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事件引爆网络,接种过的孩子该怎么办?

长生生物的疫苗问题,昨日(21日)引爆了朋友圈。

因接连被曝出的狂犬病疫苗百白破疫苗问题,国内疫苗企业长生生物公司陷入了深深的舆论风波。昨日(21日),一篇名为《兽爷 | 疫苗之王》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让疫苗话题再次引爆,与此同时,大家对国产疫苗的不信任感也达到了顶峰。

这两天,许多家长都在恐慌中翻找自家孩子的疫苗本,看看是否接种过长春长生公司的疫苗。

疫苗事件引爆网络,接种过的孩子该怎么办?

疫苗事件引爆网络,接种过的孩子该怎么办?

疫苗事件引爆网络,接种过的孩子该怎么办?

疫苗事件引爆网络,接种过的孩子该怎么办?

疫苗事件引爆网络,接种过的孩子该怎么办?

去年查出百白破疫苗不合格

8个月后又曝狂犬疫苗造假

事件风起于7月15日。

当天,国家药监局紧急发布通告称,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生产存在记录造假等严重违规行为,违法违规生产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

疫苗事件引爆网络,接种过的孩子该怎么办?

国家药监局已要求吉林省食药监局收回该企业《药品GMP证书》,责令停止狂犬疫苗的生产,责成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全面排查风险隐患,主动采取控制措施,确保公众用药安全。

当天,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也下发紧急通知,要求立即停止使用、就地封存该公司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并启动召回程序。7月16日,东莞市暂停使用并就地封存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上海同样就地封存长春长生狂犬疫苗。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7月19日晚间,长生生物发布公告称,其子公司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长春长生”,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上市公司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收到了《吉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决定书》。

决定书指出,长春长生生产的“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批号:201605014-01)“效价测定”项不符合规定。效价指标不合格,意味着接种后可能会影响接种儿童的白喉、破伤风和百日咳的免疫效果。

为此,对长春长生处罚是:

1、没收库存的“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批号:201605014-01)186 支。

2、没收违法所得858840.00元。

3、处违法生产药品货值金额三倍罚款2584047.60元。罚没款总计3442887.60 元。

疫苗事件引爆网络,接种过的孩子该怎么办?

这里需要划一个重点:这一批不合格百白破疫苗并不是新近才发现问题的,而是在去年11月的抽检中就发现了,只不过是在最近吉林省药监局才实施了行政处罚。当时这一批次的疫苗已全部销往山东,共计252600支,打入了25万多名儿童的身体。

需要留意的是,去年11月,被查出不合格的还有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批号为201607050-2的疫苗共计400520支,销往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0520支,销往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10000支。

据了解,百白破联合疫苗,是一种儿童疫苗。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百白破三联疫苗是指百日咳(P)、白喉(D)、新生儿破伤风(T)三种疫苗的联合制剂(简称DPT),它是由百日咳疫苗、精制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按适量比例配制而成,用于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种疾病。DPT是国家免疫规划程序中的疫苗之一,接种对象为(3~24)个月龄儿童,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居所有疫苗之首。

疫苗事件引爆网络,接种过的孩子该怎么办?

长春长生拥有多种疫苗

涉事狂犬疫苗销量占国内市场近四分之一

据长春长生公司官网介绍,该公司已拥有冻干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两个一类疫苗品种以及水痘减毒活疫苗、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流感病毒裂解疫苗、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等四个二类疫苗品种,是国内疫苗企业产品品类最为丰富的民营企业之一。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询长生生物2017年财报显示,其全资子公司长春长生目前主要在售产品包括:

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

疫苗事件引爆网络,接种过的孩子该怎么办?

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 (Vero细胞)

疫苗事件引爆网络,接种过的孩子该怎么办?

流感病毒裂解疫苗

疫苗事件引爆网络,接种过的孩子该怎么办?

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

疫苗事件引爆网络,接种过的孩子该怎么办?

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上市公司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南方都市报记者在深交所披露信息中看到,长春长生涉事狂犬病疫苗销量占国内市场近四分之一。

江苏市场上的狂犬疫苗还安全吗?

