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软银一样的腾讯吗?

软银所在的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多年

互联网公司与中美压根不在一条水平线上。在国内,软银几乎没有什么快速增长的投资标的,反而在海外捞到了巨额宝藏,进而晋升为全球顶级投资公司;巴菲特创建的伯克希尔哈撒韦从收购纺织厂开始就自始至终都是价值投资的布道者,几乎从未下地干活,数十年来却依然保持着高水准的投资回报——可以说,软银、伯克希尔的基因就是「资本家」、「生意人」。

而腾讯不是

他创造了国内最大、全球第二的社交网络,他有着等同于中国网民的活跃用户数,无论过去人们如何唾骂、现在如何赞扬、未来如何看待,腾讯都应该是马化腾口中那个关注产品,重视体验,靠产品而不是资本去连接一切的公司。

中国需要软银一样的腾讯吗?

投资另一面

随着投资范围的扩大,被投企业与腾讯自营产品终究还是撕破了脸皮——今年2月,腾讯「立知」上线,是个典型的基于兴趣的信息流产品。当日,2016年接受腾讯投资的「即刻」发表声明,称此前腾讯应用宝以应用商店搜索内容外显合作为由谈过几次合作,甚至即刻提供了部分主体接口,而没想到腾讯转头就复制了一款竞品……随后或受迫内部压力,「立知」存活了不到12小时即下线。

腾讯的行业地位也直接造就了腾讯投资的强势姿态,在最近的一次国内互联网大型并购——美团27亿美元收购摩拜过程中,腾讯也被认为最重要的主导方,不但巩固了腾讯在美团的话语权,也直接排除掉滴滴以更高价格收购摩拜的可能,而滴滴则也是腾讯最重要的投资布局之一,这场交易完成后,美团与滴滴在出行领域针尖对麦芒的局势也基本形成。

事实上,今天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已经到了有机会与硅谷巨头们较量的阶段,无论腾讯还是阿里,更现实的理想远不该是成功转型,只求做个安静的投资家,用户们更希望自己每天使用数小时的产品以及这些耳熟能详的公司们,少些「买下整个行业坐收租金」的资本游戏,避免「二选一」似的内斗,最终用高质量的产品和技术去建立竞争壁垒,拓展全球边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