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为什么选择北京而不是西安或者其他城市?

胡轩境Elvis


解放初期毛主席与各届人士谈论首都的选址问题!当时提出的备选都城有哈尔滨、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等!

其实当时有很多代表属意哈尔滨。因为哈尔滨是中国最早解放的大城市,且工业发达。当时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一边倒,即“亲苏”。由于哈尔滨靠近中苏边境,建都哈尔滨能更好的接受苏联的援助和扶持!但哈尔滨偏居东北一隅,而当时中国尚未解放全境,建都于此不利于统一全国,所以被周总理否定。

当时所剩的候选城市为北京、西安、开封、洛阳、南京!王稼祥从东北赴京向毛主席汇报工作,二人谈起了建都选址的看法!

王稼祥先从南京说起,南京是国民党的首都,基础设施齐全,但历史上在南京建都的朝代都是割据的短命王朝,并不适合建都!而开封处于黄河下游,经常受黄河水患影响也不适宜建都!

排除了南京、开封,就剩北京、西安、洛阳三个城市了。王稼祥接着说西安处于祖国腹地,在古代内有关中平原物产丰富,外有黄河与长城可以做屏障抵御游牧民族的入侵,的确是个建都的好地方!但现在黄河、长城都在祖国腹地,再也优势不见。西安太靠内陆,与中国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交通不便,已经不适宜建都。

毛主席问,“那洛阳呢?”王稼祥答道,洛阳地理位置居中,在历史上建都的也多为强盛王朝,是个适合建都的好地方!但洛阳自宋后再未做过都城及省府,基础设施已不能承受首都之重。所以只能选择北京!

王稼祥接着阐述。 北京历经元明清三代为都,基础设施完好。将来世界必然是海运时代,而北京又恰巧离海不远。虽说近代中国所遭受的入侵多来自海上,但渤海是我国的内海,只要我们在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部署海军重兵,完全可以解决防守问题!

王稼祥的话与毛主席不谋而合!使毛主席更下定了建都北京的决心,所以北京就成了我们伟大的首都!


随心所欲127929471


  • 承接元明清三朝,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时,曾经的北京或是北平再一次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成为了这个国家的象征。

  • 漫步历史的长河,经历了历史的烽烟弥漫,看遍了历史的尔虞我诈,感动了历史的前赴后继,这个苦难的民族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逃不过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躲不过的明枪暗箭。“国都”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远胜于其他任何城市,曾经的熊熊燃烧的阿房宫旁的咸阳、曾经留下女皇武则天英姿的神都“洛阳”,曾经记录南朝繁华的“金陵”还有汴梁“开封”还有学步的“邯郸”,正是他们记录了这个国家的兴衰和民族的不屈。

  • 回想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中华历史,曾经是国都的城市岂止一二。自从秦朝终结了五百多年的纷乱历史,自从秦始皇继位以后,自从华夏第一次形成后来国家的那一刻,“国都”在文明和文化上都有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咸阳也成为后来意义上的中国第一任国都。

  • 自三国孙权开始,南京就以建业的名字作为东吴的国都。后西晋灭吴,改建业为建邺。后又为避晋愍帝司马邺名讳,改名为建康。后来司马睿继位之后,正式进入东晋,定都建康。后又有刘宋皇帝刘裕以及萧道成“齐”、萧衍“梁”、陈霸先“陈”加之明初太祖、建文帝定都南京,南京成为建都的最佳选择之一。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南京,我想最合适的是“水”,他有着江南水乡的气息。

  • 就国都的地位能够力压南京的恐怕少不了西部的明珠—西安,西安的历史就是中国的历史,我们每个华夏子女流淌的血都有西安的印记。从我们所熟知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周朝,西安就成了国都,伴随国都的还有周幽王那烽火戏诸侯的滑天下之大稽。到了大秦帝国,咸阳和西安第一凤凰逆磐,大秦剑锋所指天下无不望风归降,伴随着嬴政成为“始皇帝”,西安也成为了“天下第一古都”,几千年后看着尘土掩盖的兵马俑,我们仿佛还能看得见当初秦锐士的厮杀场面。走过了短暂的秦帝国,迎来了强盛的大汉帝国,这是绝大多数的本命帝国,既有“文景之治”的盛世,也有“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不屈气概,后又有新朝、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共计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1140年之久,上下五千年历史西安独占最大的部分。西安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中国古代做都城时间最久的城市。我有一个“长安”梦,身在长安,梦在长安,也埋在长安。多想让时间倒流回过去,去每个时代的西安看看,去看看他的繁华,去看看的硝烟,去看看他的每一次毁了重建,去看看落魄书生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如果用一个字来描述西安,恐怕“土”字再合适不过,黄土的厚实,山的坚韧不拔。

