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墨脱:一场生死之路的旅行,探索秘境之中的圣地!

墨脱,中国徒步路线之首,一个莲花绽放的圣地。

一个人带着对这块境地的向往踏上征程,尽管遇上同去徒步的驴友,但仍会对未知心生胆怯。一个人迷失在原始森林里,经历各种险恶的挑战,体力与意志在崩溃的边缘挣扎,爬升绝望坡而不绝望的磨砺……最后成功到达终点——墨脱,我为它感动,被它净化。

徒步墨脱:一场生死之路的旅行,探索秘境之中的圣地!

翻越高山垭口雾里看花

第一站行程:拉萨—八一—派镇(HB3170M)—松林口(HB3750M)—多雄拉雪山(HB4225M)—拉格(HB3250M)

徒步:30公里

注意事项:此路段,下午1点钟之前必须翻越垭口,否则起雾后易迷路

探访墨脱,一直是我梦寐以求的事。8月30日的夜晚,我独自搭乘一辆货车前往派镇。到达派镇已是深夜,唯有星光闪烁。我沿着山路往上走,等待着去往松林口的卡车经过。刚上坡时,一群狗吠声此起彼伏,我独自行在黑暗中,内心的恐惧远无限放大。就连远处旗子的影子都能幻想成某个不怀好意的坏人。最后我选择在派出所的门口度过一夜。

次日,天色渐亮,我站在山上,山下是整个村庄,远处的雪山慢慢地被覆上了金色的光芒,日照金山!激动不已,观望了好一会又继续安静地行走,等待着大卡车。

徒步墨脱:一场生死之路的旅行,探索秘境之中的圣地!

终于等到一辆卡车,车上有11人,9名徒步者, 2名背夫。想到有这么多人和我一起探索墨脱这块神秘之地,心里有了底气,轻松些许。一个小时后下车,徒步墨脱的征程正式开始。今天要翻越海拔4225米的多雄拉雪山,多雄拉雪山每年只有几个月可以攀登,道路是由背夫和马匹长年累月踏出来的石头小路,翻越雪山的危险性很大,只能下午1点前必须到达垭口,因为垭口之处会起大雾,甚至风雪交加,即便是经验丰富的老背夫也会迷路。

清晨,路边的植被还沾满晶莹剔透的露珠。上山的路全是乱石子,易崴脚。天气尚好,没有积雪,山下阳光普照。空旷山坡上,千山万壑之中,狭长的碎石路点缀其间,山体险恶,云峰缭绕,带着对多雄拉雪山的敬畏,我们伴着清晨清新的空气开始爬升。道路不是很清晰,我们趁体力尚好,选择了走陡峭的路,来节省时间,连走带爬地向垭口迈进。背夫们非常厉害,一路小跑,很快就追赶上来,我紧随其后。

徒步墨脱:一场生死之路的旅行,探索秘境之中的圣地!

越往上走,雾气慢慢开始凝聚、升腾起来,渐渐地阻隔了前方的景色,透过迷雾依稀看到冰层在附近堆积得很厚。不知不觉到达垭口,GPS显示海拔4225米。垭口全是雾气,此刻我不知山下景色如何,朦朦胧胧,有种雾里看花的感觉 。我放下背包休息,风轻轻拂过,舒服轻松了不少,但凉意马上侵袭而来,背起背包,即刻准备下山。

下山比上山还要危险,这种危险不是迷路般返回原地重新再走的危险,而是一不小心,跌下悬崖、滑落瀑布危险。路全是石头土路,异常陡峭、狭窄,随时可能跌落下去,摔得粉身碎骨。待到雾气逐渐散开,我清楚地看到草地如织,溪流如画,干净、清新,这一块未曾被踏足的净地闯入眼帘,四周是巍峨的山峰,还有一条飞流直下的瀑布。

徒步墨脱:一场生死之路的旅行,探索秘境之中的圣地!

踩在石子上,我硬着头皮小心翼翼地往下走,那些细小的碎石很易踩滑,这条路上很多溪水经过,落石、塌方比比皆是,有些路段需跨越塌方才能度过。行走的时候必须先试探,因为碎石松滑,一不注意就易摔倒。在一个拐弯处,一块墓碑上写着“纪念墨脱英雄黄春燕”。这仿佛在提醒我自己,一定时刻小心。即使万分注意,在经过一个大瀑布的时候,我还是滑倒了,险些跌落万丈悬崖,惊出一身冷汗,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好不容易下到坡地,走一段平缓的路段后,又是石子路,没有一寸路段走得舒服,以为到底了却没有,这路下坡似乎没有尽头,走完一个又一个,每段下坡路后,出现在眼前的平缓都是假象,背夫说,翻越过前面的那座山,才能抵达拉格。

徒步墨脱:一场生死之路的旅行,探索秘境之中的圣地!

