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媒體專欄作家山東行採訪活動走進曲阜,觸摸中華文明的歷史脈搏

中國山東網9月8日訊(記者 伊帆)9月8日,“印象山東·探訪儒家文化 感受現代山東”國際媒體專欄作家山東行採訪活動走進曲阜。來自歐洲新聞圖片社、葡萄牙通訊社、美國外交官雜誌、牛津大學出版社等10餘家國際媒體組成的採訪團,參觀體驗了三孔景區和漢代定食禮,觸摸中華文明的歷史脈搏,感受博大精深的儒學魅力。

国际媒体专栏作家山东行采访活动走进曲阜,触摸中华文明的历史脉搏

“千年禮樂歸東魯,萬古衣冠拜素王”曲阜之所以享譽全球,是與孔子分不開的。曲阜“三孔”( 孔府、孔廟、孔林)作為儒家文化的發祥地和世界文化遺產地,是中國曆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徵。中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這裡創立的儒家學說以及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儒家思想,對中華文明產生了深刻影響,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国际媒体专栏作家山东行采访活动走进曲阜,触摸中华文明的历史脉搏

當進入孔廟的第六進院落時,國際媒體記者對展現在面前的碑亭十分好奇。導遊介紹到,這13座碑亭內保存著唐、宋、元、明、清各代石碑共55幢,碑文多為皇帝對孔子的追諡加封、拜廟親祭、整修廟宇的記錄,用漢文、八思巴文,滿文等刻成。這代表著漢族以及少數民族對於儒學的推崇。《論語·顏淵》曰:"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此次來自10餘家國際媒體的海外“兄弟”在三孔中觸碰到了極其豐厚的文化積澱和悠久歷史。

国际媒体专栏作家山东行采访活动走进曲阜,触摸中华文明的历史脉搏

下午,國際媒體記者們來到曲阜尼山書院酒店,體驗了手抄《論語》、解魯班鎖以及漢代定食禮等中國古代傳統文化項目。

国际媒体专栏作家山东行采访活动走进曲阜,触摸中华文明的历史脉搏

晚上6時許,10餘位中外友人換上漢服整冠列隊後,在鳴贊官的帶領下靜心、沐手、薰香,然後開始體驗定食禮。記者在現場看到,客人入席後,要先後經過陳福、請箸、謝福、敬天地等步驟後,才可以開始享用食物。進餐結束後,還要行禮拜謝方可離開。

国际媒体专栏作家山东行采访活动走进曲阜,触摸中华文明的历史脉搏

據瞭解,倡導傳承斯文儒雅飲食行為的尼山食禮已被收錄進曲阜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是對中華傳統飲食禮樂文明體系的一種重建。而今天的“漢代定食禮”是尼山食禮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孔子食禮為主體立足點和出發點,從食禮器具陳設、進食範式、菜品烹飪、宴樂娛樂等方面對漢代食禮文化的重現,讓參與嘉賓切身感受兩千多年前漢代官場食禮的生動場景。

據悉,接下來,採訪團一行還將深入鄒城市上九山古村,觀看、體驗鄒魯禮樂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