  • 其实没有一个城市象“北京”一样能够代表现在中国人的性格,现在的中国人最具有包容性,就像我们的56个民族一般,血浓于水。曾经的北京正是少数民族与汉民族融合的前哨。曾经的北京的见证了盛极一时的元帝国,记录了蒙古族的不可一世、亚洲霸主。也记录了明成祖的文治武功,郑和的七下西洋,记录了中国历史上真正的万国来朝。记录大清帝国的开疆拓土,也记录了之后的耻辱,圆明园的耻辱,鸦片战争的耻辱,甲午海战的耻辱。站在北京街头,习习寒风,冷的让人思绪万千,让人格外冷静。故宫、明长城,记忆中的圆明园,北京是一个让中国人能够记住与耻辱的城市。用一个词来描述北京,那就是“冷”,既是寒冷还是冷静。

  •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时,考虑定都问题时曾把上海、南京、北京、哈尔滨、延安等几个城市都考虑在内,但是权衡之下还是选择了北京。

  • 虽说现在作为一个国都,北京拥挤了人口带来交通和饮用水等诸多问题,但是不管如何想必之下没有比北京更适合做国都的了。

  • 1.本身中国经济中心自从东晋开始已经是南重北轻了,如果政治中心也设在南方,难免会造成整个国家的重心完全南倾,北方将毫无存在感,长此以往必造成内部分裂,如果南北方分列二,南方最终也将无险可守,几千年的历史告诉我们我国的统一绝大多数都是自北向南。

  • 2.很多时候我们不相信风水,也不迷信,但是我们总应该相信古人的智慧,古人聚居到现在形成的大城市几乎都是没有大型灾害的,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成都和重庆。国都也要讲求有王气,依山傍水、龙盘虎踞是有必要的,水如同血液山如同脊梁。这一点北京都比西安和南京好得多,西安三面环山,形如口袋,地理上相对比较封闭。而南京则是水太多了些,总是缺少是有骨气的东西。

  • 3.考虑地理位置,对全国的辐射能力,尤其是对我国地形上的突出部的辐射能力,更显重要。重点我国古代的外患更多的也是来自于北方,有是东北和西北,所以定都上必须重点考虑对这两部分的辐射。南京不用说,对这两个地方基本没有辐射能力,这也是为什么定都南京的王朝通常都短命的一个原因所在。西安辐射西北尚且可以,辐射东北基本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 还有等等其他一些原因。这里由于篇幅和个人水平限制,不能再做跟多的论述。

  • 做一个有独立观点的历史人,从经济、地理、人文、技术等等全方位剖析历史事件,希望能释疑解惑,有喜欢的可以点下关注。


原野的风


首都是一个国家的根基,纵观中外历史,不同国家、不同王朝,选择首都都是经过各方面充分的考虑,

有的是历史文化的沿袭,有的是战略位置重要,有的是为了加强中央的控制力,有的是为了均衡各方面的势力,有的则是国家发展需要……新中国成立之初,关于首都也是有着众多的选择,但是充分考量上述因素,权衡利弊最后选择了北京。当然,现在分析起来有点像事后诸葛亮,如果选择了其他城市作为首都,我们也可以找出放弃北京的种种理由,不过在我看来,当初选择北京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

根据一些历史资料的记载,新中国正式决定首都是1949年3月,在党七届二中全会中提出的。

民间的传言当时有机会成为首都的城市,有曾经的古都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有新兴的工业城市哈尔滨、武汉、上海,还有革命根据地延安等,当时的历史背景是,中国其实还没有完全解放,包括南京、武汉、上海等南方广大地区还在国民党的控制范围内,北京与已经解放的洛阳、开封、哈尔滨比,优势明显。即使不考虑当时国情,我们先看看这几座首都候选城市自身的优缺点。

  • 西安:历史悠久,中国最鼎盛的王朝的国都,拥有雄厚的文化积淀,地理位置位于中国腹地,有利于战略防守。不过,自唐代后西安再也没有作过首都,城市建设和经济相对滞后,位置偏西,交通不便,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城市发展和外扩都会受到影响

  • 洛阳:古代曾经辉煌的国都,地处人口稠密的中原地区,拥有悠久的传统,但自从唐宋之后逐渐没落,甚至连省会都没有保住,经济落后,运输不便,自然环境也不如古代,这种局面不是短期能就能改变的。

