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宜居城市到底啥樣?——墨爾本兩年生活親體驗

該項指標比較綜合,包括9個小項:氣溫和溼度、氣候適宜度、政治腐敗、社會開放程度、審查制度、體育活動、文化活動、飲食、購物方便程度。筆者主要談談與切身生活相關的幾個方面。

墨爾本是典型的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乾燥,冬季寒冷潮溼。由於氣候乾燥,很多長期生活在澳大利亞的朋友都受乾眼症和花粉過敏性鼻炎的困擾。氣溫方面,墨爾本晝夜溫差較大,天氣轉變十分迅速。上午晴空萬里,下午就可能電閃雷鳴加冰雹。夏季偶爾會有極端炎熱的天氣出現,但降溫通常很迅速。冬季綿長多雨反而比較難熬。由於距離南極臭氧空洞較近,墨爾本的紫外線指數非常高。即便如此,澳大利亞人仍喜歡在太陽下暴曬,因此該國的皮膚癌患病率是全球最高的。對於氣溫等指數,單從數字上看,墨爾本溫度較為適宜(圖1),但總體而言,這裡的氣候並不是特別宜人,這也是很多在墨爾本久居的人最愛吐槽的一點。

世界最宜居城市到底啥樣?——墨爾本兩年生活親體驗

圖1 墨爾本氣溫數據

政治方面,澳大利亞在全球打擊腐敗印象指數的排名較高(2016年排名第13[2]),說明其政治較為清廉。當地對多元文化的包容程度也比較高。2017年末,澳大利亞進行了一場關於婚姻平權的全民投票運動。這場運動在澳大利亞引起了非常廣泛的關注。澳大利亞是主要發達國家中遲遲沒有通過同性婚姻的國家,主要是因為保守人士的強烈反對。2017年9月開始,政府宣佈將在11月通過郵寄選票的方式爭取全民對同性婚姻的選舉。如果同意人數過半則將同性婚姻合法化。因此,從9月開始,墨爾本很多店鋪甚至一些居民家裡都在顯眼的位置張貼了“vote yes”的海報。除了同性戀人士的努力,不少異性戀人士也願意為同性戀人士的婚姻自由爭取利益。最終結果是同性婚姻順利通過立法院批准,澳大利亞成為全球第27個允許同性婚姻的國家(圖2)。在澳大利亞,性取向、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的選擇都是被尊重的,這也是澳大利亞社會開放程度較高的一種表現。

世界最宜居城市到底啥樣?——墨爾本兩年生活親體驗

圖2 墨爾本市民在州立圖書館前為通過同性婚姻集會

資料來源:http://edition.cnn.com/2017/09/04/asia/australia-same-sex-marriage-explainer/index.html

墨爾本是澳大利亞乃至全球有名的體育之都,著名的網球四大滿貫賽之一澳網公開賽和一級方程式每年第一站的澳大利亞大獎賽都在墨爾本舉行。而澳大利亞本國最重要的體育賽事之一——澳大利亞足球總決賽(AFL)和墨爾本盃賽馬節都在墨爾本舉行。事實上,墨爾本早在1956年即舉辦過奧運會,並且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同時擁有五個國際級體育場館的城市(圖3),豐富的體育文化活動為體育迷長年提供著各類盛宴。除了高水準的專業體育賽事,墨爾本的社區公園大多為普通居民提供著豐富、日常的運動設施:慢跑徑、網球場等等。

世界最宜居城市到底啥樣?——墨爾本兩年生活親體驗

圖3 墨爾本體育中心大大小小數個運動場

墨爾本也是澳大利亞的文化、藝術和時尚中心。在墨爾本經常可以體驗到豐富的文化藝術活動。維多利亞州立美術館經常提供高質量的文化藝術展覽。館內除了有免費的常設高質量藝術品,不同時期還會舉辦主題性的特展。筆者曾觀摩過安迪·沃霍爾的藝術品展和凡·高的畫展,展品質量和布展水平都非常棒。

在戲劇、音樂等文藝表演方面,墨爾本有多座劇院、音樂廳等提供較高水平的文藝表演。然而,在墨爾本,藝術不光是在陽春白雪的殿堂裡花高價才能欣賞到的風景,社區裡也有自得其樂的平價演出(圖4)。此外,墨爾本街頭藝術表演的水準也非常驚人,特別是在著名的伯克步行街和南岸濱河步道,街頭藝人的水準能達到專業級別。這是因為在墨爾本進行街頭表演需要向政府申請執照,該執照需要通過當地社區居民的投票認可才能獲得。政府根據表演水準安排藝術家的表演場地,使街頭藝術也能成為靚麗的風景線。此外,在墨爾本舉辦的藝術文化盛事還有國際電影節、春季時裝週、國際藝術節、作家節、知識周、音樂周、墨爾本國際喜劇節等等。通過對一系列重要文化、體育和休閒娛樂活動的有效組織,墨爾本已經成為國際著名的旅遊目的地,為居民和遊客提供全年無休的文化娛樂體驗。上述的這些活動大多集中在CBD組團及周圍。體育場館和藝術場館都距離市中心很近,並且大多位於濱水地帶,具有良好的景觀價值。

世界最宜居城市到底啥樣?——墨爾本兩年生活親體驗

圖4 社區級別的音樂會

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為墨爾本帶來了各式各樣的美食文化,再加上本地的新鮮食材,墨爾本一直享有美食和咖啡之都的稱號。在全球範圍非常火爆的星巴克在墨爾本卻不太常見,因為咖啡文化已經在墨爾本根深蒂固,是構成墨爾本的特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遍佈大街小巷的咖啡館對咖啡都有很高的追求。墨爾本當地人對咖啡的熱愛也非常好地反哺著咖啡文化。

4 教育

教育這一大項包含私立教育的可達性和質量以及公共教育的指數。因為筆者在墨爾本讀博,對於當地中小學等基礎教育不甚瞭解,而國民素質往往是教育水平的重要表現,因此筆者從國民素質角度出發討論討論教育問題。

在國內,我們經常會面臨行人與汽車爭奪路權的問題。在墨爾本,令筆者印象最深的是,絕大多數轉彎的汽車都會自動避讓行人。有時候,作為行人的筆者還未走到人行道,而已經開到人行道的車主會友好地擺手,示意行人先走。這與國內一些迫不及待要轉彎或者開過行人道的車主非常不同。

由於澳大利亞地廣人稀,即使在墨爾本這樣的大城市人口密度仍然很低。日常生活中很少會跟其他行人產生肢體接觸,也很少會因為自己的行為影響到周圍人。在類似車站、超市或者公共交通工具上,如果有互相妨礙的行為發生,雙方都會友好地道歉。在墨爾本還有個感覺就是大街上的垃圾桶非常少,如果產生了垃圾經常要拿在手上或者裝在包裡好一陣子,以至於經常隔很久發現揹包的側兜還裝著之前的垃圾。即便如此,也很少看到行人隨手扔垃圾,所以墨爾本的街道保持得很乾淨。在商場等公共場合的扶梯上,行人會自動靠左站立,空出右邊通道給時間緊急的人。這些細節都反映出當地居民較高的教育素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