穿越原始大森林险迷失方向

第二站行程:拉格(HB3250M)—汗密(HB2240M)

徒步:28公里

注意事项:只要不在森林里面迷路,几乎是没有难度的

清晨的拉格,恰似一块被时间遗忘了的隐地。森林中雾气弥漫,一幅山水画就此铺开。草地潮湿,大家用胶带把脚和腿绑好准备出发。由于担心海拔不断下降,温度不断升高,于是天色微亮,我们便出发了。

没走多远,曾经我幻想过无数次的秘境,隐约地出现在周边,似仙境,只有大自然的味道,未曾沾染任何人间气息,这样一个梦中境地突然出现在眼前,不免驻足。

徒步墨脱:一场生死之路的旅行,探索秘境之中的圣地!

渐渐的天气变得恶劣,下起毛毛细雨,雾气上升,能见度变低,这样的天气非常不利于今天的行程,因为我们即将进入茂密的原始森林。假如一个人行走在这里,会迷失,这种迷失的感觉十分真切,因为看不到前方,仿佛行走在一个偌大的草原上,很多石头堆砌着,只听到瀑布哗哗的水流声。

进入森林后,我的担心变成了现实,一位大哥因腿受过伤,落在了后面,前方的朋友不知已走到何处。随着对森林深入,路况越发难走,在繁杂的森林里面甚至不知道外面天气的变化,相机上面凝结了一层水珠。原始森林里雾气越来越大,雨水多,难以侦测前方的状况。茂盛的植被让人应接不暇,人类的活动痕迹太少,那些参天的树木,红色的树,丛林深处开放的野花,或是依附在树木之上的苔藓都在疯狂地生长。

徒步墨脱:一场生死之路的旅行,探索秘境之中的圣地!

越来越窄的乱石路,冰川的融水在这些石头中间流过,石头上还布满了苔藓。穿越河流后闯入森林的心脏,就必须与它的威严作勇敢的较量。这里的原始森林遮天蔽日,古树名木、蕨类、奇珍异果、稀有野生花卉随处可见。拉格客栈的老板还说,森林中还有对人类具有攻击性的巨蟒、熊等野生动物,随着路程越走越深,内心也越来越慌张。

一边疾步行走,我一边留意着身边的事物,出了一片森林,听到湍急的溪流的声音,以为可以看到瀑布、小溪或是河水,但经过一块空旷的草地,下一个坡后又进入了森林,不断循环,森林、草地交换,我又与队伍脱离了。

徒步墨脱:一场生死之路的旅行,探索秘境之中的圣地!

这次徒步墨脱不只是一次徒步,更像是一次冒险,一个人走在原始森林里的烂泥路上,只能踩在石头上,没有石头可踩,便踩旁边的草丛,以免陷入烂泥中。我在一个树木断裂的地方,走错了路,立马调头,这样的情况不能盲目前行。

慢慢地听到远处传来了“哗哗”的声音,想到昨天客栈老板说,森林里面有狗熊,不免心里一惊。过了森林,到达一块空地,看见前方有新伐的木材在搭建房屋,原来是山民们在劈柴,野兽呆在山上,不会轻易下来。

徒步墨脱:一场生死之路的旅行,探索秘境之中的圣地!

拐过一个弯,碰见几个门巴汉子,他们告诉我,我离前面的朋友还有半个小时,不得已,我又得小跑。这里的路、风景、植物都在不断变化着,如果拿雨崩和墨脱相比,墨脱更适合徒步者挑战。

下午1:34,我终于到达客栈。

经历塌方老虎嘴天险磨炼身心

第三站行程:汗密(HB2240M)——背崩(HB900M)

徒步:38公里

注意事项:可以用崩溃来形容这段路,惊险万分

夜晚听见下暴雨,第三天的行程异常艰难。而我也知道,接下来不管多危险,我都会迎难而上。

清晨,我们进入热带雨林,看到的是整片芭蕉林,还有其他阔叶植物。路况还好,今天不用爬坡。走着走着,无数硕大的乱石挡住了我们的去路,巨大的塌方区赫然出现在眼前,整座山体半壁轰然坍塌,泻入峡谷的深渊。山间的小路被乱石淹没得无影无踪,随时有石头掉落,要经过塌方区只有沿着背夫在乱石上踏出的便道快速通过。

徒步墨脱:一场生死之路的旅行,探索秘境之中的圣地!