  • 开封:宋朝国都,极为重要的全国性首都,地处华北平原,是运河枢纽,但一方面历史影响力远逊于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另一方面与洛阳一样,

    经济落后,加之受交通不便和黄河水患的影响,不仅难以成为一国之都,甚至之后省会都被逐渐崛起的郑州取代。

  • 哈尔滨:东方的莫斯科,最早解放的大城市,靠近苏联,便于得到苏联的支持和保护,但是历史地位与那些古都相比相差甚远位于北部边疆,一方面不利于战略防御,另一方面不利于掌控全国局势。

  • 武汉:当时中国重要的经济和工业中心之一,铁路和航运发达,武昌是中国民主革命发祥地,汉口经济又高度繁荣,曾被誉为“东方芝加哥”。不过,武汉鲜有作为都城的历史,底蕴不足,虽有长江,但地势平坦,无险可守,一遇战争,很容易遭受打击。

  • 上海:当时名副其实的国际大都会,世界金融的中心之一,拥有天然的海港和河道,万商云集,经济极为发达。不过,一方面没有作为首都的历史,另一方面位于沿海,无险可守,军事防御几乎为零,很容易遭受敌人的海上打击,极其不安全。

  • 延安:中国革命的根据地,解放军的大后方,但是缺少古都的底蕴,地理位置更加偏僻

    ,不可能称为新中国的首都。

  • 南京: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古都之一,中华民国的首都,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但是,一方面受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影响而且新中国政府也不希望继承旧政权的首都,这就像国民政府没有选择北京一样,另一方面看似地理位置险要,但是历史上只有明朝和中华民国两个全国性的政权选择定都南京,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地理位置偏东南,古代时不易把控北部边疆局势,反而易于敌人由北往南进攻,到了现代又太靠近沿海,与上海一样,很容易受到敌人海上的攻击。

我们再来看看北京的优势:

  • 历史文化的沿袭。中国最后三个封建王朝以及北洋政府都选择定都北京,经历了数代积淀,拥有作为一国之都的政治基础和文化基础。

  • 地理位置优越。北京的地理位置的确得天独厚,北有燕山,南有黄河,西有太行,东有渤海,既有天险可守,又是交通要冲,虽位于内陆,但距离渤海不远,虽位于华北平原北部,但君临南方,可以掌控全国。

  • 军事战略意义重要。自从明朱棣迁都北京,就可以发现北京军事战略意义的重要性。“北依山险,南压中原”,利用地势既可以防御北方的袭扰,也可以阻挡南方的攻击,虽然靠近大海,但渤海是内海,又有胶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天津作为屏障,不易遭到外海攻击。中苏友好时无战争之忧,中苏交恶时“天子戍边”有利于边防。

  • 基础设施完好。作为国都,明清两朝已经为北京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北京是和平解放的,没有受到战火的摧残,整座城市保存基本完好,经济损失很小,并不需要太多的重建工作。

  • 良好的经济基础和便利的交通。虽然当时北京的经济在国内并不算太强,但是地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北边有东北的重工业支持,南边是广袤的华北平原,而眼皮底下的天津经济实力在全国排名第二。北京交通便利,有铁路,有运河,有机场,距离大海又不远。

可见,相比其他城市,北京的确拥有不少成为首都的优势,某些方面看来即使不突出,但也差不到哪里去,综合各种因素和当时的国情,北京确实是比较好的选择,最终北京成为了新中国的首都。


任何关于斯里兰卡的问题,欢迎向我提问,我是“最懂兰卡旅行的人”:斯里兰卡小妞。


斯里兰卡小妞


建国之际,关于定都何处的问题摆到了领导人们的面前,南京、北京、西安、洛阳、上海,甚至延安和哈尔滨的方案都被提了出来。经过多番论证、筛选,北京和西安这两座城市成为最后的竞争者。

先说说被筛选下来的几个搅局者,它们各自都有哪些优劣势: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又是民国首都,经济发达,又有很多前政府雇员可以利用,这些都是它的优势;劣势在于国统区人民对新政权的支持力度成疑,历史上以南京为首都的朝代又多是分裂小朝廷,关键是下场又不太好。排除。

上海,中国最繁华富有的城市,经济发达是它最大的优势;劣势也是长期处于国统区,国际势力、买办资本家、帮会组织各方势力纠缠,会给新生政府带来严峻挑战。从地理位置上来讲,上海属于沿海城市,缺乏战略纵深,不符合首都定位。排除。

