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起义时军事指挥员大多是黄埔生,后来却越来越少,原因看这里

秋收起义时军事指挥员大多是黄埔生,后来却越来越少,原因看这里

(电视连续剧《彭德怀元帅》)

敖山庙伏击战获胜,令起义军和耒阳农军士气大振,耒阳县委决定重新夺回耒阳。耒阳县委指挥的是农军,他们知道自身力量不足,于是派人到敖山庙,请林彪予以配合。在请示朱德、陈毅后,林彪遂同意出兵耒阳。

林彪认为强攻不如智取,攻城前,他和耒阳县委的负责人商量,先派了一部分农军乔装成农民混入城中。第二天,部队和农军主力从正面向县城发起攻击,事先潜入城内的农军则用稻草、木柴燃起冲天大火,在敌人背后实施心理战。城内敌人一看是内外夹攻的阵势,不敢恋战,很快便弃城而去。

在这两次战斗中,林彪都展现出了一定的军事才能。战争年代军官的提升特别快,朱德、陈毅立即将他由连长升为营长,当年林彪还只有二十岁。

1928年,朱毛在井冈山会师,毛泽东在朱德、陈毅的陪同下前去视察部队。视察时,他看到一个像娃娃一样的军人正在给部队讲话:“毛委员曾说过,我们这支队伍,虽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队伍,但不管是这个军阀,还是那个土匪,只要有枪,就有地盘,就有一块天下。我们红军也有枪,也能坐天下。”

秋收起义时军事指挥员大多是黄埔生,后来却越来越少,原因看这里

(电视连续剧《彭德怀元帅》)

毛泽东伫足而听,不由对这个娃娃军人产生了兴趣。问过朱德、陈毅,他才知道此人就是指挥部队在敖山庙、耒阳城打了胜仗的林彪。

林彪是黄埔四期生。在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和刚上井冈山那阵,军事指挥员大部分都是黄埔生,因为他们毕竟掌握着军事知识,比其他人更懂得打仗。可是这些黄埔生有的不听约束,很难管理,有的受不了艰苦,半途就跑了,还有的甚至想拉队伍投敌。即便留下来的黄埔军官,打仗时也多数只知道按过去的一套来办,不会灵活变通,弄得仗老是打不赢。

这种情况导致大家一度都对黄埔生有了些看法,认为靠不住。毛泽东本是一个文人,但因为指挥层缺乏人才,也只能亲自出马指挥部队,边打边摸索。

像林彪这样肯在起义军的基层干,而且还能够动脑筋打灵活仗的黄埔生,当时委实不太多。同时,林彪关于红色割据的一番道理,虽然只是引述,但也足见其已能够独立思考问题。毛泽东认为若能好好培养一下,是一个有前途的军事人才,此后便对林彪格外关注。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红军有两大军团长,分别是彭德怀和林彪。林彪的资历比彭德怀要浅得多,能够脱颖而出,固然是由于他能力出众,打仗让人服气,同时与毛泽东的培养和拔擢也是分不开的。

秋收起义时军事指挥员大多是黄埔生,后来却越来越少,原因看这里

(电视连续剧《彭德怀元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