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三“新”并举,让基层基础“强起来”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实施精准脱贫、精准扶贫,让所有困难群众尤其是边远落后地区的农民群众摆脱贫穷贫困,走上共同富裕道路、过上幸福美好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之意和关键所在,是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殷切期盼,更是党和政府作出的郑重承诺。

时评|三“新”并举,让基层基础“强起来”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其中,让农民群众“生活富裕”,是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改变“民穷”局面,首先要“村壮”、“村强”,也就是基层党组织及其基层干部必须坚强有力、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换句话说,“民穷”不可怕,“村穷”更可怕。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少数农村基层党组织长期软弱涣散,集体经济不强甚至倒挂,是需要整顿的后进党组织;一些农村基层干部素质不高、能力不强、作风不实、形象不佳,不仅自己不能富,也不能带领群众富,甚至将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个别的还不如一般群众,与民争利,严重制约了党的富民惠民利民政策落地生根。为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真正让基层基础“强起来”。

要用新理念武装。理念决定方向,思想决定行动。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是新时代党中央在全面把握农村发展新形势新任务做出的新部署。抓好中央有关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需要我们切实转变观念,深刻领会新精神、新思想、新举措,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树立城乡融合、一体设计、多规合一理念,编制好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或方案,做到事事有规可循、层层有人负责;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民生改善优先保障,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大扶贫工作格局,扎实推进产业扶贫、教育脱贫、健康扶贫、贫困残疾人脱贫等脱贫攻坚行动,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户不落、一个不少。

要有新思路引领。思路决定出路。一些农村地区长期改变不了贫穷落后的面貌,与基层党组织及其基层党员干部的思路不宽、目标不清、能力不强等有着不无重要的关系。少数基层干部习惯于老经验、老办法,缺少破解疑难问题的新办法、突破发展瓶颈的新思路,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打赢脱贫攻坚行动上,更是一头雾水、没有主张。这就要求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要注重抓好对基层党组织及其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跟踪指导、跟班学习、实践锻炼的力度,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采取分析研究对比的办法,引导他们拓宽思路、放宽眼界、提升本领、增强素质,并结合本村本地实际,拿出科学有效务实管用的发展思路,突出问题导向,优化政策供给,下足绣花功夫,激发内生动力,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共同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要靠新作为托底。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农业农村是一个广阔的舞台,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是一项全新的事业,需要我们广大基层党组织及其基层党员干部大展身手、有所作为。各级各地要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促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找准定位、提高站位,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牢记“有位必有为、有为才有位”,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抓,在与群众始终保持密切联系的实践中锤炼作风、展现作为、树好形象、赢得民心。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执政根基在基层,力量之源在基层,群众富裕的希望也在基层。各级各地要将工作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基层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真正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集中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阔步前行,切实增强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18/0806/1012284.shtml(转载请保留)

(作者:倪洋军 中共淮安市洪泽区委党建办)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email protected],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交流3群: 52241512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