延安,新政府的福地,从这里走出的人民军队最终解放了全中国,群众基础深厚;劣势是经济太困难,交通不便利,作为首都确实有碍国际观瞻。排除。

哈尔滨,是解放战争中最先解放的城市,工业基础好,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上距离苏联很近,这是它独有的优势;反过来,地理条件也成为它致命的劣势,一是位置太靠北疆,不易辐射全国,另一方面,今天友好的老大哥苏联,明天未必不会撕去温情的面纱,不可不防,这也是领导人们心照不宣的共识。排除。

洛阳或开封,虽然顶着多朝古都的名号,但地处中原大地,经济落后,民生凋敝,又时常面临黄河水患的考验。排除。

最后来说说西安,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合适做首都的城市,汉唐盛世无论从经济到文化到国力,都是中国历史上的相对巅峰时刻。地理位置居中,交通便利,国防方面有很大的战略纵深可以利用。

西安的主要劣势有三点,一、汉唐盛世之际,中国的经济发达地区在中原一带为主的北方,现代中国的经济中心早已经转移到了华东华南沿海地区,西安所在的陕西的工商业和农业与之相比,实在相形见绌。二、近一千年来,西安并未做过首都,底气不足。三、还是地理位置(这是个成也萧何败萧何的命题),与经济发达地区相距他太远不说,从交通便利程度,远不能与北京相比。只好忍痛排除。

通过排除法,北京站到了最后。北京的优点到底在哪里?

一、元、明、清三大统一王朝的故都,多有王者之气,自带首都光环。

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辐射面广。

三、未经战乱,城市保存完好。

四、北方地区成为解放区时间比较早,有浓厚群众基础。

五、接近华东、东北经济发达地区。

六、有一定地理纵深,利于国防。

个人觉得很可能还有一点原因,这座古老的城市,曾经见证过开国领袖的青葱爱情。


历来现实


首先,从历史原因来分析,北京是明清两代的古都,在人们眼里作为首都,名正言顺,很容易被接受。无论是文化,还是政治、经济、文化,北京都十分繁荣,所以,当初就把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


西安也曾是国都,但是他的缺点就是太偏西了,西安作为世界四大古都,但是,由于经济限制,西安已经不能满足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的需求。从唐朝开始,西安的地势、经济就开始减弱。


西安,洛阳等地的交通也是一个制约条件,同时,北京具有在战略地势上的先天优势,北京北控辽东、内蒙,东临渤海,南接华北,西边是太行山脉,大漠燕山为屏障,京汉铁路为畅渠。

在这样的优势面前,西安、洛阳、南京等热门城市是无法相比的。事实证明,北京确实有着无限的活力,如今已经成为一座国际化的超级大城市。不过,我们在闲暇之余,也不妨去西安古都感受一下慢节奏的生活。


历史密探


1949年建国,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席卷中国大陆,天津、南京、武汉、杭州,上海都是著名的大城市,北京(当时还称为北平)成为最终的选择。当时领导人为何选择北京作首都,而不是其他城市呢?这确实是很具体的历史问题,需要查阅当时的决策过程。我们只能谈一谈,当时北京被选中成为首都,有哪些优势。

1940年代,中国最大的经济城市是上海,政治中心是南京。北京则是北方的经济中心,也是政治文化中心。当时北京在北方的经济地位,还不似今天这般突出,作为华北的明珠,商旅汇聚的大城市,优势还是相当明显的。北京连接蒙古草原、华北平原和东北关隘,四方来聚,八方相汇,这一点从元朝就已开始(北京之崛起,和内地与关外的经济往来密切相关),明清民国五百年来,北京经济地位不断上升,固有中央政治的加持,市场因素也不能小视。一旦北京成为经济大城市,这种优势是很难消失的。而经济繁荣是政治文化地位的保障。北京虽在河北省中央,地位一直都高于河北。1930年6月,北平一度被被降格为河北省辖市,不到半年又升级为“院辖市”(民国行政院辖市,相当于今天直辖市)。由此可见,北京在华北的首要城市地位一直都很稳固。

1940年代末,新政权冉冉升起,当时领导人想把首都确立在北方,北京就会是第一个考虑。横看整个北方,经济发达,政治地位超出的大城市,其实并不多。西安靠近中国地理中心,距离胡焕庸线太近,远离中国经济重心。其竞争力是很弱的。接下来的提问就是,为何当时要把首都定在北方,而不是选一个南方大城市呢?

