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家庭,更容易培養出有幸福感的孩子

我姐最近新換了工作,每天特別忙,前幾天還跟我訴苦說:“我見過晚上10點的北京,晚上11點的北京,經過努力終於見到凌晨2點的北京。”我很心疼她,但每個人都在為生活奔波,成人年的生活沒有容易二字。結果昨天下午,她給我發了一段視頻,他們一家三口在一個餐廳吃飯,還有蛋糕,我就很驚訝,問她怎麼突然有時間給我小侄女過生日了。

這樣的家庭,更容易培養出有幸福感的孩子

我姐說:“專門請的假,女兒的生日很重要,我也需要用個儀式來提醒自己,生活除了辛苦的工作,還有愛與幸福。”聽完之後,給我姐點贊,確實,生活需要儀式感,有儀式感的人通常很幸福。其實,不僅成年人需要儀式感,小孩子也需要,而且還要從小培養,那麼,哪些事情能培養孩子的儀式感呢?

一、過生日

很多家長沒有給孩子過生日的習慣,覺得孩子還小,過生日沒有意義。其實給孩子過生日,主要是想讓孩子知道,有些日子是特殊的、有紀念意義的,這些日子需要一個意識來紀念。過了這個日子之後,你就會有一個新的開始。這是在教孩子,用一個儀式,來區分過去和未來。讓孩子明白她以後還會有很多個這樣需要儀式的日子,例如畢業、結婚等等,這是一種成長。

這樣的家庭,更容易培養出有幸福感的孩子

二、給予孩子一定的物質鼓勵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網友的分享,這個網友從小學習特別好,每次拿了第一名,他的父母都會說挺好的,接著努力,然後就沒有了。而他的同學,拿了好成績,家長都會給慶祝,有時候是新衣服,有時候是一頓好吃的。網友就特別羨慕,他也希望父母能鼓勵他一次,並不是真的喜歡這些禮物,只是有這些東西才覺得被重視了。是的,愛本來就需要表達的,除了語言上的,有時候還需要物質。

這樣的家庭,更容易培養出有幸福感的孩子

三、家庭會議

在很多家庭裡面,做決定的從來都是家長,孩子沒有發言權。其實孩子也是家庭的一份子,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就可以試著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而定期的家庭會議,就是個非常有儀式感的東西,因為一家人聚集在一起,就會顯得比較隆重,說話做決定的時候,就會很慎重。這樣,能夠培養孩子對待事情認真、負責的態度。

這樣的家庭,更容易培養出有幸福感的孩子

很多時候,我們的生活都是平淡無奇的,而偶爾的儀式感,能夠給我們帶來驚喜,讓生活變的更有意思,因此,如果有時間,讓生活多點儀式感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