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道家哲學?

源稚生


關於如何看待道家哲學的問題,我來回答一二。

道家哲學的精典、精華在於論道!是由道理而產生的哲學,乃為道家哲學。

什麼是道???

道,就是講規率,道法自然,就是講自然規律!如月亮圍著地球轉,地球圍著太陽轉,太陽圍著銀河轉,銀河圍繞著更大的天體在轉,這就是自然規律,規律就是道,大道,非常道!!!

道,法於陰陽???

陰陽魚,是道家標緻性符號。就是搞道學研究的人,對陰陽魚的真正內含又瞭解幾何呢?往往一些人把道家哲學當成空對空的理論,空談而不聯繫實際而豎之高閣,把道家理論推向形而上之學,推向玄學,推向偽科學,其實這種人把道學都停留在嘴上,而唯物主義者認為陰陽魚,是宗教文化的產物,是唯心主義的產物,是具有封建宗教迷信的色彩。

陰陽魚究竟是代表什麼???

今天我絕不空談,我把陰陽魚四象引伸到宇宙自然中及我們的生活中去談。

陰陽魚,陰的部分代表???

陰中陰與陰中陽完全代表看不見摸不著的虛的存在。如宇宙磁場,電場,生物磁場,和各種正負能量場,波、流、力.....等。任何場、能、流、波、力都是相對,完全是客觀存在,這就是人類人為地畫分陰陽,看你怎麼畫分了,又比如地球磁場的引力場畫為陰中陰,斥力場就是陰中陽,地磁場南極為陰中陽,北極就是陰中陰,地磁的正負極也可將正的畫為陰中陽,負極畫為陰中陰。電正級畫為陰中陽,負極畫為陰中陰.....等等。

陰中陰與陰中陽,在人的身上又是如何體現的呢??很簡單!人體有生物電,心電腦電吧!正電為陰中陽,負電陰中陰。

經絡是古代道家特異功能者的發現,經絡是人體生物的光電系統,《黃帝內經》早把生物光電系統畫分為手三陽(陰中陽)手三陰(陰中陰);足三陽(陰中陽),足三陰(陰中陰);督脈為陽(陰中陽);任脈為陰(陰中陰)

陰陽魚中陽的部分???

陰陽魚陽的部分中,有陽中陽和陽中陰,在宇宙天體及萬物中代表????

無論是陽中陽還是陽中陰均代表實的存在,這種實存在其大無窮,其小無內,就是大到不可估量,小到不可估量。人的視覺是有限的,有許多大到不可估量的物體因離我們數百萬光年我們看不到,小的物質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能用有限儀器設備或許能看到或許看不到。

比如太陽與月亮,這是人為的畫分,太陽為陽中陽,月亮為陽中陰;地球東部為陽中陽,西部為陽中陰;南部為陽中陽,北部為陽中陰......動物雄性為陽中陽,雌性為陽中陰;男為陽中陽,女為陽中陰.......

----------陰與陽總體畫分對照---------

----------陰---------------陽-----------

----------虛---------------實-----------

----------空---------------色-----------

----------炁---------------物-----------

----------態---------------形-----------

---------無形-------------有形---------

--------看不見-----------看得見--------

-------不佔空間--------佔有空間--------

-------充滿空間-------不充滿空間-------

--------形而上----------形而下---------

-------光速以上--------光速以下--------

道家哲學絕不是空談,與宇宙時空天體及生活萬物緊密相連。宇宙中到處都存在著陰陽相對的關係,我想,就是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其實也沒跳出道法陰陽學說的手心。陰陽學說早在我國古代就用科學精闢地論術了宇宙的各種規律,我希望今後我們不要把陰陽學說當成玄學和偽科學了!!!


浪擊天1


老子是一種格局

——靈遁者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總會被各種各樣的色彩和形式所吸引。錢啊,名啊,利啊,權勢啊等等這些東西,會圍著你。很多人知道自己的心態很燥,但是深陷其中。

理由是人是社會性動物,現在的人都是這樣的。我要往上走,往上爬。科技的發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習慣,生活準則,生活態度。我一直說沒有敬畏之心,是我們現代人最大的原罪。

我有時候看看我自己,看看周圍的人,看看網上的圖片和信息,真的會覺得老子啊,莊子啊這些人活得才是真性情,真自然。

我們是該回到遠古,去心對心的聽聽這些老者肺腑之言,聽聽他們的恬淡心態。找到這種智慧,普及這種智慧,我們這個社會,就不會有那麼多嫉妒,有那麼多不正常,有那麼多神經病。

聖人從來沒有走遠,就在我們身邊,如春風,如大山,如清泉。“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出子老子《道德經》,說的就是老子本身。他的五千言字,字字鎏金閃光。生命力比歷史上任何一位皇帝都強大。

詩人臧克家也寫過:“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沒有真正去生活的人,去好好觀察生活的人,去思考自己,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的人。記得上面的話,它本身就是一種人生價值的指導。