石碎土松的情况下,过塌方区精神必须高度集中。上面是随时可能滑落的山体和落石,下面是随时松脱的乱石和万丈深渊。每向前一步,都要有足够的勇气。这里一到雨季就会塌方不断,危机四伏,大规模的塌方时有发生,往往路一断就是几天甚至十几天无法通行。

我小心翼翼地踏在松石上面,看着下面湍急的河流,脚颤抖不止,我只得精神集中在每一步之上。过了塌方区,卸掉装备,发现腿上好几处在流血,可能是被碎石划破了。

这时候,天又开始下雨了,我们开始通过从多雄拉雪山到墨脱最为艰险的路段——老虎嘴。老虎嘴是当年部队在万丈绝壁上用炸药炸开的一条便道。一侧是外突岩壁,一侧是绝壁。背夫告诉我们,在这里掉下的马和背夫不计其数;曾经有一位驴友经过时,不慎掉入深渊……

徒步墨脱:一场生死之路的旅行,探索秘境之中的圣地!

下着雨,走在石子路上面不免担心滑落,旁边的峭壁不时有水滴落下,地形、气候等各种危险的因素交合在一起,已经到了最关键,最危险的时刻,我只有勇敢地继续前行,没有后路。提心吊胆地迈出每一步。同行的彭大哥说地上的这些石头是玉石原石,只可惜在这险崖之上,无人开采。

下山比上山难,尤其是在这种不是道路的道路上下坡,踩在石头之上随时都可能滑下悬崖。冒着随时塌方的危险迈开脚步,终于下完坡,稍作休息后继续前进。

我们顺利地到达了一号大桥——阿尼桥,因年久失修,曾有马因为踏空而掉入多雄拉河。下午1点的太阳直射,异常闷热,我汗如雨下,二号大桥在一个小时之后到达,大桥破烂不堪,因长期被雨水浸泡,中间有些木板已经断裂,我扶着旁边的绳子小心地经过,生怕一不小心,踩断了木板,就此丧命。江水呈现出碧蓝的颜色,就像一块碧玉般干净透亮,但疲惫不堪的我已无暇顾及这些美景。

徒步墨脱:一场生死之路的旅行,探索秘境之中的圣地!

走过去不久,手机突然响起,终于有信号了!我赶紧给家里报个平安,过了这个点,又将与外界失联。一个岔道后下坡,到达三号大桥,原本预计下午3点到达背崩,但时间已过,还有一段路程。前面的路走得艰辛,过了大桥,到了背阳的一面,没有了毒辣的阳光直射,路似乎也平坦了许多,途中了经过不少银带一样的瀑布,云在山中飘,水在山中流,恍若仙境。

快到达背崩了,在看到清澈的多雄拉河与汹涌的雅鲁藏布江的那一刻,我的内心被深深地震撼,两条颜色不一的河水就此融为一体。前方又是塌方区,跨过塌方区,终于看到了解放大桥,与前面三座大桥相比,它气势雄伟,下面是浑浊的雅鲁藏布江,江上还有一座有意思的藤网桥,杨辉麟对此有文著记载:雅鲁藏布江像一条放荡不羁的蛟龙,从甲马央宗奔流而下,穿恶谷落险滩,数曲数折,横贯令人生畏的墨脱。横跨在雅鲁藏布江上的德兴藤网桥,已经成为了一处风景名胜,因为它是至今保留在雅鲁藏布江上的唯一一座藤网桥,所以就更令人景仰。

徒步墨脱:一场生死之路的旅行,探索秘境之中的圣地!

我以为过了解放大桥就能到达背崩,但却看到依旧是陡峭的山坡,我临近崩溃,这是一个连续上坡,在体力严重透支的情况下,还要继续爬坡!已是下午6点了,太阳依旧暴烈,我迈着沉重的步伐,边走边用毛巾擦拭脸上的汗水,用意志力强迫自己前行。

到达背崩,我直接在第一家旅馆住下。放下行李,直奔到前面的瀑布下冲凉。

冲刺颠簸土路 绝望坡不绝望

第四站行程:背崩—墨脱

徒步:38公里

注意事项:出发前补充盐分,绝望坡极度消耗体能

清晨的背崩是小说中才会出现的村庄,炊烟袅袅,村民们或在田野劳作,或坐在一起谈笑风生,一个清净的地方,有着大把不失欢乐的好时光。

由于前几天的劳累,很多驴友选择包车前往墨脱,只剩下我和龙文大哥坚持走完最后的路程。

早餐之后天已大亮,我们出发才知道这段路是必须早起的。从客栈上到山坡,赏整个村庄的清晨,雾气弥漫在村庄周围,房屋、稻田在云雾中显得那般脱俗,这里就能看到心中的莲花了。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地方,即使每天都有游客来此惊扰这片净土,但日复一日,图终究也不曾改变什么,依旧保存着最初的那分纯净。

徒步墨脱:一场生死之路的旅行,探索秘境之中的圣地!

