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 40 年裡重要的事?這個紀念改革開放的展覽提供了不常見的答案

什么是 40 年里重要的事?这个纪念改革开放的展览提供了不常见的答案

“請試試這臺電話。”

展廳裡的一位年輕志願者舉起黃色聽筒。這是臺老式轉盤電話機,機身是乳白色的,不過聽筒的接線和機身明顯斷開了。聽筒不響,她不太好意思。把機身挪開,底下埋著一個 MP3 播放器。

“好像又出了點問題。”調試了一陣,再遞過來時,“電話”那頭一個男聲說:“我太太在上海圖書館工作,對《二十四史》相當熟悉。八十年代沒有電腦,《二十四史》就像一部海洋,要知道第幾本在第幾層,要拿梯子去找的。”電話裡的人還特意提起,兒子如今在一家人力資源的外資企業工作。過去幾十年,外企和上海互相歡迎,上海人喜歡外企,覺得體面是很自然的。

緊接著這段獨白,是個女聲,嗓音吊得很高,講上海話,從剛搬進淮海大樓講起,那時電梯有三部,兩部載人,還有一部大的,專門用來倒垃圾。淮海大樓最早的名字叫恩派亞公寓,是 1930 年造的。這位女士入住時,公寓大概已經加建了一層,用來解決 1980 年代糟糕的住房問題。當時,上海的人均住房面積在 4.3 平米左右。

什么是 40 年里重要的事?这个纪念改革开放的展览提供了不常见的答案

兩段口述完結,“想再聽也沒有了”,另一位志願者老先生笑著說。他示意我這是個微型展覽,什麼都不會太多。

我同意他的看法。展覽還有點兒瑣碎,如同那臺道具電話不太流暢,但內容相當有趣。主題雖為“紀念改革開放 40 週年”,和今年遍佈全國的此類展覽卻完全不同。

展廳狹小,不足 20 平米,位於上海徐彙區東湖路 37 號,一個少見的五岔路路口。這裡過去是家輪胎店, 2017 年年底在一場聲勢浩大的舊城改造中被改成了一個展廳“衡復微空間”,此後每個月都有至少一場不同主題的展覽或活動在這裡進行,頗有街角沙龍的感覺。

什么是 40 年里重要的事?这个纪念改革开放的展览提供了不常见的答案
什么是 40 年里重要的事?这个纪念改革开放的展览提供了不常见的答案什么是 40 年里重要的事?这个纪念改革开放的展览提供了不常见的答案
什么是 40 年里重要的事?这个纪念改革开放的展览提供了不常见的答案

空間的外立面接近薄荷綠,和馬路對面另一棟同色系的住宅呼應,那是棟 1930 年建造的西洋式花園裡弄。這一側,挨著菜場,幾個男人正在摺疊椅上平躺開,納涼。他們抬頭就能瞧見外牆上的三臺電視,正播著 1980 年代經典電視劇《上海灘》的主題曲。

裡裡外外,展廳的電視一共 7 臺。這是展覽重要的部分。路過的人最先是被這些移動影像吸引來的。其中有 4 臺被用來播放從 1980 年代到 2010 年代的 29 段經典影像片段。

什麼是經典沒有一定的標準。策展團隊提供的影像名單裡出現了一些不那麼常見的答案。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動畫片《黑貓警長》名列其中。 1984 年《黑貓警長》在電視上播出了第一、二集,觀眾喜歡這位警長,但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還是中止了製作。這家成立於 1957 年的動畫製片廠是中國最老牌的一家,有一度,國內大部分的美術片都來自這裡。雖然“由國家撥款、下達生產指標” ,再由中影公司以固定價格收購影片,但動畫藝術家們總想做點兒不一樣的。美影廠 1961 年製作了《小蝌蚪找媽媽》,拿了幾項國際獎。古典的水墨風格,用在動畫上很新奇。動畫電影導演高畑勳說,他和宮崎駿都從中瞭解到留白的美感。

什么是 40 年里重要的事?这个纪念改革开放的展览提供了不常见的答案
什么是 40 年里重要的事?这个纪念改革开放的展览提供了不常见的答案什么是 40 年里重要的事?这个纪念改革开放的展览提供了不常见的答案