我們經常說一個人的眼界有多遠,格局就有多大。沒有飛機,沒有大炮,沒有望遠鏡,更沒有飛船。老子的格局是咋樣。道德經第一句話就很清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大概翻譯是這樣的:可以說出來的道,就不是永恆存在的道。可以叫的出的名,就不是永恆存在名。無,是天地原始的稱謂;有,是萬物母體的名稱。所以常常從無中,去觀察道的微妙;從常有中,去觀察道的端倪。

這就是老子的格局,這就是老子對於世界的思考。他的格局不是吃飯,不是睡覺,不是一個村,不是一個縣,也不是一個省。他的格局是宇宙,是道。

我們知道“道”是貫穿《道德經》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道德經》本身也分為道經和德經兩部分。用我的話,可以這樣說,道經就是世界觀,德經就是方法論。

老子顯然不是理科生,但他是生活的實踐大家,大師。從樸素的事物中,總結出的道理,令我們現在的人都瞠目結舌。“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這些句子如洪鐘一樣,響徹了2千多年。還會繼續鳴響。

物理學上的真空不空,隔空傳輸不都是老子口裡的話嗎。所以說大道至簡。老子很早就有了樸素的唯物主義精神了。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這就是老子。他說:“天地是無所謂仁慈偏愛的,它對待萬物就像對待祭品一樣平等;聖人也是無所謂仁慈偏愛的,他對待百姓也像對待祭品一樣。”所以說老子是最恬淡的人,他輕靈如水,是無人反駁的。他與自然一樣,他有宇宙常心。這就是聖人。試問這樣的人,會計較嗎?會嫉妒嗎?會貪財嗎?會痛恨嗎?

會的,因為他也是人。起碼我是這樣認為的。但是他能理解,他能控制,他能做到我們做不到的。用他的話說:無為而治,寵辱不驚。當代的我們真的要記住老子的這句話:“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就是說別太把自己看的那麼重。

上面說了,老子肯定不是理科生,由於生產力和理論知識的條件限制,老子肯定不清楚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的矛盾,以及物質世界具體的運動規律。

所以他也提出了一些不是辦法的辦法。那就是“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顯然這是行不通的,也違揹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

但是這點瑕疵是必然的。不影響老子是一個真性情,恬淡不爭,灑脫無偽的聖人。

他還提出“以無為用,以有為利。”的思想。在當代社會,應該奉為生活心態的圭臬。所以他也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這是對上面思想的最有力支撐。

人的強大,不是多學了多少技巧,語言,服飾,而是學會了包容,學會了寵辱不驚,這樣就可以做到以無為做無不為。這樣不斷的進步,格局會小嗎??別人還會不願和你交朋友嗎?別人還會不願意和你做生意嗎??弄巧成拙,急功近利,投機取巧這些詞不都是太“有為”了嗎??

而現在的我們呢?不正是這樣的急躁嗎??能多掙點就多掙點,能撈一把就撈一把,不管不顧後面的人,甚至後代的人。

經濟空前繁榮,空氣質量,水土質量空前下降。不就是大自然對我們的生活態度的警示嗎??

老子對於後代人的影響很深,很多地方都有老子的塑像。他被我們頂禮膜拜,這是好的。尊敬一個心懷宇宙的人,是好的。可以我們頂禮膜拜的時候,很多人是求財,求權,求精神病康復。

老子如果真的地下有知,只會搖搖頭離開。是啊,明明良言妙藥就在那放著,你們還一天大喊:藥在哪??幸福在哪?錢在哪?嗚呼,哀哉!

有人可能會說。那是因為老子沒有生活在當代。生活在當代,說不定他比我們世俗,愛錢如命。環境是可以影響一個人。對於這種假設我們只能呵呵而笑。以我們的心度老子,莊子,孔子,孟子,竹林七賢等人,本身就是一種錯誤。

生活不管你處在那個年代。腦袋還是架在肩膀上,人還是有兩隻手,兩條腿。浩瀚的宇宙在中華上下5千年,只不過是一眨眼而已。聖人就在我們身邊,不要說師道不存久也。

我在嗚呼而鳴的時候,不光悲哀別人,也悲哀我自己。我也是俗人一枚。

老子是一種境界。“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下。”於我們來說太單調。我也是這麼認為。如果誰讓再回農村,像小時候那樣住上半年,我是不愉快的,我是不習慣的。我怕我留戀大城市,我怕害怕農村太安靜。

但是身在鬧市中,心中常常有老子這些字,出現在眼前,與我們來說是大恩惠,大太陽。

世界的種種有規律,你可以利用的上,那麼恭喜你。如果你利用不上,那就改變自己。竹林七賢中的人,不是一開始都那麼放蕩不羈,是因為報國無門,事業受阻,甚至不那樣裝,反而又生命危險。想想何苦呢,不若“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來的自然,來的舒服。

所以說老子是一種境界,就5000多字,去看看,去聽聽。不要人云亦云,說老子多好多好。你其實感受不到的。

2015年12月26日。

摘自獨立學者,詩人,作家,國學起名師靈遁者散文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