唐宋以来,中国经济重心明显南移。尤其到清朝民国,江南苏淞地区的钱粮赋税半于天下。从政治平衡的角度说,如果再把首都定在南方繁荣地区,结果往往是:钱粮米税、中央大权,财政权,通通聚于一地。对于讲究格局的执政者而言,这样的安排实在太过局促,对辽阔的北方大地,尤其人口和经济还占相当比重的华北地区,控制力显然会下降。因此,中央权力在北,钱粮财税在南,两者保持距离,维持南北方政治经济生活的平衡,似乎是更为理想的治理结构。对于具有“南北格局”的国家而言,这种安排似乎很正常。比如说,越南经济中心在南方的西贡(今天的胡志明市)和湄公河三角洲,北方大城市河内就一定要是政治中心。当然,这完全是基于国内地缘政治的理解猜测。


菁城子


我来回答一下,对不对不重要,个人想法。

经济基础就不说了,说说其他的,中国人选择建都的思路大概都是一致的,首先得有险可守,其次要有靠山(也就是说要有依靠),在然后要相对大面积的开阔地带。最后当然就是资源等物质基础。

我们来看看历史上有名的建都城市,先说洛阳,洛阳从地理位置上看属于古代的经济政治中,同时地形上可以说是一个小盆地,周围群山环绕,易守难攻,洛河穿城而过,北边又有黄河,位于黄河中游和下游的交接地带,黄河水文好的时候漕运正好可以通到,往东不远就是华北大平原。东可控制华北华东,西可连接西北西南。同时又位于中国南北中间,所以是古代选都热门城市。

然后说说西安,西安基本位于目前版图正中间,背靠大秦岭,又有四个关隘可守,八百里秦川,在古代人口少的时候,整个关中平原就可以养活都城里的人口,故才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到了唐朝中期,整个关中已经养活不起庞大的都城人口,只能从江南运来大量的粮食,但漕运最远只能到洛阳,从洛阳到长安就只能走陆运,陆运不但成本高而且效率低。同时我国西部人口密度明显小于东部,西安正好位于胡焕庸人口线的边缘,故从经济上和人口结构上来讲就有些偏了,种种原因导致了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西安都丧失了竞争力。

接着说一下南京,南京同样有金陵可以依靠,有长江天险可以守,同时位于华北平原最南端和富庶的江南地带,北控华北,南掌东南。但是历史上在南京建都的都比较短命,我觉得和经济、南北性格差异多少有些关系。越是富庶越是不愿意失去,我听过这么一个说法,感觉略有道理,宋朝没能统一北方有一部分原因宋朝太富有,北方被祸害成赤贫一片。宋朝国民不愿意北方的穷人影响了他们现在的生活,大概和现在的韩国略有相似。还有就是南方人普遍没有北方人彪悍勇猛。所以只能落到一个短命的下场。再从地理位置上讲一下,南京在这几个城市里是最南的,中国座次里边,南的地位是最低的。

最后再来说北京,背靠燕山,坐拥华北,联通东北,地理位置就不用说, 虽然古代时候属于苦寒之地,但经过上千年的发展,整合大中华都开发的比较富庶。同时又属于沿海地带,还有山东辽东拱卫的内海。对海洋贸易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况且北京作为近代国都也有好几百年了,也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北京最靠北,而北永远都是皇权或者王权至高无上的象征,可以俯瞰着整个大中华,所以仅凭这点其他的城市就比不上了。

以上所说的四个城市都是位于中国人口主要聚居地中东部,这种种因素再加上当时亲俄的国际形势,到了近代选都的时候,自然北京就脱颖而出了!


阳光差等生1


就中国漫长历史而言,历代王朝统治者始终无法摆脱政治军事和经济人口中心城市的两难选择。夏商都城都在中原腹地黄河中游平原地带经济核心区徘徊,典型的城市是洛阳安阳。洛阳,具有北临黄河,其余三面皆山地形,易守难攻。




洛阳缺点,伊洛盆地太小,关隘太多,粮草自给率太低,无法长期坚守。一旦帝国疆域扩大难以胜任,唐以后洛阳基本丧失都城资格。

周灭商之后,出于歧周根据地易得民心,天子御戎需要,开始守国门,显然河东是中原经济人口中心。



歧周关中典型城市西安,拥有较广阔渭河平原,地势更险要,重点关隘不多,主要弱点是潼关一陷落,几无翻身可能。气候条件变化大,城市过于集中,迂回余地非常有限。帝国版图一大,在古代西安属于瓮中之城,唐以后也基本废弃做首都的念头。