但在《黑貓警長》開播時,上海美影廠的好日子過去了。美影廠打算進行市場化轉型,但不確定是否應該“按件計價”,藝術家在創作上也有猶豫,要繼續強調“民族風格”嗎,還是直面迎戰在 1990 年代後大量引進的外國動畫?1987 年,《黑貓警長》重新開播。第四集《吃丈夫的螳螂》有巧妙的構思。每集結束,黑貓警長於片尾舉槍逐字打出“請看下集”。片尾的效果很好。但只播放到了第五集。停播原因眾說紛紜。一些人認為這可能和兒童影視作品審查有關,因為“警匪片”不可避免地會涉及到暴力和死亡。

1990 年代,上海美影廠還是出了一部成功的作品《舒克和貝塔》,但也有另一部上影廠的動畫《魔方大廈》在 1994 年播出後,中途停播。兩部動畫的片段都出現在展廳的電視屏幕上,毫無疑問《魔方大廈》更抓人。和鄭淵潔的原著比起來,美影廠的角色形象有野獸派的風範,整部動畫片都帶著一股反烏托邦的氣質。和《魔方大廈》相反,如今的動畫為了迎合小朋友(更重要的是他們的監護人)真是下了太多功夫。

什么是 40 年里重要的事?这个纪念改革开放的展览提供了不常见的答案
什么是 40 年里重要的事?这个纪念改革开放的展览提供了不常见的答案什么是 40 年里重要的事?这个纪念改革开放的展览提供了不常见的答案

展廳滾動播放的影像裡最多的是電視劇。國產電視劇在 1990 年代興起,起初是像《我愛我家》這樣的室內情景喜劇和一部收視率超過 90% 的倫理劇《渴望》。《北京人在紐約》的故事背景是 1990 年前後的出國熱潮。這三部劇的背後都有王朔,他擔任策劃或者編劇,王朔在 1980 年代到 1990 年代初寫了大量不那麼正經的小說,某種程度上他也改變了電視劇的腔調。

歷史劇很快發現了它的市場。《還珠格格》 1998 年上映,是戲說歷史和清宮劇熱潮裡的代表作。2002 年開播的《大明宮詞》製造了另一種神秘詭譎的宮廷氣質,臺詞極盡浪漫之勢,不過只此一部。兩部劇可以同時在展廳裡看到。

有一些歷史離得更近,是否能長播不衰還取決於如何敘述它。

展廳裡播放《孽債》的第一集。《孽債》在 1995 年播,和知青有關。 1960 年代因為“上山下鄉”運動到雲南的上海年輕人被稱為“知識青年”,他們在 1970 年代回城,但無法同時把孩子帶走。這引發了 1990 年代孩子從雲南到上海尋親的故事。

另一部展出的歷史劇《走向共和》處理一個重要但複雜的歷史時期,晚清到民國。劇集拍攝了 2 年,投資 4100 多萬元。導演張黎試圖重新討論歷史人物得失的努力很珍貴,李鴻章、袁世凱和慈禧的形象和官方的歷史敘述不同。不過,《走向共和》在央視一臺首播的收視率只有 3.1%。央視播出的版本刪減了部分情節,但還是不再被允許重播,只可以在發行影碟和網絡觀看。張黎在後來還導演了《大明王朝 1566:嘉靖與海瑞》,同樣是一部首播收視率低,但此後口碑不錯的電視劇。

什么是 40 年里重要的事?这个纪念改革开放的展览提供了不常见的答案什么是 40 年里重要的事?这个纪念改革开放的展览提供了不常见的答案
什么是 40 年里重要的事?这个纪念改革开放的展览提供了不常见的答案什么是 40 年里重要的事?这个纪念改革开放的展览提供了不常见的答案
什么是 40 年里重要的事?这个纪念改革开放的展览提供了不常见的答案什么是 40 年里重要的事?这个纪念改革开放的展览提供了不常见的答案

屬於 2010 年代的電視機正在播放《人民的名義》,這部在 2017 年首播的反腐題材電視劇同樣陷入了不能在電視臺播放、只可網絡上觀看的傳聞。不過,它的首播就創下了近 10 年國產電視劇的最高收視紀錄。在一些地方,起初它還是基層黨組織的“支部學習教育內容”。

選秀節目沒有被落下,在 2004 年到 2007 年有兩檔早期最出名的選秀節目《加油好男兒》和《超級女聲》。第一次選秀徹底告別了官方唱歌比賽的一板一眼,更娛樂也更民主。它們都推出了傳唱度很高的主題曲《年輕的戰場》和《想唱就唱》。策展團隊挑選了主題曲的演唱視頻,視頻裡這些年輕人頂著如今看來難以理解的髮型,也有人因為模糊的性別氣質受到熱捧。對觀眾來說,終於擁有了投票的權利,雖然只是在一場半真不假的競選中。如果你有留心,會發現如今的選秀節目中,“投票”在字幕裡只會顯示為“點贊”。

