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尼山孔子大學堂設計師錢健:揭祕「孔子大學堂」

曲阜尼山孔子大學堂設計師錢健:揭秘“孔子大學堂”

0人參與 0評論

曲阜尼山孔子大學堂設計師錢健:揭秘“孔子大學堂”


曲阜尼山孔子大學堂(又名儒宮)是曲阜尼山聖境的主體建築,建造的地點為孔子的出生地山東曲阜的尼山,建築將於孔子誕辰2569年、即公元2018年9月建造完成。孔子是儒家學派創始人,中國歷史上的大聖人,尼山是他的聖誕之地。孔子字仲尼,尼就是指尼山,尼山不高,僅340多米,但因為孔子的緣故,尼山成為“中華文化和世界文明景觀的制高點。” 尼山孔子大學堂的設計始於2013年初, 2014年上海圓直設計團隊經過九輪方案的設計和優化最終形成建築實施方案。2014年初開工建設,至2018年底歷時近五年終於建成,是目前全球以孔子文化為主題的最大單體建築。

一、規劃佈局孔子大學堂總建築面積為6.5萬平方米,建築高度49米,位於尼山聖境的核心區—“宮像區”。“宮像區”的“宮”指“儒宮”即孔子大學堂,像指72米高的孔子像。宮像區的選址位於尼山的南麓,面向孔子湖,規劃場地為坡地,南北方向較為狹窄。孔子大學堂的規劃立意在於建築不是孤立存在,而是與尼山結合在一起。

通過多輪規劃,並且2014年2月在尼山腳下規劃中“宮”和“像”的位置升起氣球進行體形模擬,終於確定了兩者的位置。規劃的孔子像立於中央的山腰之上,基座的標高為國家85高程絕對高程202米。孔子大學堂規劃位於其右側的山腳下,由於儒宮建築體量大,為不使之顯得突兀,孔子大學堂的首層標高定在147.5米,建築屋頂最高點的標高控制在201.5米,低於孔子像基座。孔子大學堂與尼山融為一體,成為“高山仰止”的文化聖山。規劃中將孔子像基座,孔子大學堂以及尼山合成一個底景,而像居於中間,形成一幅尼山新的風景長卷。

曲阜尼山孔子大學堂設計師錢健:揭秘“孔子大學堂”


曲阜尼山孔子大學堂設計師錢健:揭秘“孔子大學堂”


二形態構成孔子大學堂是一座思想宮殿,不同於建於平地上的建築,建築佈局儘量避開地形匯水溝和原有林帶,依靠山體之勢層層退後形成錯落的形態。孔子大學堂建築共九層,從外觀看來形成了三層基座,五層主體建築之勢。建築面寬175米,進深205米,結合高程做了立體的多進院落,並且結合山體形成Z形展開的主體建築走勢。

建築平面佈局設計中採用了曲阜孔廟等傳統建築的空間組織模式,總體佈局由三個層面構成:外圍的自然庭院、中間由迴廊連接的各公共用房以及中央“仁智禮儀信”等各核心廳堂。

建築形體和立面設計以不對稱的體塊構成動態的均勢,下部裙房層層退臺,襯托起上部主體建築的高大氣勢。建築屋頂採用寬闊平緩的坡屋頂,給人以寬廣深遠的感覺。建築風格“不為拘泥、不為偏激、需求適度”,雄闊而謙和,突出儒學的思想內涵。

建築立面的材料設計,臺基選擇山東嘉祥產的青石,在表面處理上體現了現代工藝的特徵。主體建築以木色鋁板和暗紅色砂岩體現傳統木建築的色調,上部屋頂以灰色金屬和平瓦展示傳統屋面的意向。

曲阜尼山孔子大學堂設計師錢健:揭秘“孔子大學堂”


曲阜尼山孔子大學堂設計師錢健:揭秘“孔子大學堂”


三空間組織孔子大學堂是儒學的大學堂,傳授的是孔子的核心思想“仁智禮義信”,所以設計中將“仁智禮義信”五個廳堂設計成為建築的中心和空間的高潮。孔子是萬世師表,鼓勵每一個人都可以通過學習成為君子,但“到達課堂”的途徑並不容易,需要經歷一條不平坦的求學之路。為實現這個儀式性的進入感受,圓直設計團隊設計了一條獨特的路徑這條路徑。從入口到“仁智禮義信”主廳,串聯起一系列主要用房,形成了室內空間序列。

孔子大學堂的室內空間序列依次是:1大門和庭院——2入口大廳——3臺階大廳——4七十二賢廊——5仁智禮義信主廳——6諸子百家廊——7禮樂堂——8儒宮上部樓層——9出口大廳。

第一個空間是大門和庭院,孔子大學堂的南側入口有三個庭院,中央的庭院對應於主大門。大門氣勢恢宏,但只有在重要場合才打開,要進入孔子大學堂需穿過西側的庭院進入位於庭院的建築入口。

