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是根據什麼增值或貶值的?

張俊海4


美國的3個月國債收益率已經上升到2%的水平,而中國3個月國債收益率目前只有2.1%,兩者只有不到10bp的利差。


利差一直被視為影響匯率的極其重要因素,而一國的國債收益率則是衡量該國利率水平的最重要參考指標,比如A國的國債收益率是3%,B國的國債收益率是5%,那麼資本出於逐利的目的肯定會流向收益率更高的B國,結果就是A國的貨幣貶值,B國的貨幣升值。

但是現實中我們發現一個問題,一直以來中國的國債收益率往往比美債收益率要高一些,比如2016年初美國10年國債收益率是2.46%,中國的是2.9%,按照這樣的利差水平,美國的資本應該是不斷流向中國才對,但是為何2016年以來人民幣匯率不是一路走高呢?

根本原因就是有資本管制,雖然中國國內利率水平要高一些,但在資本管制的情況下,資本流動性要差很多,即2.46%=2.9%-資本管制,大體能夠保持中美間的匯率平穩。

也就是說,觀察中美間利率對匯率的影響,看的主要不是兩國的利率大小,主要是他們之間的利差是增大還是縮小。中美利差快速下降,甚至短端已經基本接近0狀態的,那麼這樣的新聞肯定會受關注。

中美利差快速縮小的根本原因是兩國的貨幣政策背道而馳,美國自2015年底開始進入加息週期,現在還在密集加息的軌道上運行,然而中國自2018年開始已經不陪美國玩了。中國國內的利率水平自2016年底以來先是上升後來是下跌。所以兩國利率一升一降之間出現的結果就是中美利差縮小。

老實說,現在中美利差的不斷走低,對人民幣匯率確實是一大利空,但是並不見得就是致命的影響。如下圖,利差與人民幣匯率間的走勢多數情況下是截然相關的:利差擴大,人民幣貶值;利差縮小,人民幣升值。

是不是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會出現這麼有意思的事?

根本原因在於中國利率並沒有完全市場化,國內的錢是印多了還是印少了沒有完全反映在利率上,比如2010年中國國內廣義貨幣M2增速是19.70%,但當時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也僅有2%,基本上是歷史最低水平。未來人民幣匯率更多地取決於美元指數以及中國央行對人民幣的態度。

近期我們看到了,央行宣佈將遠期外匯風險準備金從0上調至20%,這是對抗人民幣貶值的一個重要手段,雖然不意味著人民幣馬上止跌,但至少我們看到了貨幣當局的態度。


對於人民幣匯率,我一直認為,適當的貶值並不是件壞事(當然,前提是不出現資本外流),中國目前廣義貨幣是177萬億,幾乎是GDP的兩倍,市場上的錢過多沒有相應的GDP作為支撐結果就是需要更多的貨幣政策工具維持高估的人民幣匯率,一次性貶值最好,如果其他國家不反對的話。


小白讀財經


這個問題要從金融專業上解說清楚很複雜,涉及內容及專業術語也很多,這裡我試著從非金融人員角度淺顯的作些說明,必競大家看頭條,是在尋找常識性知識點,我認為越簡要越好。所以,讓大家大致知道人民幣的增值或貶值是個什麼意思就好。解釋的不對或不全面,敬請專業人員理解和指正。

簡單說人民幣增值和貶值分兩種情況,一是國內;二是國際。

國內人民幣增值或貶值最主要是受通脹影響。所謂的通脹,簡單說就是市場供給大於需求,或者說資金投放大於市場需求。我們看到的現象,就是物價在漲,東西越來越貴。這就是我們大家能理解的人民幣在貶值了。

國外市場衡量人民幣增值或貶值,簡單說就是以美元與人民幣進行兌換作為衡量依據,國際市場決定人民幣的增值或貶值,情況就很複雜了,我們沒有必要深入研討。只要記到這個結論就行了:1美元兌換人民幣越多,人民幣就在貶值,反之就是在增值。

以上解釋,僅是一種常識性表述,不知能否幫到你。


微言慎語


市場上,換人民幣的人多了,人民幣就升值了,相反賣人民幣的人多了,就貶值了,所以問題就簡單了。

首先,利率。比如美國加息,也就是在美國存錢利息更高,於是很多人、企業就會把人民幣換成美元,然後轉移到美國銀行,賺取更高的利息,這樣賣人民幣的人多了,人民幣就貶值。

