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家裡沒有廁所的長沙人都是去哪裡屙屎屙尿的?

40年前,家里没有厕所的长沙人都是去哪里屙屎屙尿的?

《織機街133號的故事》連載(10)

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前,城市普通居民的住房一般都沒有廁所,政府在大街小巷上分段建有公共廁所,供居民和路人使用。直到七十年代,新建的居民宿舍樓才開始在樓梯道的每層拐彎處建有男女各一個坑位的廁所。這在當時已經是很幸福的了——拉便不出樓,呵呵。

40年前,家里没有厕所的长沙人都是去哪里屙屎屙尿的?

當年都正街廁所就是在這裡,如今還是廁所,只是重新建了

靠近織機街133號大院的公共廁所共有3個,一個在都正街,一個在小瀛洲,一個在資興煤礦長沙辦事處(我們一直叫煤礦公司)。

都正街廁所大,男廁所有十幾個坑位,女的可能也有七八個坑位,但它離133號遠,對於應急,不是首選;小贏洲廁所和煤礦公司廁所距離差不多,但小贏洲廁所男女坑位都只有3個,早晚高峰期間一般都要排隊。煤礦公司廁所男坑位有6個,女坑位只有1個,這裡一般不排隊,但由於是單位廁所,外面的人去使用,進進出出的時候,要看單位人的臉色。所以,133號院的人如何根據所處時段、內急程度上廁所,也是一個學問。

40年前,家里没有厕所的长沙人都是去哪里屙屎屙尿的?

記得有天中午,我內急,跑到小贏洲廁所,進去一看,不妙,3個坑上都有人。我站在門口等了好幾分鐘,也沒有一個解完。一個蹬坑的叔叔看到我兩腳不停地抖動,內急憋得難受的樣子,便對我說:“你拉在小便池溝裡算了。”我一看小便池,裡面的確拉了幾堆大便,於是,蹬在小便池邊,總算解了急。從那以後,我就不去小贏洲廁所了,而是去煤礦公司廁所,哪怕有時候要看人家的臉色。

40年前,家里没有厕所的长沙人都是去哪里屙屎屙尿的?

上海馬桶

那時,有的家庭為了解決在家解手的問題,就在家裡置了馬桶。倒馬桶時間一般是在每天的黃昏時刻。這個特殊家務一般是由家裡的閨女承擔。一個擔子,一邊是馬桶,一邊是一桶水,水桶邊掛一個刷馬桶的刷子。

我家的馬桶由我姐姐負責倒。她經常邀上許家的美珍等一起去倒。許家的馬桶是從上海帶來的,體積比我們家的大,蓋子由圓環和蓋芯組成,使用時,只揭開蓋芯,屁股坐在圓環上。坐在這樣的馬桶上,當然要比坐在沒有圓環的馬桶上要舒適些。

40年前,家里没有厕所的长沙人都是去哪里屙屎屙尿的?

倒馬桶

黃昏,幾個姑娘大姐挑著馬桶,走著談著笑著,朝著小贏洲廁所走去,一路留下淡淡的臭氣,這是當年我們那小巷裡每天可見的一道風景。夏天,家家戶戶在外面吃飯。如果這個時候正好遇到她們挑著馬桶走過,大家都有一些尷尬。

40年前,家里没有厕所的长沙人都是去哪里屙屎屙尿的?

集中收糞

其實,就是在現在長沙的街巷,一些住在老屋的人家裡仍備有馬桶。據報道, 2017年8月,上海靜安寺街道轄區內的最後144戶居民,告別了手拎馬桶的生活。手拎馬桶現象成為現代化上海的回憶。可以預見的是,隨著長沙棚戶區改造的加快,人們大多都會住進新樓房,馬桶在長沙會越來越少,直至消失。長沙馬桶也將成為長沙人的記憶。

未完待續…

回顧前文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