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于钧瓷之美的禹州人

文 / 张 敏

沉浸于钧瓷之美的禹州人

1999年钧瓷艺术解说员成了我人生的第一份工作,也拉开我与钧瓷的不解之缘!青春的岁月总是有着一颗活跃的心,在好友们纷纷去了移动公司当上了白领丽人时,我也禁不住移动公司唯美形象的诱惑,投身进了移动公司大客户服务部,七年的移动公司工作,领导的关爱与培养,客户的信任与支持,同事的帮助和爱戴,我从一个懵懂小女孩历练的日趋成熟,从而知道了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2007年,钧瓷在禹州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广下,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钧瓷文化节。彼时的我,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生活的历练让我日渐沉稳,也懂得了什么才是我真正的需求,我可以为我的需求做些什么。历经数年,几经辗转,带着对钧瓷的向往与求真的理想,在命运的召唤下,我再一次走近钧瓷,并成立了钧瓷艺术展品馆。展品馆的成立,如同为我打开了新的天地,我一面向各窑大师潜心学习钧瓷文化,一面游览大江山川广交各界好友,吸取不同领域的文化,并将这些吸取内化成为自我的审美观点,运用到钧瓷展品的筛选上。由于独立特行的展品选拔特点,加之受教于各窑大师传授的钧瓷文化,我的钧瓷艺术展品馆吸引了各界的钧瓷爱好者,来访者无论是社会名流、文化大家,还是布衣之交,我都以诚相待,奉为上宾。在一次与并郭沫若老师之女郭庶英大姐的交流中,她对我馆藏珍品钧瓷极为认可与肯定,并亲笔书写“钧瓷神韵”的墨宝馈赠。在此,我也借此机会向帮助我成长,给予我能量的各位老师,朋友们真挚的说一声谢谢!谢谢钧窑大师们,是你们的呕心沥血才有了五彩纷呈的大美钧瓷艺术!谢谢客户朋友们,是你们的信任给了我前进的动力!也谢谢我的家人们,因为有了你们默默付出的后勤保障,我才能把我的爱好当成事业去全身心的投入!谢谢出现在我生命中的每个人!感恩有你们!伴随着各界钧瓷爱好者的认同与赞赏,在展品馆成立的第三年,我毅然决定以自己的名字为展品馆重新命名为——张敏藏钧艺术馆。

沉浸于钧瓷之美的禹州人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而名字更是带有家族的力量,我之所以决定使用自己的名字命名,是源于我内心对这份事业的笃定和对钧瓷的热爱,并将真正的钧瓷之美传播出去当做自己的历史使命。尽管市场上玉石混淆,我始终秉承先做人再做事,诚信做人,踏实做事的原则,使张敏藏钧艺术馆所出的每一件艺术品都物有所值。源于年少时对钧瓷历史、特色,倒背如流的基础,加之岁月的沉淀使得我对钧瓷有了更多自己的认识与理解,张敏藏钧艺术馆在各界藏友的支持下,日益发展,从两个展厅发展到六个展厅,面积从一层发展到三层,展品从不足千件发展到近三千余件,藏品从不足百件,发展到上千件。这两年处于社会经济萧条时期,百业待兴,其实这恰恰是收藏钧瓷艺术品最好的时机,因为人们不再盲目的追求钧瓷礼品,造型设计要标新立异,这样神后钧窑艺人就能静下心来,纯粹的研究钧瓷釉色和艺术创新了!毕竟钧瓷还是以钧釉的窑变为神韵的!在经营上,我的理解是:行情低迷时,潜心修炼,深耕本业,待行情来时,把握时机,顺势而为!而我与钧瓷的情感也在扩充与丰满,时而似知音,时而像情人,时而呵护如子,时而敬爱如母,像是跳动的音符我在钧瓷为我谱写的五线谱上旋转、徜徉、享受、乐在。

我不仅仅是钧瓷之美的传播者,我要做一名钧瓷经纪人,尽我毕生之力,将钧瓷带给我的爱与充盈回报给真正的钧瓷热爱者,用我专业的力量,用我与钧瓷之间深深的情愫,将更多的钧瓷精品发掘和呈现出来。当代钧瓷虽非古董,但“釉变”的独特性决定了极品珍钧的偶然性与稀有性,并自然使其具有了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钧瓷收藏最首要的在于把握钧瓷“釉变”中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与观赏价值、烧成之难易程度等因素,同时兼顾器形优劣、大师名气、人文价值、历史价值。钧瓷经纪人的定位,正是遵循伯乐之光,以发现钧瓷之美为己任。

白驹过隙,人将中年,我越来越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虽身处闹市,钧瓷的开片之清铃,意境之悠远,也为我带来别样的幽静与安宁。如今,在钧瓷的珍品选拔上,我早已不在型、质、音、色、纹上辗转揣测,这些仅只为基础之框,而意境之美更令我为之沉醉,也为钧瓷作品增添深沉广袤的遐想空间。除此之外,钧瓷的内六品:气、势、情、韵、灵、神,也是我在钧瓷珍品选拔上的重要审度空间,我将钧瓷的外六相与内六品统称为钧魂——虽触至不得,却气势磅礴;形神结合,魂贯千秋。窗外,秋风锦瑟,榴红叶绿,厅门内的文竹随风摇曳,似谦谦君子,似迎客青松,将展品架上的观音瓶映的格外火红。我心向佛,熟记《了凡四训》里立命之学讲人的命运是由上世的因果,今生所受是上世所做,命里早就注定,但是也不能被命运来缚,世人可以现世行善,创造改变命运。如同钧瓷之美讲究移步既境,任意换一个角度,又是另一番景象,一件钧瓷的好坏伯仲,是普品是珍品,有时如同人的命运是需要创造的,我们用追寻美的眼光观察钧瓷,发现美好,创造钧瓷新的艺术生命,也是对自我命运的另一种延展吧。同时,也希望能为中国钧瓷鉴赏、收藏标准之完善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

沉浸于钧瓷之美的禹州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