事件曝出之后,不少曾经接种过狂犬病疫苗,尤其是最近被猫抓狗咬正在接种狂犬疫苗的小伙伴们都比较担心。针对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江苏省疾控中心免疫规划所专家近日集中解答了这些问题。

从2006年开始,我国已对全部上市疫苗实施批签发制度,即对每批疫苗出厂上市或者进口时进行的强制性检验、审核。在这种制度要求下,企业生产的每一批生物制品,都要经抽样、送检、资料审核及检验合格之后,才能上市。检验不合格或者审核不符合规定的,不得上市或者进口。

目前江苏省内各地的疫苗都是通过批签发检验、审核合格后,经正规渠道统一招标采购,才能配送到各接种点供大家注射接种。

对于已经接种过长春长生狂犬病疫苗部分剂次的,按照《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等要求,没有完成全程接种程序的,可以选用同样采用“五针法”的其他厂家的狂犬病疫苗,

按照0天,3天,7天,14天,28天各接种1剂疫苗的程序,完成后续剂次接种。

多地就疫苗问题给出回应

北京:

据北京日报“长安街知事”报道,北京市不少曾接种过狂犬病或白百破疫苗的公众纷纷表示担心,不确定自己接种的疫苗是否是长春长生公司生产的产品。对此,记者今天采访了北京市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两个涉事疫苗北京都没有,公众可以放心。”

疫苗事件引爆网络,接种过的孩子该怎么办?

湖南:

据长沙晚报报道,湖南省省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科长、主任医师张淑君就近期“长春长生人用狂犬病疫苗”热点问题答复称“湖南境内没有涉事疫苗。”

疫苗事件引爆网络,接种过的孩子该怎么办?

河南:

据大河网报道,17日早上,河南大润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润生物)负责人称,他们公司负责长春长生疫苗在河南的推广、代储和代运,7月15日下午5时,他们已经通知到河南区域所有在用长春长生狂犬病疫苗的县级疾控中心,要求暂停使用、就地封存所有长春长生的狂犬病疫苗。

截至17日中午12时,河南全省上报封存的长春长生狂犬病疫苗数量是141380.8人份(每人份是5支),据估,这占到长春长生狂犬病疫苗河南市场总量的90%以上。

疫苗事件引爆网络,接种过的孩子该怎么办?

上海:

据上海疾控,目前,上海已全面停用长春长生生产的狂犬病疫苗。进一步的消息,需等待国家药监部门和疫苗生产企业的后续通知。

疫苗事件引爆网络,接种过的孩子该怎么办?

四川:

据成都商报7月22日报道称,四川省卫生计生委疾控处相关负责人表示,问题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已全部实施召回,并未进入社会,而问题“百白破”疫苗由于四川省在疫苗招标采购中没有涉及相关批次的疫苗。

......

疫苗打还是不打?

破碎的信心怎么拾起?

长春长生等国内排位靠前的疫苗生产企业被曝出诸多问题,动摇的是人们对国产疫苗的信任。不过,是否就因此干脆不打疫苗呢?

当然,不能因为某些公司某些批次疫苗出现问题,而“因噎废食”,这样伤害的是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历史上,在英国就曾发生过大范围的“疫苗抵制”,结果无一例外地导致疫情的爆发。

今年正好是我国实施免疫规划政策40周年。国家卫健委相关司局负责人毛群安介绍,通过40年的努力,实施免疫规划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000年,我国实现了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2014年,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0.32%。2017年,甲肝报告发病率由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前的5.98/10万降至1.37/10万,降幅为77.1%。多种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和食品一样,疫苗也存在一定制备风险,在生产、运输、储存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问题疫苗”。

疫苗需要打,但是疫苗事件发生之后,如何打,怎么打,变成了很多人忧愁、担心的问题了。

事情发酵至此,已然不是一家长生生物的事情了。疾控专家们最担心的事情出现了:在朋友圈,很多朋友都晒出了询问进口疫苗的情况,在一些社交网络上,也有些人也在质疑接种疫苗的必要性了。

