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冠巨:传化始终是时代的企业

文|《浙商》全媒体主笔 张名豪

摄影|宋亮

走进杭州钱江世纪城传化大厦的展厅,入口最显眼的地方,放着传化的“镇馆之宝”——承载传化创业记忆的自行车、加工液体肥皂的七石缸、徐传化被宁围乡政府评为劳动模范的大红花……每一件老物件都藏着一个故事,而一个个故事又清晰勾勒出传化集团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是亲历者、参与者、推动者。”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节点下,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这样说道。传化的不断成长壮大,正是中国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展翅腾飞的一个缩影。

“改革开放让我们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同时我们思想解放的过程就是在改革开放政策引导下共同见证、参与,推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向纵深推进。”徐冠巨动情地表示,他们这一代人是幸运的,碰上了这个好时代,经历了这个好时代,且见证并参与了这个时代的发展。

徐冠巨:传化始终是时代的企业

1

三个“2000”

历经32年的创业创新,如今的传化集团已成长为涵盖化工、物流、农业、科技城、投资五大事业板块,横跨一、二、三产业的多元化现代企业集团,业务覆盖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名列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回眸企业发展,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巧合,“2000”这个数字,对于传化集团而言,成为不可磨灭的记忆。

1986年,徐冠巨跟着父亲徐传化,靠着2000元借款创办起了生产液体皂的家庭作坊,靠着一口大缸、一辆自行车开始创业,而这个略显简陋的家庭作坊就是传化集团的前身。“这条道路走得并不平坦,创办企业,一方面这是我们心里的渴求,但是另一方面,心里也是有顾忌的,但是最后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政策是非常正确的。”徐冠巨说。

改革开放方兴未艾之时,伴随着各种思想交锋和争论,特别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关于发展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是否要继续的争论甚嚣尘上,也让徐冠巨和父亲陷入企业是否要继续办下去的彷徨。就在1989年底,党和政府授予了传化“先进集体”的称号,徐传化被评为“劳动模范”,肯定传化作出的社会贡献,让二人打消了顾虑,坚定了信心。用徐冠巨的话说,“给了企业第二次生命”。

徐冠巨:传化始终是时代的企业

徐冠巨:传化始终是时代的企业

传化集团的第二个“2000”,来源于一勺盐。创业初期,虽然生产液体皂经济效益不错,但苦于自己没有技术,让徐冠巨和父亲很难将企业生产规模继续扩大。当时,生产液体皂的最后一道工序要依赖从外面请来的“星期天工程师”,等其将一包粉末倒入配料中,液体皂才会变得黏稠。

为了不再长期受制于人,经讨价还价后,徐家以2000元买下了这个商业秘密。然而,让人吃惊的是,这个神秘粉末竟是一勺再普通不过的家用食盐。2000元买了一勺盐,让父子二人深受震动,也触动了徐冠巨重视技术和创新发展的决心。自此,徐冠巨开始努力自学化学知识,并为传化打造出了多款拳头产品,其中就包括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多项发明或产品奖的“901特效去油灵”。

2000年,是传化集团值得铭记的第三个“2000”,也是传化发展历史中的一个里程碑。新世纪开启之际,传化集团以工业“反哺”农业,正式进入高科技农业产业。同时,确立了公路港的物流发展模式,启动首个平台建设。

2

三条“曲线”

“作为民营企业,我们也要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不断地自我革新。传化这些年也在不断学习、不辱使命、不负希望,努力跟上,与时代发展同步。”在徐冠巨看来,趁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谋发展,传化也在开放、在解放思想,不断塑造“重生能力”。

追溯传化发展的重要节点,企业社会化发展、号召天下能者共同发展事业、以“凤凰涅槃”的精神推进转型升级,演绎出三条战略发展曲线。徐冠巨透露,1992年前后,传化开始打破家族企业的发展模式,迈出了企业社会化发展的第一步,开始引进社会人才,打破了传统家族制。

1995年后,出于对未来发展的忧患意识,传化提出号召天下能者共同发展事业,自此传化招聘应届大学生逐步走上了规模化、系统化的道路。事实上,当传化第一次尝试从应届大学生中招聘员工时并不顺利,虽然徐冠巨亲自到高校招人,还开出了优厚的工资待遇,但由于当时民营企业发展的浪潮才刚刚起来,而且传化地处萧山,愿意来的人并不多。当时,一听说有大学生愿意到传化工作,徐冠巨还亲自到对方家中去接人。

