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疾病检查定位难风险高 这项技术相当于在肺内装了导航系统

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在院长刘永煜教授的带领下,在东北地区开展首例“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引导肺组织活检术”,为患者明确了疾病诊断,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这标志着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沈阳市胸科医院)的肺部疾病诊疗进入了“导航”时代。

肺部疾病检查定位难风险高 这项技术相当于在肺内装了导航系统

刘院长介绍,传统的肺部疾病诊断分为经气管镜技术和经胸壁穿刺技术两种,前者由于设备和技术受限,无法到达远端支气管病变位置,而后者可以对靠近胸壁位置的病变进行采样诊断,却有很高的风险。

为“盲检”增加微型GPS系统

呼吸系统是由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等逐级分支的部分组成的树状结构,在没有导航的支持下,气管镜是看不到支气管以下的结构的,更不用说肺外周病灶部分的活检了,只能进行“盲检”。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技术(ENB)”是一项全球先进的肺部疾病精准诊断高新技术,其优势在于:

(1)及时诊断早期肺癌,避免病情延误;

(2)精确的手术前诊断和定位标记,避免不必要的肺切除,提高手术安全性,真正做到微创手术;

(3)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ENB)技术较目前常规的经皮肺穿刺(TTNA)技术明显提高了肺活检的成功率和安全性,杜绝了气胸、血胸的发生;

(4)电磁导航支气管镜(ENB)技术与经气管超声(EBUS)技术互为补充提高诊断成功率并控制医疗成本。

肺部疾病检查定位难风险高 这项技术相当于在肺内装了导航系统

该技术类似于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GPS导航技术,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就是一个微型GPS系统。

病人身下的电磁定位板如雷达发射电磁波,病人胸前的传感器如天上的卫星,高空探测,定位探头犹如汽车。有了这个GPS系统再结合肺的三维CT成像和虚拟支气树,就有了肺部的GPS系统。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通过电磁实时引导,准确到达常规支气管镜无法到达的肺外周病灶,并建立一条内径为两毫米的工作管道经气管到病灶,以便进行病理活检,还可以借助该管道对病灶进行消融治疗、染色定位、粒子植入等治疗,真正实现了肺部疾病的精准、微创、可视、诊疗一体化。

降低患者的创伤和经济负担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尤其适合于靠近肺部周边的疑难病灶,如肺部早期病变、肺结核、间质性肺疾病等;淋巴结肿大,如淋巴结结核、结节病、肿瘤淋巴结转移等;肺部周边病灶或者纵膈内病灶的介入治疗,如肿瘤介入治疗、结核介入治疗等,并可以部分替代纵隔镜及胸腔镜活检手术,通过简单的有创检查替代风险高的大型手术,明显降低患者的创伤和经济负担。

肺部疾病检查定位难风险高 这项技术相当于在肺内装了导航系统

刘院长表示,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技术的诞生,不仅可以经支气管途径到达肺部外周病变,弥补传统手段的不足,而且更精准、更安全。

此次引进的是最新一代的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技术,增加了血管重建、360度任意角度、单人操作等新功能,并可以开展新的经肺实质肺结节通道技术(TPNA),既方便了术者操作,又保证了更好的临床应用效果。目前,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为东北地区唯一一家开展“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技术(ENB)”的医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