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斑病強勢來襲!東三省、內蒙古、山西、河北等地已發生!

目前,玉米大斑病在各地開始發生,並呈逐步加重的趨勢

。其中,在內蒙古病株率5%-20%,山西一般發病株率1%-2%,最高5%,河北平均病株率8.5%,最高病株率21%,吉林病株率1.1%,寧夏彭陽、原州病株率分別為4.8%和15%,病葉率分別為1.6%和1.8%。

山西臨汾市植保植檢站消息,當前玉米大斑病在臨汾市平川縣市區和山區均有發生,發生面積10萬畝次,一般發生田發病株率1~5%,部分山區縣發病株率達25%以上;寶雞市農技中心預測,全市大斑病發生面積70萬畝

河南省農業廳消息,預測今年玉米大斑病在三門峽、洛陽、濟源等地局部中度發生,發生面積600萬畝

左右,為害盛期在8月上旬至9月中旬。

陝西省植保站消息,預測玉米大斑病在陝北、關中西部、商洛地區中等發生,其餘偏輕發生,發生面積450萬畝

黑龍江省各地植保站、測報站田間監測調查,目前多個縣份玉米大斑病已開始發生。發生縣份主要有安達、雙城、木蘭、阿城、賓縣、穆稜、樺南、肇源、肇州、慶安、遜克等地,發病地塊病株率一般在5%-10%,發病較重地塊病株率為30%左右。

玉米大斑病強勢來襲!東三省、內蒙古、山西、河北等地已發生!

玉米大斑病又稱條斑病、煤紋病、枯葉病、葉斑病等。近年來,隨著免耕技術和大型農業機械的推廣,造成田間大量的越冬菌源,玉米大斑病發生逐年加重,已經成為玉米生產中的主要病害。我們該怎麼防治玉米大斑病呢?

玉米大斑病強勢來襲!東三省、內蒙古、山西、河北等地已發生!

玉米大斑病發病症狀

玉米生長前期很少發病,抽穗後嚴重,主要為害玉米的葉片、葉鞘和苞葉

葉片染病先出現水漬狀青灰色斑點,然後沿葉脈向兩端擴展,形成邊緣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病斑長梭形,灰褐色或黃褐色,長5-10釐米,寬1釐米左右,有的病斑更大,嚴重時葉片枯焦。後期病斑常縱裂。嚴重時病斑融合,葉片變黃枯死,看著像“烤焦”了一樣。

潮溼時病斑上有大量灰黑色黴層。下部葉片先發病。在單基因的抗病品種上表現為褪綠病斑,病斑較小,與葉脈平行,色澤黃綠或淡褐色,周圍暗褐色。有些表現為壞死斑。

玉米大斑病強勢來襲!東三省、內蒙古、山西、河北等地已發生!

玉米大斑病發病條件

病害的發生流行同品種、氣候條件和耕作栽培措施有密切關係。

病原菌在田間殘留病株上越冬(可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兩種形態),為第二年發病的初侵染源。發病適溫20~28℃。條件適宜時,病菌繁殖迅速,產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風力傳播。

玉米感病品種的推廣是本病發生流行的主導因素。在種植感病品種並有一定數量菌源的條件下,發病的輕重則取決於溫度和雨量。通常7~8月間平均溫度在18~22℃、相對溼度在90%以上的地區,適於大斑病的發生流行。

輪作或合理間套作田發病輕;早播比晚播的病輕;稀植的比密植的病輕;肥沃田比瘦瘠地的病輕;地勢高、通透好的比地勢低溼的地塊病輕。

玉米大斑病防治方法

該病的防治應以種植抗病品種為主,加強農業防治,輔以必要的藥劑防治。選種抗病品種。根據當地優勢小種選擇抗病品種,注意防止其它小種的變化和擴散;輪作。重病田塊應進行2年以上輪作;加強農業防治。適期早播,避開病害發生高峰。施足基肥,增施磷鉀肥。做好中耕除草培土工作,摘除底部2~3片葉,降低田間相對溼度,使植株健壯,提高抗病力。玉米收穫後,清潔田園,將秸稈集中處理,經高溫發酵用作堆肥;藥劑防治。一般於病情擴展前防治,即可在玉米抽雄前後,當田間病株率達70%以上、病葉率20%左右時,開始噴藥。用50%可溼性多菌靈500倍或用50%敵菌靈500—600 倍,或用80%甲基託布津800—1000倍液,每畝用藥液50~75公斤,隔7~10天噴藥一次,共防治2~3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