上午的这段时间,气温不算高,昨夜我将背包交给驴友包车带走,轻装上阵,想着马上要到达墨脱,这个神秘的目的地,心中不免欢乐,行走的速度自然也轻快了些许。

这里的芭蕉树比昨天多了很多,看着树上挂着的芭蕉,仿佛已经尝到了它的滋味。我们快速行走,愉悦的心情坚持到了近11点。阳光开始毒辣起来,龙文大哥的脚昨天已经起泡了,而今天虽说道路宽敞许多,但依旧是石子路,走在上面还是硌得慌。就算我们是每个小时5公里的速度前行,也要行走差不多8个小时,而此时,我们才走了不到一半,后面的路程,只会更加艰难。

徒步墨脱:一场生死之路的旅行,探索秘境之中的圣地!

我们坚持走到一个阴凉的地方稍作休息,这个时候,后面跟上来一个徒步者,他也坚持走最后的路程,而且背着一个大背包。他没有休息,持续前行,我俩休息得差不多后,也起身追赶他。

烈日当头照,找不到可以遮荫地方,我们只有马不停蹄地继续赶路,到达下一个村庄时,发现一位坐车去墨脱的大哥在此休息。原来,他因受不了汽车的颠簸毅然下车徒步。这条高低不平的碎石路,急转弯很多,坐车也难受。

过了2个小时,我被太阳烤得实在受不了,突然发现前面有一个木屋,以为离墨脱不远了,但转过弯之后,发现那里只是一块芭蕉种植地。在芭蕉树底下,我们碰到了坐车去墨脱的朋友,原来汽车抛锚了!他们虽是在休息,但也是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个个汗如雨下,衣衫湿透。而我们也是满脸通红,汗流浃背。

徒步墨脱:一场生死之路的旅行,探索秘境之中的圣地!

河对面有一个村庄,我再次以为那就是墨脱县城,但仔细一看,只是一个村庄,完全没有县城的样子。过了这个地方,终于看到上坡了——绝望坡!看不到墨脱,想着我马上就能到达山顶能看到莲花盛开的墨脱。烈日削减不了我们前进的动力,疼痛也暂且放一边,无论体力,还是意志此刻都已经到了极限。每当看到前面有转弯的地方,多么希望墨脱就出现在眼前,但那都只是自己的幻想,一个弯,一个坡之后看不到任何尽头,但希望总在一个个拐角处,绝望坡而不绝望,是该有多强大的毅力才能坚持下去。

到达山顶突然看见山的那边有房屋,这给了我们很大走下去的希望。“看山跑死马”说得不错,在历经一个个转弯和上坡之后终于看到了经幡,我一直认为经幡就是成功的象征,冲刺时表现得异常雀跃,忘记了脚上的伤痕与酷辣的骄阳,意志支撑着身体疯狂地奔跑起来,前方就是胜利。

3:30到达墨脱,我累倒在宾馆的床垫之上。此时的墨脱是一朵隐秘盛开的莲花,是我在经历各种磨难痛苦之后还能坚持初心,不管不顾走下去的纯粹的支撑,墨脱啊,我为它感动,被它净化。

徒步墨脱:一场生死之路的旅行,探索秘境之中的圣地!

Tips:

墨脱:在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毗连印度,在藏语中意为“隐秘的莲花”,境内主要有门巴族和珞巴族,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整体都在墨脱县。藏在大山里的墨脱只有在夏秋冰雪融化的季节里才能与外界相通,因此成了西藏最神秘的地方之一,它是一片未被开发过的处女地。

徒步墨脱,在中国十大徒步线路排行第一位,从原始森林到雪山草地,从高山峡谷到铁索吊桥,行走在其中,可领略丰富多样的原始风景。

徒步装备:登山杖、冲锋衣(抓绒,可御寒)、冲锋裤、头灯、护膝、户外袜等。

​文、图/粟健,来源《西藏旅游》杂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