所以如果央行加息,這些人又會賣掉美元換成人民幣然後轉移到中國賺取更高利息,這樣買人民幣的多了,人民幣就升值。

其次,經濟增長率。經濟增長越快,說明越容易賺到錢,房市、股市都會上漲,借錢利息也會增高,於是國際資本就會流入容易賺錢的地方,當然要換成人民幣流入,於是人民幣就會增值,反之就會貶值。

第三,就是央行發出的信號。美聯儲、央行都可以影響匯率,比如美聯儲主席上會繼續加息,那麼美元就會升值,所以當央行發出信號,就會影響人民幣升值或貶值。


上丞工作室


人民幣是根據什麼增值或貶值的?

首先我們要知道這兒的增值貶值是指的什麼。

人民幣的增值貶值是指的匯率,一般來說我們常說的人民幣匯率是指人民幣兌換美元的匯率。首先,我們要知道貨幣的來源,它是從國家人民基礎的勞動,到提高勞動生產力的分工,再到分工帶來的交換,交換帶來的媒介——貨幣。所以我現階段也是將貨幣供應量劃分為三個層次,其含義分別是:

M。:流通中現金,即在銀行體系以外流通的現金;

M1:狹義貨幣供應量,即M。+企事業單位活期存款;

M2:廣義貨幣供應量,即M1+企事業單位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

人民幣如果發行過量,那麼我們手中的錢就會被稀釋,體現在匯率上就是貶值。

反之不足在匯率上的體現就是人民幣升值。

那麼除了我們自身人民幣的供需因素以外,主要是根據美元指數變化來判斷人民幣匯率的。美元指數越高,美元越強,那麼相應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就會下降;美元指數越低,美元走弱,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上升。

除此以外,人為因素也是可以控制匯率的,也就是所謂的匯率操縱國。通過拋售自己手中的外匯儲備來換取匯率的上升。

個人見解,歡迎大家參與討論。


貓眼看經濟


中國官方表述

“我國目前實行的是以市場為基礎的匯率制度、單一匯率制度、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西方媒體表述

奧巴馬上臺之前都是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好在中美合則兩利分則兩敗,奧巴馬和當下特朗普政府都未再次將中國劃入。

匯率操縱國:是指一個國家人為地操控匯率,使它顯得相對地低,令其出口價看似便宜,或會引起進口貿易伙伴批評它為匯率操縱國。由於產品較便宜,人們喜歡它的產品並減少購買本土產品。這將導致入口國就業流失。操縱國則犧牲別國利益而為本國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及享受較高的國內生產總值。匯率調整屬一國主權範疇,但操縱匯率卻為IMF和WTO明確禁止。以美國為首的一些西方國家一再指控中國“操縱匯率”,認為應該對中國採取反補貼措施。)
影響匯率的因素簡單理解,利率與匯率的關係:

  • 高利率→資本流入→買該貨幣→匯率上升

  • 高利率→有風險→匯率下調→匯率下降

  • 低利率→資本流出→賣該貨幣→匯率下降

當然,這是在很多客觀因素不變的條件下。

結論

從中可以看出,在2000年之前,中國央行對利率的管制是有些生硬的,這與當時的經濟發展情況也是息息相關的。而且亞洲貨幣危機後人民幣匯率處於超穩定狀況,並單一釘住美元。2005年,中國人民銀行宣佈,經國務院批准,自2005年7月21日起,中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瓦爾登的船伕


根據外匯儲備來增值或貶值的。外匯儲備多就升值,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外匯儲備少就貶值,開源節流攢外匯。人民幣是非流通貨幣,與國際外匯市場無關,由中國獨立的貨幣政策決定的,既不享受鑄幣權,也沒有金融危機。利大於弊。


yzhuo1


一國貨幣可以兌換的他國貨幣多了,就意味著升值,相反則意味著貶值。

通俗地說,一個國家的貨幣,如果大家都樂意使用並喜歡持有它,那麼這就意味著該貨幣將要升值,否則就意味著這種貨幣將要貶值,這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真理。


iSee態度


增值貶值還要分對內對外。對內看購買能力,其實就是看發行並在外流通的貨幣能買到的東西咋樣了。對外看對世界主要結算貨幣的匯率。對於我們平頭百姓來說,大可把心放在肚子裡,沒錢好虧,樂得看戲。富人們是要有點緊張的,三五年內,有腰斬的也並不意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