第二個空間是入口大廳,也是進入孔子大學堂後第一個室內空間。入口大廳起到遊客服務中心的作用。中央頂部有一個巨形的木雕藻井,將人們匯聚於此,由此可仰望臺階大廳。 第三個空間是臺階大廳,共有八十一個臺階,臺階寬13.5米,參觀者開啟了他們“登堂入室”的求學之旅。“登堂入室”這個成語出自《論語》比喻學問由淺入深。經過了辛苦的攀登,參觀者到達位於建築三層的“七十二賢廊”。

第四個空間是“七十二賢廊”,是一座90多米長、16米寬、16米高的雕塑大廳。七十二賢廊既是進入主廳前的休息大廳又是一個故事大廳。通過用三十組雕塑展現孔子與七十二名弟子的生動故事。步入七十二賢廊的參觀者如同與七十二賢人一起成為孔子的弟子,向老師求教。

第五個空間是“仁、義、禮、智、信”五個大廳,其中“仁廳”居中,是最大的主廳。這是一個面積達到三千平米巨形的“課堂”,空間感受設計成為一個儒文化的圖書館:四周高大的書架一直延伸到屋頂,放滿了儒家經典的古籍,中央是一列列的書案,可容納上千人聚於一堂聽一次課、抄一回經典、舉行一場“五經博士”的授銜儀式。“義、禮、智、信”四個廳圍繞在仁廳四周,每一個廳堂用不同的方式講述孔子的思想。

第六個空間為“諸子百家廊”,由三層下到二層到達諸子百家廊,從空間上諸子百家廊位於七十二賢廊的下層,這裡也是禮樂堂的前廳和休息大廳。

第七個空間為“禮樂堂”, 這裡是一個“禮樂”教室,也是一個特色劇場,可容納六百多人。在這裡觀眾可以聽一場“三日不知肉味”的雅樂,更多時候這裡展現的是一場禮樂的表演:觀眾坐於劇場兩側,而舞臺如同是一個畫卷,在中央地面展開,一場講述孔子禮樂的大劇開演了。

第八空間為上部樓層的用房,主要位於第八和第九層,由下部的各樓層坐電梯可到達。上部樓層設置了研究用房也安排了展現孔子“食禮”的餐廳。這些用房具有極好的景觀,可以觀賞尼山、孔子湖、孔子像的風光。

第九空間為出口大廳,出口大廳位於一層,是一個儒文化文創產品的展示空間,觀眾由此可經過東側庭院走出孔子大學堂回到南廣場。

曲阜尼山孔子大學堂設計師錢健:揭秘“孔子大學堂”


曲阜尼山孔子大學堂設計師錢健:揭秘“孔子大學堂”


四藝術規劃孔子大學堂是一個藝術宮殿,這裡彙集了全國的工藝美術大師共同策劃和設計的藝術精品。藝術裝飾的規劃選取了數十種最有代表性的中國傳統工藝並與建築的各個主要空間相互配合,顯得相得益彰。如入口大廳的大藻井是由東陽木雕的藝術形式來展現;臺階大廳的門是以硃紅木門加包銅工藝進行設計;七十二賢廊的泥塑是在中國傳統的山西泥塑技術上進行全新的詮釋;仁廳頂上的彩繪,“義、禮、智、信”廳中的壁畫和雕塑是傳統工藝、儒文化和現代創意的結合。儒宮中還不缺乏新的藝術展現方式。如仁廳的端部採用的藝術屏,靜態時如同一幅巨幅的中國畫,動態時又能生動的變化為各種動態的場景,與仁廳的活動進行互動。禮樂堂的中央舞臺地面就是一件藝術品,它是一個動態的巨型LED屏,如書卷一樣,可展現畫面也可翻轉升起,形成立體的形態。

在孔子大學堂,藝術圍繞著孔子主題展開,是儒家藝術的博覽會;藝術裝飾採用的是中國元素,繼承傳統並有創新;精美絕倫但又深入淺出生動有趣。

小結孔子大學堂是一個綜合性的文化建築,它是用創新的方法講述孔子經典文化的學堂。全世界有超過400所的孔子學院,超過六百所的孔子課堂,有更多的孔子研究機構。而尼山孔子大學堂將是一個具有特殊地位的課堂,一個將全世界關注孔子文化的人士匯聚一堂的地方。

孔子大學堂是展現儒家文化的藝術殿堂。世界各文明古國都有展現其傳統文化的藝術宮殿。儒文化作為中國最主要的優秀傳統文化,孔子大學堂未來也將成為這樣一處將中國傳統文化通過藝術方式展現在全世界面前的大舞臺。

孔子大學堂是儒文化的旅遊奇觀。摒棄傳統的觀光方式而從參觀者的角度,通過環境的營建,通過視覺、聽覺、互動活動全方位地將儒文化拉近到觀眾的身邊,使觀眾融入其中獲得感悟。未來將成為參觀者紛至沓來,感受文化的場所。建成孔子大學堂,為孔子故里增添了一個探索、傳承和傳播孔子文化的場所,這是參與孔子大學堂項目的人們共同的使命。

曲阜尼山孔子大學堂設計師錢健:揭秘“孔子大學堂”


曲阜尼山孔子大學堂設計師錢健:揭秘“孔子大學堂”


曲阜尼山孔子大學堂設計師錢健:揭秘“孔子大學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