更重要的是留人。传化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上不断努力,以“共创、共赢、共享”的理念,让企业发展与员工自我价值实现同频共振。“企业只有把员工放在心上,员工才会把责任扛在肩上。”

采访中,徐冠巨反复提到“感恩”这个词。他说,正是心怀对党和政府对感恩之情,展开了传化探索和实践民企党建工作的历程,并于1995年建立党支部,1998年建立浙江省第一个私营企业党委,党建工作多次获得中央领导批示,成为民企党建工作的优秀样本。

近十五年来,传化营收、纳税、资产保持了年均20%以上的复合增长,利润更是保持了40%以上的复合增长,员工从7000多人发展到14000多人。这背后的逻辑关键词,就是传化第三条战略发展曲线——转型升级。在转型升级的浪潮中,传化集团以应用平台模式、共享理念、数字技术推动机制创新,以传化物流为引领,带动化工、农业、科技城、金融投资全面向现代企业转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同时也迎来了数字经济时代,面对数字化浪潮,我们要对标新时代,作为民营企业要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迈向高质量发展,在省委、省政府的号召和支持下,仍以‘凤凰涅槃’的精神,坚定推进转型升级。”徐冠巨说。

3

新三十年

与一般的子承父业不同,徐冠巨与徐传化既是父子,又是搭档。

“父亲是传化事业的开创者,有开放的意识,敢喝‘头口水’的精神,吃苦耐劳的品质,包容失败的胸怀。他的精神将成为全体传化人一笔共同的财富,也将永远激励着全体传化人不断前进。”谈及父亲,徐冠巨这样说。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退出经营一线的徐传化,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文艺表演上,凭着早年间自学的吹拉弹唱,徐传化“二次创业”,于2000年创办了传化艺术团,自此便活跃在舞台上。艺术团创作了大量贴近生活、令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并坚持每年200多场义务演出和送戏下乡。

在徐冠巨看来,虽然从没有刻意强调过家风家训,但潜移默化所传承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已经成为传化的文化理念之一,而从企业创办发展至今,传化集团始终坚持“社会责任感”理念,并付诸到各种行动中去。

“我们在产业发展的选择上面,有一个原则:社会需要的,国家支持的,传化能做的。传化是带着责任和情怀做企业,做既有社会价值,又有推动行业发展价值,同时又能够带来企业价值的事情。”从化工到物流,再到农业和投资,以及科技城,徐冠巨如此解释传化一次次的跨界试验。

徐冠巨带领的传化集团已经走过了30多个年头。从2016年开始,他把传化带向新30年的发展征程,要“再干一个三十年,以物流为引领,将旗下五大产业打造成开放、共享、共生、连接的服务平台。”

2017年是传化新30年发展的第一年,这年的4月16日,传化集团新总部——传化大厦正式启用。与此同时,钱江世纪城智慧物流大数据创新中心也正式落户传化集团。

徐冠巨:传化始终是时代的企业

从1986年的家庭作坊,到1994年跨过家门口的乡村小道、走向104国道,到1998年向南跨过104国道,再到启动新总部大厦,传化创业史上的四次搬迁,都折射出传化事业的创新发展,更推动传化事业迈向了更高的发展阶段。

“成功的企业是时代的企业,只有始终与时代对标,与时代共进,才能引领产业。”徐冠巨表示,个人办企业本来只是人民心中的一种想法,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真正点燃了他们心中的一把火,让他们看到了希望,传化就是一个案例。

传化要成为一家怎样的企业?“时代的企业。”他回答说。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此为起点,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过去的四十年,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发展,民营经济亦迎来了蓬勃发展的年代。

改革开放的40年,也是一部当代浙商史。浙商们从心底里相信,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浙商。40年来,浙商们见证着经济社会的变迁,并在不同的领域取得了开拓性的创新和耀眼的成就,推动着时代的发展。

浙江省工商联、《浙商》全媒体联合推出“40年40人•浙商口述史”系列报道,尝试通过浙商们的亲身讲述,呈现改革开放过程中独特的浙商故事。

今天推出的是《徐冠巨:传化始终是时代的企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