便給它起了一個非常雅緻的名稱曰“坤靈洞”,而民間百姓則直白地稱之為“夫子洞”。

早年間石洞外尚有一條小溪緩緩流過,溪名曰“智源溪”,洞頂覆蓋植被鬱鬱蔥蔥,是一處天然的避暑勝地,當地長者還能回憶起曾經在盛夏時走進夫子洞的舒適感,洞外酷暑難耐,然而只要走進洞中,霎時清涼入心,炎熱煩悶感煙消雲散。如今因多年乾旱,溪水乾涸且植被稀疏,同時為保護文物,在洞外豎起圍欄,無法親自驗證。

文化濟寧 和而不同

文化濟寧 和而不同

尼山之上還有尼山孔廟、尼山書院兩處景點,雖經歷代興衰,依然保持了頑強的生命力,這和歷代統治者尊孔崇儒的指導思想是密不可分的,是華夏民族一個漫長的歷史時期思想文化的遺蹟和文化淵源的載體。

文化濟寧 和而不同

如今,圍繞尼山的文化挖掘不斷深入推進,伴隨文化的覺醒,山谷河川環抱下的尼山會成為優秀傳統文化的尋本溯源之地,一個彰顯齊魯文化魅力的山水勝境、傳承和弘揚先賢文化的人文聖境。

禮樂鄒魯 承亞聖之儀

丁酉年冬至,祭孟大典在孟子故里濟寧鄒城孟廟舉行,這是孟子去世第2306年,鐘磬顫鳴、壎篪悠長。

文化濟寧 和而不同

徐飛/攝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孟活動的本質是道德教化,更是文化傳承,能夠恢復人們對傳統文化和歷史的尊重,重建和發揚民族復興的偉大精神,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傳播。在當天的祭祀大典上,唱贊(俗稱“司儀”)按照祭祀程序主持祭祀中的儀禮環節。

文化濟寧 和而不同

文化濟寧 和而不同

文化濟寧 和而不同

文舞生手執翟、籥,武舞生手持朱幹、玉戚分列神道兩側,隨雅樂緩步前行。樂生現場奏響北宋官制釋奠雅樂《凝安之曲》。隨著一聲“啟扉——”,孟廟欞星門緩緩開啟,文舞生手執翟、籥,武舞生手持朱幹、玉戚分列兩側,隨雅樂五步一頓,緩緩前行;初獻官、亞獻官、終獻官身著宋制祭祀禮裝,沿著神道緩步行至孟子殿前。

文化濟寧 和而不同

王厚誠/攝

海內外孟氏宗親及社會各界人士神情肅穆,相繼向亞聖先師孟子敬獻花籃、行鞠躬禮。“孟氏宗親及社會各界代表躬逢其會,慎終追遠、繩其祖武,謹備少牢玄酒,登歌佾舞,恭奠於亞聖殿下”。主祭官誦讀祭文:“……獨闢楊墨,首倡仁政……禮門義路,弘道養正,仁心安宅,澤被蒼生……”,頌揚孟子功德,表達後人的崇敬懷念之情。祭孟過程中,完整的禮儀表演讓人驚歎,古樂器編鐘、瑟、阮、柷、笙、罄等也一一亮相,造型別致而有韻味。

文化濟寧 和而不同

王厚誠/攝

如此莊重而雅緻的表演來自於鄒魯禮樂團。經過文化部門以及鄒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中心的挖掘、複製,鄒魯文化儀禮中的“祭祀禮”“鄉射禮”“冠禮”“開筆禮”“婚禮”等已經再現於孟子故里。

文化濟寧 和而不同

徐飛/攝

追思孟子,尊古以傳承、繼往以開來,祭孟活動的本質是道德教化,更是文化的傳承,喚醒人們對傳統文化和歷史的尊重,發揚民族復興的偉大精神,繼承和弘揚孟子文化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傳播。

運河之都 詮文化印記

文化濟寧 和而不同

有了京杭大運河,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濟寧城,這是一座與運河相生相伴的城市。漕運的發展,使濟寧在明代永樂年間成為“運河之都”。而濟寧城中,處處流淌著深深的運河記憶。

文化濟寧 和而不同

文化濟寧 和而不同

太白樓是濟寧歷史變遷的記憶,是濟寧豪放俊逸、古樸灑脫性格的延續,留存了幾千年的文化風貌,繼承了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

文化濟寧 和而不同

宣阜巷親水而居,坐擁古運河南岸,曲徑通幽,鬧中取靜。宣阜巷是濟寧人的“新天地”,緩緩流過的古運河,浩蕩不失優雅,恬靜不失壯美,也使宣阜巷平添“淨、靜”之美。特別是比鄰300年“中華老字號”玉堂醬園,更使其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濃郁的運河風情。宣阜巷仿古建築與玉堂醬園一同保存了濟寧的歷史文化,是記憶深處的一個符號,柳屏疊翠處,具有濃郁的濟寧本土特色和文化意義。

文化濟寧 和而不同

提起濟寧名吃,無人不知甏肉乾飯,當代的老字號有寇家、蔡家等多家。甏肉色澤紅潤,肥而不膩,爛而不糜,入口酥爛卻清爽,配上一碗噴香的白米飯,滿口留香,回味無窮。白米飯均是一碗碗單獨蒸制,出爐後粒粒如玉、顆顆飽滿。細細品嚐,相較於杭州的東坡肉,如果是好鹹口的,甏肉更為軟糯鮮香,堪稱一絕。

文化濟寧 和而不同

同樣的食材,由運河南端而至,與濟寧當地飲食文化糅合之後,演化為和而不同的狀態,不正是全球多元文化互動融合下,我們以自信開放的心態,理解尊重並擁抱接觸碰撞的那一種“文化自信”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