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教授」陳寅恪,爲了考證一個「漢」字,旁徵博引講了四堂課

“蓋世奇才”“最好的教授”“教授的教授”“太老師”,這是20世紀30年代國內外學術界對清華大學陳寅恪教授常用的尊譽。據當年清華大學出版的《清華暑期週刊·教授印象記》一文說:“清華園內有趣的人物真多,但其中最有趣的,要算陳寅恪先生了。”為此,清華園內有些學生便總是稱他為“怪教授”。

“怪教授”陳寅恪,為了考證一個“漢”字,旁徵博引講了四堂課

陳寅恪

堂堂正正的大教授,“怪”在哪裡?人們都知道,這位先生曾留學歐美十多年,對西學十分精熟,然而他的衣著卻著實“土氣”,沒有半點洋味兒:夏季一襲長衫、布褲、布鞋;冬季則一頂“三塊瓦”皮帽、長圍巾、棉袍,再加羊皮為褂、棉褲扎腿帶、一雙厚棉鞋;戴上一副近視眼鏡,完全是“三家村”里老學究的模樣。

他的住所離教室有很長一段路,每次去上課,他總要將備用的書籍講義用一塊藍方布包好,挾在右腋之下,一步一顛兒地低頭走路。因為近視,所以走路只看腳下而從不旁視,也從不與旁人打招呼。

“怪教授”陳寅恪,為了考證一個“漢”字,旁徵博引講了四堂課

陳寅恪與家人

另外,陳寅恪在課堂上也有些“怪”。總見他吃力地把一包教材挾進教室,絕對不要助教幫忙。講課時,他老是閉目而思,端坐而講,滔滔不絕,全堂肅靜。每講到需要引證的時候,他就打開帶來的參考書,把資料抄在黑板上,同樣不需要助教代勞。他講課的內容,都是他的心得和卓見,所以每門課聽上好幾次,仍有新鮮之感。他教學認真負責,絕少缺席,有人聽了他四年課,沒記得他請過假。

陳寅恪的記憶力是極為驚人的。那時候在國學方面,一般讀書人能背誦四書五經就很不錯了,而他卻可以背誦十三經,而且對每字必求正解,不可謂不怪。

“怪教授”陳寅恪,為了考證一個“漢”字,旁徵博引講了四堂課

還有,陳寅恪十二歲就隨兄衡恪(師曾)東渡日本留學。之後,又先後赴德國、瑞士、法國、美國等國留學。但他學習的目的不在於取得文憑或學銜,而在於真正獲得學問。所以,他猶如天馬行空,時來時往,聽到哪裡有好大學,便趕去聽課和研究,並觀察當地的風土人情。他在國外斷斷續續二十年,不曾聽到他在哪裡得過“博士”“碩士”學位,甚至連個名牌大學的文憑也沒拿過。然而,就是這個學識淵博,沒有什麼學銜的人,卻由梁啟超極力推薦,被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聘為四大導師之一。稍後,他又成為清華大學中文系和歷史系唯一的合聘教授,還兼有“部聘教授”的榮銜。

“怪教授”陳寅恪,為了考證一個“漢”字,旁徵博引講了四堂課

清華國學研究院導師,右起:吳宓、陳寅恪、王國維、梁啟超、趙元任

有一位聽陳寅恪課的清華學生曾不無感慨地說:“陳先生講課也夠怪的,講白居易的《長恨歌》時,第一句‘漢皇重色思傾國’,為了考證一個‘漢’字,旁徵博引竟講了四堂課。低年級學生聽他的課,自然難以消受!”他這種教學方式自然也讓人們認為他“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