2007 年,中國國家廣播電視局頒佈條例,對此類選秀活動進行限制。

策展團隊對這些影像片段的挑選可能是無意識的,沒有過多的設計和考量。主牆上的 40 個詞條也一樣。策展人之一黃瀟穎說,他們選取的詞條可能缺乏代表性,只屬於策展團隊的個人經驗。黃瀟穎是一名建築師,策展團隊“織城網絡”只有 3 到 4 位核心成員,下屬於一個建築工作室梓耘齋,尚未獨立運營。

主牆上,40 個詞條被做成了 40 本老黃曆的模樣,一本印滿一個詞條。它們按照時間分成 4 個十年,同時分成了十個門類,包括衣、食、住、行,也包括文學、電影、電視、音樂、動畫和體育。儘管詞條的像素模糊,佈滿白點,但這樣大幅排開的效果很不錯。走進展廳的人最先聚到這面牆前,那位志願者老先生又會建議人們試著自己也寫幾個。

什么是 40 年里重要的事?这个纪念改革开放的展览提供了不常见的答案

策展團隊把這稱為“群策”。他們在老黃曆的上方留了一排空白處,等待新詞條加入。

訪客裡,有人表示很懷念百貨商店收銀櫃臺的滑軌收銀。他附上了一張模糊的臨時打印的照片,看起來是挺有趣,鋼絲上夾著一個信封,鋼絲的終點,是兩個人高的櫃檯。這種收銀方式在五六十年代才有,不過就在去年,又被上海的一家商場以懷舊的名義引入。

有人遺憾。“如果可以,2000 年,我也想在上海買套房。1990 年代,A 股市場肯定會從現在 2800 點衝上股瘋大時代。”“搶劫不如炒股。”他在最末寫道。

策展團隊提供的參考音樂裡有早年的《我的中國心》,1990 年代的校園民謠和新近流行的“彩虹合唱團”,群眾策展人們補充了周杰倫的《七里香》,並把《七里香》發行的 2004 年稱之為“一盤卡帶傳遍全班,用復讀機聽音樂的年代”。他們還介紹了一個 2001 年成立的上海話朋克搖滾樂隊“頂樓馬戲團”,和他們的代表作之一《上海童年》。這是個風格誇張、頗有爭議的樂隊,在《上海童年》裡,他們把上海七八十年代大大小小的事情唱了個遍。因為主唱的退出,頂樓馬戲團已解散。

2002 年值得紀念,“中國進入世界盃,至今為止中國最強的國家隊,那時在上小學,小組賽,第一場全校停課,電視轉播比賽,從此記住了哥斯達黎加這個名字。希望體育能有良性發展,希望可以在世界盃現場觀看國足比賽。”

體育也不全是國家至上的,它是商業和娛樂裡最讓人激動的一種。有人貼了一張姚明的標誌性大頭像:“實力加入火箭隊(或成為表情包)”。

什么是 40 年里重要的事?这个纪念改革开放的展览提供了不常见的答案什么是 40 年里重要的事?这个纪念改革开放的展览提供了不常见的答案
什么是 40 年里重要的事?这个纪念改革开放的展览提供了不常见的答案什么是 40 年里重要的事?这个纪念改革开放的展览提供了不常见的答案
什么是 40 年里重要的事?这个纪念改革开放的展览提供了不常见的答案什么是 40 年里重要的事?这个纪念改革开放的展览提供了不常见的答案
什么是 40 年里重要的事?这个纪念改革开放的展览提供了不常见的答案什么是 40 年里重要的事?这个纪念改革开放的展览提供了不常见的答案
什么是 40 年里重要的事?这个纪念改革开放的展览提供了不常见的答案

倒是沒什麼人提起文學和電影。策展團隊原先準備好的詞條裡有巴金的《隨想錄》,這是一本少見的反思文化大革命的書。“住了十載‘牛棚’,我就有責任揭穿那一場驚心動魄的大騙局,不讓子孫後代再遭災受難。”“我們自己‘吃’那一套封建貨色,林彪和‘四人幫’販賣它們才會生意興隆。不然,怎麼隨便一紙‘勒令’就能使人家破人亡呢?”

