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究竟为何用?

学究竟为何用?

在很多人学习的知识点开始转向传统文化,那些动辄拿出几句欧美名著来炫耀,或者在中文中加上几句英文的文章越来越少,文化的转向与传统的回归是可喜的,但是,为学而学,学了只是为了炫耀,学如蜻蜓点水难以深入的现象尤为重要。

浮躁是今人一个重要的标签!

任何一个人类种群对于自身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都是义不容辞的。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论是文学、艺术、绘画等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梁启超、王国维为代表的大家对于西方文明拯救中国的初衷到只有中国传统文化才可以救中国的反转;从严复翻译《天演论》宣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到晚年大力倡导儒学,认为“中国目前危难,全由人心之非,而异一线命根,仍是数千年来先王教化之泽”“觉彼族(西方国家)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而现在的很多人还停留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层面,未曾知道严复本人已经深深的悔过。记得辜鸿铭曾经说过:“自严复译出《天演论》,国人只知物竞天择,而不知有公理,于是兵连祸结。自从林纾译出《茶花女遗事》,莘莘学子就只知男欢女悦,而不知有礼义,于是人欲横流。”以前读过总觉其大惊小怪,现在读来才知道自己的浅薄。

一个社会的根基不论在什么时候,“礼义廉耻”是人们的道德行为规范。如果脱离了最基本社会公德的约束,终将沦为禽兽欢娱的天堂。我们曾经对于社会公德的教育只是浮于文字的游戏,而缺乏具体的、实质性的东西,因而造成了今人重财货轻廉耻的后果。重为轻根,静为躁君。人们自身道德修养当为重,而对于物质的享乐应为轻,轻重颠倒自然会扰乱人们的价值取向,人们之所以向钱看,努力的挣钱,是因为人们缺乏安全感,总认为,只有自己有了足够的钱才可以变得安全,岂不知,人是生活在一个群体当中的,只有这个群体的素质和修养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当人们都乐于遵守道德秩序的时候,你才会有安全感。

一个人的学习不是为了炫耀的,更应该是学以致用,提高自身的文化与道德修养,让自己变得完美,而不是借此学会媚上欺下,投机取巧。现在有很多人自作聪明,不是学以致用,而是片面的求取古文献的真伪,又犯了很多人犯过的错误:只有外国人认可的中国文化才是中国文化,否则,就是虚假的。缺少文化自信的人是悲哀的,而这样的人却自视甚高而感觉不到自身的卑微和无知!

现在网络上有很多文章是搜罗了很多的古诗金句,那样的不应该是文章,更应该是一个素材库。他们的目的不是借此提高自身修养,只是为了帮助人们“写材料”用的。或许还有很多人对于《论语》、《道德经》存有偏见,岂不知,其现实生活中很多语言与行为方式都源于其中,只是多年前舆论导向的原因,一旦说起“仁义礼智信”,人们就会认为是迂腐、封建的东西,当人的理智恢复正常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曾经的天真与无知!

对于现在依然无知无畏的人,两千多年前孔子与子贡就曾讨论过:

子贡说:“君子也有厌恶的人吗?”孔子说:“有让君子厌恶的人。厌恶专好散播别人过错的人,厌恶那些身居下位而诋毁在他上位的人,厌恶那些勇敢而不守礼节的人,厌恶那些固执果敢而不通情理的人。”孔子又说:“赐啊,你也有厌恶别人的事吗?”子贡说:“厌恶那些剽窃别人的成果而自以为知的人,厌恶那些把不谦逊当作勇敢的人,厌恶那些揭发别人的隐私而自以为直率的人。”

学习不是为了别人,只是为了让自己变得完美而已。孔子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