安史之乱后,中国古代王朝斗争方向开始真正走出中原,面临长城以北狩猎和草原铁骑的威胁,中原王朝天子把军事重心转向华北。北京,作为华北防线第一重镇,在北宋灭亡,王朝政治经济中心开封陷落后,辽金少数民族政权把首都定在北京,以期控制中原。




北京背靠燕山和太行山,既可以屏障北方大规模机动骑兵入侵,又可以使用大规模机动部队南下攻击广阔的华北中原地区。缺点,失去华北后缺乏后续人力物资资源,而且右侧山西地形复杂,敌方一旦出奇兵,抵御手段不多,也难以发挥集群作战效能。

五胡乱华后,中原王朝丢了西安洛阳后,被迫把政治经济及人口资源衣冠南渡,长江作为抵御外族入侵的最后屏障。南京作为军事重镇从东晋开始一直延续到近代海洋威胁时代。


南京三面环山,大江半抱,沿江南岸还有一层山水环接。缺点,城西南河道常淤,除了采石矶,江面宽阔,难以抵御,镇江龙潭方向、下关码头也是缺口空档,关键南京城南没水路得到江浙补给渠道。城墙虽坚固,但后勤和兵员物资补给是短板。定都南京的王朝大多短命,交通和统治者想赢怕输,缺乏冒险精神是重要原因。军事重镇一丢,政治首都杭州只能眼望滚滚东海水,泪洒钱塘潮了。

从洛阳到西安,从南京到北京。中国历代王朝始终两难定都,一般只好看最大敌人在哪,然后天子守国门,军事首都丢了,南下迁移政治首都,政治首都丢了,基本算亡朝了。经济首都不能离太远,不然守不住政治首都的。


青箧


一九四九年三月,国民党军兵败如山倒。整个东北已在中共的掌控之中,国民政府最终的失败只是个时间问题。这个时候,新中国定都的问题就提到了议事日程。关于定都的选址,中共的领袖们在思考,也广泛征求了不同党派、不同阶层、不同人士的意见。历史上一些古都如西安、北平、南京、洛阳、开封等一些大城市如哈尔滨、沈阳、广州等都在考虑之列。
南京是国民政府所在地,若定都南京,一个政府刚倒下在此马上又来一个新政府,人民心理有换汤不换药之感。再则南京距东边沿海太近,如出现战争,此处将不太安全。从历史上看,历代在此建都的王朝都不长久。
西安是多个朝代的古都,但处于我国的西边,所处黄土高源地域。那里风沙较大,环境较差,交通、经济也不是很发达。
开封、洛阳也是多个朝代的古都,但此处经济、交通均不发达,若要改进,将需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另外,此处还常常伴有水涝之灾,若黄河出现决堤现象更是不可想象的事。
哈尔滨从抗日战争结束后基本上就在中共掌控之中,若在此定都,因离苏联较近,若出现意外可及时得到苏联的援助和帮助。但位置太靠北,与全国各地相连动不是很方便。
北平是明、清两朝的京都,基本处于我国版图的中心。它地处咽喉要道,交通、经济、文化都较发达,特别是北平的和平解放,使这一古老的首都基本上没有被破坏。由于北平是两朝古都,若定都在此,老百姓心理上也能接受。
其它城市也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作为首都城市都存在缺陷。
综合上述情况,在集思广义、充分讨论后,1949年9月21日至30日的中国人民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经与会代表举手表决,一致同意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定在北平,并于当天即将北平改名为北京。
作者:“小方说历史”团队
欢迎关注公众号“小方说历史”
欢迎点赞和评论

小方说历史1990


好多人说当年北京与西安当时被选为首都是一票之差。可见这两个城市是当时谁成为首都的竞争力最大的城市。

1:首先说说历史。

北京是9朝首都:蓟,燕,燕(安禄山),燕(刘仁恭),辽,金,元,明,清。

西安是是13朝首都: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

2:历史建筑

北京有颐和园,最大的皇宫紫禁城,八达岭,天坛。。。

西安有秦兵马俑,大雁塔,未央宫遗址。。。关于这处,有一件不得不说的事情,好多人说,当年项羽一把火烧了阿房宫,是西安落后票数的关键,然后说陕西人恨死项羽了。答者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或许是戏言罢。

3:浅显说一点近代的事情,答者也了解不多。

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北平数千学生示威游行,是由共产党领导的。意义和影响就不用多说啦。

1936的西安事变,是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统一战线的转折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