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立秋早、晚是怎麼判斷的?

立秋作為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對於農民來說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是二十節氣中的第十三個,也是秋天開始的第一個節氣。在古人看來,“秋”字是由“禾”加上“火”組成,意思是莊稼成熟的意思。在農村中,有這麼一句俗語,叫做“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立秋的早晚對農民來說,有著非常大的影響,那如何才能判斷什麼是早立秋還是晚立秋呢?

“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立秋早、晚是怎麼判斷的?

“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這句俗語目前有兩種解釋!

第一種:這個“早”“晚”指的是立秋當天的早上和晚上。不少人認為,立秋有一個具體的時間,如果是早上(中午12點之前)立秋,則立秋之後天氣就會逐漸轉涼。可是如果是晚上(中午12點之後)立秋,則立秋後,天氣還要繼續熱一段時間。不過在現在看來這種說法其實是一種誤解,畢竟立秋作為節氣應該是一天,而不是一個時間段。

“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立秋早、晚是怎麼判斷的?

第二種:二十四節氣在陽曆上的時間是比較穩定的,立秋的時間一般是在八月七號到八月九號之間,但是由於咱們農民一般計算日子都是使用農曆,所以咱們也就在農曆上過立秋。而對於農曆,來說,立秋的時間相差是非常大的,比如今年是農曆六月二十六立秋,而到了明年,就在七月初七,甚至有的時候會相差一個月之多,所以自然就是有早立秋和晚立秋的區別了。時間相差一月,而溫度自然相差和多,有冷有熱也是正常。

“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立秋早、晚是怎麼判斷的?

以上就是對於早立秋和晚立秋的兩種判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