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陈腐的经验,还是劝大家不要去海南炒房

以我陈腐的经验,还是劝大家不要去海南炒房

可能因为70后赶上了好时候,所以我们这代人多多少少都点有买房卖房的经验,往往还不止一两次。

我在海南待过七年,期间自己和帮别人参与过几次房产买卖,而且也赶上过海南地产的雪崩式坍塌以及莫名其妙的回潮,于是多聊几句,但要强调,不足为训。

我毕业刚去海南时,海口就象一个战场,到处是破败的烂尾楼,那时的房子大概什么价?

海口市中心明珠广场对面海口公园旁边的公寓,每套六十平米,黄金中的黄金地段,拍卖价七万。就是这个价也没人买,我和徐恺参加过几次拍卖,基本全是底价成交,买主也不是什么大富豪,许多都是来玩的外地人,我记得有个温州来海口玩的女大学生,一次就拿了十四万拍了两套公寓。

以我陈腐的经验,还是劝大家不要去海南炒房

我自己的房也不是从市场上买的,也是从法院买的拍卖房,一百四十平米高层电梯望海,均价也就是一千多,但我从法院执行庭法官哪儿拿到手续后,叫苦不迭,因为我拍的这套房在我之前一共有十几次交易,都没办过户手续,全都是在合同上签背书,由此也可见海南地产管理之乱。

但这一排排背书,似乎也是一个微型的海南楼市成长曲线。第一手,开发商卖出时,均价是四千每平,第二手,均价涨到了六千,第三手,均价涨到八千,第五手,均价涨到了一万,然后是一万二,一万四,紧接着,八千,六千、四千克,两千........,这一切都发生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

因为我有买房经验,曹雄买婚房时也请我帮他去盯一下,以免被卖家坑,他的房子在机场路,也是海口市中心,楼龄七年,也是不到一千一平米,算一下,虽然那时大家刚出来工作,收入都只有几千,但似乎房子倒也真不是压力,还是要感谢地产泡沫的破灭。

后来,我和老婆拿着闲钱不知道干什么,于是也跟风去买商铺,结果就不提了。总之,海南的地产我是最低价进去的,但好象到现在也没赚到什么,以至于我一个朋友想去海南炒房,我连连劝他别去,当然他没听我的,结果赚了大钱。

以我陈腐的经验,还是劝大家不要去海南炒房

我一个有钱的亲戚前几年也买了文昌的海景分时度假房,我们也去住了几天,但我觉得这儿前景不妙,因为在如此荒凉的地方也到处是楼盘,有时一片农田里孤零零的耸立着一栋什么配套都没有的楼房,给人一种不祥之兆。

我妈一个老朋友,春节给她电话说在海南喜得购房,我一问是在西部的九所,一个我这个海南通都没有去过的地方(当年国军黄金勘探部队每搭一个窝棚就叫几所,这是第九个窝棚所在地)。

我对来海南买房印象最深的一次在火车上遇到一对上海的老夫妇,男主人是海员有呼吸系统的职业病,儿子是公务员,老两口为了把上海的房子留给儿子结婚,于是来海南定居,但他们一直抱怨,虽然房子便宜,但海南的物价可真的比上海贵多了。

我一哥们,做基金的刘永本来和媳妇在海口买了套房,后来也赶紧出手了,据他媳妇说,破事太多了划不来。

或许因为我在海南的房地产没赚到过什么钱,所以一直不怎么看好海南地产,前车之鉴,当年历史给过海南机会,但所有的钱都进了地产,于是只留下了烂尾楼,挤出效应使其它产业失去了发展的机会,更大的可能是就业机会渺茫但生活成本高企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海南,那是对海南致命一击。

以我陈腐的经验,还是劝大家不要去海南炒房

我刚毕业时负责给几个老外工程师做翻译,他们告诉我船快到海口时,他们觉得这是一个和香港一样的城市,但在这里生活了一段时间后,他们才知道这里与香港的差距岂止五十年。

当然这是政府考虑的事,到了咱老百姓层面,我总觉得海南房产最大的问题还是不具备投资价值,投资有价值最大的基础是充分的流动性,海南的流动性繁荣是假象,如果只发展局部中心城市,或许还可以保持供需平衡,如果连兔子不拉屎的偏远地区都开始卖楼盘给外地人时,未来的问题远远比二十几年前的那场泡沫更严重,毕竟那时还是一个2 B 为主的市场,有调控和抗风险的能力,今天全是2C市场,结果只能是打落牙齿和血吞。

刚到海南时,有一个算命的和我聊,说中国象只公鸡,台湾 海南是两个鸡爪,但台湾是前爪,所以很稳,一直向前,海南是后爪,所以忽上忽下,零和博弈。

以我陈腐的经验,还是劝大家不要去海南炒房

作者简介:《消费者报告》创始人,本名王晓林,笔名王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