金宇澄的《繁花》裡也提到了這一段過去,上海的市井人情混在一場聲勢浩大的政治運動裡,在 1990 年代後也不得不和商業運動揉捏在一起。這部帶著強烈滬語風格的小說被策展團隊視為是 2010 年代文學的代表。

《戰狼》是這一時期電影的代表,它的票房紀錄至今沒被打破。中國式英雄電影在過去幾年改變了以往的史詩風格,想要塑造虛構的個人英雄。儘管傳遞的內容趣味完全不同,但在敘事、人物和電影工業上都越來越好萊塢。這些電影還喜歡設定跨國的背景,有異國情調。這麼做還有個好處,在激起國家主義情感這件事上常常事半功倍。

“改革開放”的主題起初沒有出現在黃瀟穎的計劃中。她負責衡復微空間的項目對接,並提前一個季度制定計劃。從 2017 年 11 月開始,展覽的更新頻率基本上在一個月。這些展覽不一而足。可能是建築學雜誌的回顧展,或者是插畫家的作品展,或者說讀書會和實驗戲劇,和針對兒童的藝術實踐。

什么是 40 年里重要的事?这个纪念改革开放的展览提供了不常见的答案
什么是 40 年里重要的事?这个纪念改革开放的展览提供了不常见的答案什么是 40 年里重要的事?这个纪念改革开放的展览提供了不常见的答案
什么是 40 年里重要的事?这个纪念改革开放的展览提供了不常见的答案什么是 40 年里重要的事?这个纪念改革开放的展览提供了不常见的答案

不過,“很難絕對地說,哪一種(展覽形式)就是最合適的。”

四個月前,空間所屬的湖南街道建議黃瀟穎把 7 月展覽的主題定為改革開放 40 週年。這是個計劃外的主題,不可避免地帶上官方宣傳的色彩,不過策展團隊打算還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來。黃瀟穎說,在展覽具體的內容上,街道沒有提供意見。

最終,整個展覽看起來最“宏大”的部分是一個被稱為“時光膠囊”的區域。打開標有年份的盒蓋,是一份名為《衡復日報》的報紙。這是份虛擬報紙,刊發當年發生過的大新聞。這被黃瀟穎視為改革開放紀念展覽需要的“一個框”。

什么是 40 年里重要的事?这个纪念改革开放的展览提供了不常见的答案

策展團隊本來想找到真實的老報紙。他們去了幾趟市圖書館,查閱舊報紙,但發現整個查閱系統只支持某個具體日期的報紙,沒有完整的電子存檔,故作罷,轉而依靠互聯網搜索。

這些努力找到的重要新聞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大。 2018 年 3 月 25 日的一則新聞討論的是湖南街道上的武康大樓——徐彙區政府正在實施“架空線”項目,打算清理武康大樓周圍的電線,但不是所有人都認可這種做法。

2010 年 5 月 31 日的這則新聞關於上海 64 條風貌保護道路,它們出於“歷史文脈”的考慮,而非交通功能的考慮,不被允許拓寬壓縮。展廳外的延慶路即為其中的一條。

1984 年的“報紙”寫著:“華亭路服裝市場:中華第一服裝街”,到了 2000 年 11 月 1 日的新聞裡,華亭路服裝街的帳篷式店鋪全部拆除。新聞裡說,它變得“優雅”了。

1992 年 1 月 18 日的“報紙”刊登了鄧小平的南巡講話:“誰反對改革就讓誰睡覺去”。

策展團隊本來還打算開展民間的照片徵集,但廣泛的徵集力不能及。他們在網絡上尋找一位藏品豐富的老上海人。宋志良因為證券分析在上海小有名氣,2010 年開始收集老上海資料。他在前期的微博溝通上就表現出對這個展覽的興趣。他來了幾趟展廳,最終宋志良提供的照片被做成兩本紀念相冊,擺在“電話”旁。

這一帶街區過去幾十年來的變化被投影到一堵牆上,在狹長展廳的盡頭。街區有大量的梧桐,從牆的頂部蓋籠下來,真有走在街上的感覺。

展覽的志願者說,和以往其它的展覽活動相比,改革開放的展覽吸引了更多的參觀者。她認為,這可能和展覽的主題有關,幾乎所有人都與之相關。

志願者老先生說,一到中午,在附近吃完飯的白領會把整個展廳擠滿。“老頭老太也來,他們就住這附近,看到這些,就是看到故土,覺得親切。”

題圖來自 豆瓣,Yiran DingonUnsplash(有剪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