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渠道投放的方法論,讓廣告費盡其所用

大家對信息流廣告相信都不陌生,你每天刷的今日頭條、貼吧都屬於信息流廣告,在互聯網廣告圈混跡的人就能輕鬆說出目前的TOP10的信息流投放平臺、廣告展現形式及投放策略,但要認清一個事實,我們真的會優化信息流廣告嗎?不同的數據變化下我們瞭解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嗎?

廣告渠道投放的方法論,讓廣告費盡其所用

在日常的投放中,很多SEM(搜素引擎營銷)的同學,在遇到投放數據不理想的情況,總是會習慣性的將始作俑者鎖定為CPC(按點擊付費)和CTR(點擊率),做出的方法就去調價,調價無效就換素材,再不行就新建計劃,然後不斷反覆測試。當然這個方法在一些情況下是有效的,但這個方法就一定是對的嗎?可以適用於所有的數據情況嗎?假設廣告投放最終考核KPI(關鍵績效指標法)為有效客戶獲客成本,競價方式為CPC,在投放中我們可以從媒體拿到的數據有當日展現量、點擊量、費用消耗,3個核心指標,現在我們可以開始逐一分析了。 

展現量:信息流渠道投放基本數據

展現量:很好理解,就是廣告的曝光次數,屬於投放數據的最基礎數據。

那麼,影響展現量的幾個因素是:

日預算:同類目裡面,如果A計劃日預算1000,B計劃日預算5000,那麼媒體會預判B計劃的流量需求量更高,會將更多的流量分配給B計劃讓其有足夠的空間展現廣告。

點擊率:直接影響展現量的核心數據,媒體運營童鞋的考核KPI核心是CPM(按千次展現成本)點擊率越高CPM越高,媒體自然分配更多流量。

相關度:媒體也是服務於人,媒體更青睞用戶喜歡的內容,核心的考核標準就是點擊率/訪問時長。

更新頻率:物料/文案更換頻率。一般超過一個月,用同一版物料,展現量/點擊率均會有明顯的下降。

歷史表現:賬戶生效時間、總體點擊率、投放時長、消費金額。

提出建議:保持穩定的曝光量,是保證投放效果的前提。媒體是否給予展現量,實際考核的其實是千次展現成本(CPM), 在投放素材符合產品受眾的前期下,儘量多測試,優化點擊率。

廣告渠道投放的方法論,讓廣告費盡其所用

歷史點擊率決定廣告計劃的質量度

點擊率(CTR):上傳多套創意,尋找高點擊素材。

影響點擊率的幾個因素:

渠道調性:投放內容與創意文案不宜太官方、太死板,結合渠道用戶使用習慣製作素材。

文案標題:在有效的閱讀時間內(3秒),有理有據的闡述文案,寫出能吸引用戶眼球的文案。

受眾定向:廣告受眾的精準度也是影響點擊率的一個重要因素,在工作中如果發現無論文案/物料怎麼調整,點擊率都上不來,後來才發現投放了大量與產品不匹配的人群。比如投放的產品為家庭裝修,我們在人群受眾設置了不限,那就會導致大量用戶對產品不感興趣而導致整體CTR偏低,這時就需要對受眾進行設置來過濾不相關人群,減少無效損失的同時提升整體CTR。

提出建議:好的物料可以大幅度提升廣告的CTR,同時CPC也會有明顯下降。最終優化整體ROI。

廣告渠道投放的方法論,讓廣告費盡其所用

清晰的出價策略

平均點擊價格(CPC):本月投放預算,提前規劃。

影響平均點擊價格的幾個因素:

競爭程度:當競爭對手增多時,大家為了搶佔更多的流量勢必會提升廣告出價,此時競爭對手的競爭以及自身出價的提升都會導致CPC的明顯上漲,比如雙十一當天,我們發現即使出價比平時高一倍,也無法獲得展現。

出價:出價一般比目前的CPC高於20%,主要是為了CTR有明顯下降時,CPC會自動漲上來保證CPM。其實CTR明顯上升,CPC也會相應下降。

提出建議:任何渠道開始投放都會出現ROI偏高的情況下,因為媒體賬戶也需要7—14天的賬戶優化。提高賬戶的質量度,你的賬戶質量度越高,你後期投放的成本就越穩定。

一樣的出價就能夠獲得更多的曝光。投放前設置好每天的預算,切忌投放幾天,感覺投放成本高,馬上就暫停廣告,經驗告訴至少要連續投放一週以上,數據才真正有參考價值。

廣告渠道投放的方法論,讓廣告費盡其所用

其他因素:投放、思考

投放策略:計劃質量度的優化,作為投放小夥伴的基礎技能,在廣告投放前就應該規劃好所有的影響因數,保持清晰的投放思路,不能盲目測試,每次優化都要找到核心問題點,才會事半功倍。

思考模式:利用80%時間思考策略,留20%時間去執行,才能避免淹沒在一堆瑣碎的事情上面。

廣告渠道投放的方法論,讓廣告費盡其所用

那麼,如何在流量越來越貴的2016年,能夠保持業績的持續增長?互聯網用戶量增長正在放緩,而流量獲取流量的成本越來越高,這在互聯網圈子裡已經是個公認的事實。而更恐怖的是,有些產品即使在流量持續增長的情況下,轉化率任然在持續下降。轉化率的下降,也帶來一系列反應,首先就是線上廣告投放預算縮減,意味著在流量越來越貴的今天,只能在有限的流量中深耕細作,不斷提高轉化率才有可能保持企業業績增長。

其實,能完整理解並執行,渠道選擇與優化,已經比絕大多數的投放人員都優秀了。分享的這些知識,都離不開營銷思維:內容製作——廣告投放——數據回收——調整優化。如果能補上對用戶的調查與理解,其實已經形成一個完整的迴路,足以不停的指導業務的前進方向。

--- THE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