有朋友评论说,多年来,国产疫苗积攒的一点点信任正在被摧毁。

有人做出了对比,与国外的药企尤其是生产疫苗的企业做出了对比,他们相关此类的报道非常少,即便是报道出来了,也会看到随之而来的重重的惩罚。

2018年1月份,菲律宾卫生部部长杜凯提到:“根据流行病学部门1月10日发布的登革热观测报告写道,有17个案例中,其中有4人是因登革热休克而死。” 赛诺菲登革热疫苗不得不退还未使用的疫苗货款,并退还第四季度收取的8700万欧元的费用。2月5日菲律宾众议院举行了关于登革热疫苗事件的第四次听证会,期间有议员询问菲卫生部官员,赛诺菲公司是否负有刑事责任。

而在日本,有企业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其造假、制造伪劣产品的企业代价非常高,比如一旦发现造假伪劣产品,企业负责人被罚没得几乎倾家荡产,而且不准再进入这个行业,所以其国人们对自己国家生产的东西信任度很高。

多位此前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指出,在质量监管方面就应该向日本等国家学习,应该对故意造假等行为给予重罚,并且入刑。有关注此次疫苗事件的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以此前刚公布的长生生物百白破处罚为例称,344.28万元,这种涉及人命安全的处罚,相对银行金融业处罚而言也是非常轻。

与药物不同的是,因为疫苗是起着预防的作用,是否起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有的信任只能建立在疫苗本身合格上,所以这道关卡如何把握,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此次即将破碎的信心又将如何拾起?

媒体四问:

长生生物百白破疫苗旧案

(1)为何时隔近9个月才公布处罚决定?

中国之声记者昨晚多次拨打吉林食药监局多位负责人电话,均无人接听、或挂断了记者来电。

(2)问题疫苗去哪儿了?

处罚决定书中写道,没收库存的剩余疫苗186支。但在库存之外,已有252600支问题疫苗销售到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这些疫苗去哪了?中国之声记者昨晚试图就此询问山东食药监局有关负责人,没有得到答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方面则表示,周一再考虑就相关问题作出回应。

(3)长生生物是否有所隐瞒?

究竟公司何时停止了百白破疫苗的生产?公告没说。昨天晚间,长生生物方面对外电话也均无人接听。

(4)吉林省食药监局处罚是否过轻?

多位法律界人士告诉中国之声,在现有法律框架内,三倍处罚的确已是“从重处罚”;至于是否“情节严重”,认定存在难度,暂无证据佐证涉事百白破疫苗造成了较大影响。不过,他们也同时表示,我国目前对于类似违法违规行为处置较轻,警示不够。

人民日报评论:

一查到底,方可纾解疫苗焦虑

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评论”今日(7月22日)发表题为《一查到底,方可纾解疫苗焦虑》的评论文章,节选如下:

疫苗事关生命健康,质量安全容不得半点瑕疵,不能有一点侥幸。此次疫苗事件引来广泛关注之后,很多人在朋友圈晒出自家孩子的疫苗接种记录,可见公众对此事高度重视,也再一次提醒相关机构加强监管、提醒相关企业不要触碰“红线”。

构建“疫苗信任”,要“两只手”共同发力。一方面是,政府机构在疫苗生产、使用上的监管,需要更有力,对非法的生产经营行为“重拳治乱”,如果处罚只是“雨过地皮湿”,就形不成教训、也够不成震慑。同样重要的是,企业不能为了追求利益,把儿童的健康和家庭的幸福当做谋取非法利润的代价,“喻于利”的企业必须守住起码的道德底线,不能赚带着血的黑心钱。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监管部门,都必须以“敬畏生命”为信条,以更严格的生产标准、更严厉的常态监管、更严重的违法处罚规范行业发展,保住公众对疫苗的信任。

对于问题疫苗,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每次事件中找到问题的根源,否则就会陷于“亡羊补牢”的被动之中。从这个角度看,问题的出现,也是改革的契机。在疫苗的生产、销售过程中,是不是还存在监管漏洞?如何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链条监管,形成疫苗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如何加强处罚力度,让企业不想、不能、不敢有违法行为?不仅要严肃追责涉事药企,更要规范市场秩序、完善监管制度,避免类似事件再次上演。

疫苗事件引爆网络,接种过的孩子该怎么办?

来源: 扬子晚报 综合 整理自扬子晚报记者 杨彦)、南方都市报(nddaily,记者:吴铭 阳广霞)、南方+(记者:李秀婷,通讯员:粤康信)、中国之声《新闻纵横》(庄胜春、杨钧天、徐菁)、人民日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