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要來A股上市了,老郭想要的轉型不過是宿命?

富士康要來A股上市了,老郭想要的轉型不過是宿命?

鄉親們,我可想死你們了。

新年開工第一日,小俠在此祝大家狗年旺旺,萬事如意。

01

船大掉頭難,勞工代工之王還是機器人代工之王?

《MIT科技評論》公佈了2017年“全球50大最聰明公司”主要考察該公司的科技領軍能力及商業敏感度這兩大主要維度,需要做到“高精尖科技創新”與“能夠保證公司利益最大化的商業模式”的完美融合。

按照MIT的預測,50家入選者將在未來有機會成為主導行業的公司。

榜單不以公司的市值或名氣作為參考,而以“擁有真正的創新技術,以及實用又野心勃勃的商業模式”為評選標準,還會給每家入選公司作相應的點評。

而富士康在該榜單中排名33位,MIT科技評論點評認為它“中國製造業正發生變化的趨勢,大量使用機器人代替人工,其中一家工廠削減了6萬個崗位。”

郭臺銘接受訪問時表示:“變成聰明的企業不是我變聰明瞭,而是我們的員工變聰明瞭。”

富士康要來A股上市了,老郭想要的轉型不過是宿命?

他指的員工,我想,大部分不是指流水線上的“張全蛋”和“小姐姐”們,指的是那些可以替代人工的工業機器人。

富士康要來A股上市了,老郭想要的轉型不過是宿命?

富士康要來A股上市了,老郭想要的轉型不過是宿命?

2011年富士康曾經雄心勃勃地宣佈三年百萬機器人計劃,推行機器人計劃則是富士康飽受社會輿論指責有關。

自2011年開始,郭臺銘就多次在公開場合表態,將率先使用機器人代替部分工人從事單調重複、簡單又危險的機械式工作。

2013年初曾一度短暫停止招工,直至後來發現機器人並不能在裝配的上百甚至數百道工序中順利完美銜接完全取代人力,實際效率並非太理想,“大躍進式”的機器人計劃才不了了之、

曾有受訪問的富士康的一位中層稱,機器人只能用於生產線上的前端工作,而富士康的核心是後端的組裝,機器人實際上能替代的工序不到50%。

富士康要來A股上市了,老郭想要的轉型不過是宿命?

富士康隨後宣佈跟谷歌聯合研發工業機器人,2017年宣佈與羅克韋爾自動化的合作,2018年大力投身於AI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發。證明富士康並沒有放棄其機器人之夢,反而在此道上越走越遠。

富士康要來A股上市了,老郭想要的轉型不過是宿命?

整個鴻海集團全球擁有超過120萬名的員工,而大部分皆是每道生產組裝工序、每條身產線上進行機械重複日夜勞作的工人,大部分在中國。

曾經,中國的廉價的勞動力、人口紅利讓富士康帶上了全球代工之王的王冠;

如今,勞動力短缺,面對不可逆轉的路易斯拐點,不斷上漲的人力成本,真正讓富士康體會到“欲戴王冠、必先承其重”,船大不好掉頭,重碼下注機器人及人工智能,是掙扎?還是服從趨勢?是路徑依賴還是另闢蹊徑?

富士康要來A股上市了,老郭想要的轉型不過是宿命?

在我看來,富士康在革命,開始對自己動手術動刀子了,如同郭臺銘一樣,本身是一個極度矛盾體。

要改天換命,就得敢叫日月換新天,也得願賭服輸吧!

一端是“傳統”的郭臺銘,一端是“新興”的馬斯克,製造業的革命,放不開,得不到。

02

焦慮或是危機感?

富士康的思維方式是嚴格的精益製造與嚴苛的成本控制,業內稱為“赤字接單、黑字出貨”,即以低於競爭對手的價格接受訂單,通過採購、製造、營銷各個環節的努力,壓縮和節省成本,仍以競爭性價格將貨交給客戶。

報表出來,別人認為沒有利潤的,在富士康就能做出盈利。使用軍事化式的管理,極強的紀律性與執行力,“長官”代替了“領導”,富士康把這種管理模式和盈利模式做到了極致,也做到了盡頭!

鴻海集團(2317.TW)2016年營收出現負增長,為上市19年以來首次出現的狀況,即使在遭2007-2008年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也沒有陷此困境。毛利率的下滑的大趨勢使得淨利潤增長放緩至2%以下。

富士康要來A股上市了,老郭想要的轉型不過是宿命?

富士康要來A股上市了,老郭想要的轉型不過是宿命?

富士康要來A股上市了,老郭想要的轉型不過是宿命?

面對營收與淨利雙殺,郭臺銘焦慮了。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這是業務過度依賴於蘋果的後果。

“成也蕭何敗蕭何”道理誰都懂,2011年極具危機意識的郭臺銘就已經開始計劃通過分拆旗下10家子公司掛牌上市。

一方面,維持住母公司鴻海集團的每股淨資產的上升,起碼能讓賬目看起來美一點,內涵價值更厚實點,以方便轉型路上的必要時發債發股融資;

另一方面,大面積分拆上市能使得子公司能在市場上融到資金獨立發展,不用母公司輸血,這樣有利於鴻海集團能最大限度地騰出資源,大手大腳地投出資金,建立新的資產。

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樹倒猢猻散”、“火燒連環船”的道理,各大子公司業務皆互相關聯,牽一髮而動全身,從分拆的案例的股價走勢來看,結果也許並不理想。

但開弓沒有回頭箭,2018年富士康股份(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已經決定在A股市場進行IPO了,目前正處於證監會反饋狀態。

富士康要來A股上市了,老郭想要的轉型不過是宿命?

富士康要來A股上市了,老郭想要的轉型不過是宿命?

不擅於使用職業經理人的鴻海,讓投資者放不下心的就是其企業繼承人的問題。

美林(臺灣)前研究主管程淑芬(Sophia Cheng)表示,判斷臺灣企業業績的一個主要標準就是創始人對下一代繼承者的培養情況。這個問題在鴻海更是顯得撲朔迷離,是的,守業要有人,長期的轉型之路更得後繼有人啊,畢竟,能否兌現都是存在於未來!

鴻海在可見可預見的視野,把有潛力有未來的都做了。分拆子公司和大量投資未來企業股權,讓鴻海看起來更像轉型為一個投資集團。做很多事,跟把很多事做好,是不同的概念和層次。

對未來的焦慮,首富們的“投投投”和“買買買”是從來沒變過的!只有偉人才知道自己是走在什麼道路上,普通人不都是使用導航麼?面對未來,也許馬雲和孫正義,跟沒有互聯網思維的郭臺銘,都差不多的。

有人說,相由心生。知道自己在幹什麼會幹得好時,人會意氣風發!迷茫之時,多憔悴!我相信的。

富士康要來A股上市了,老郭想要的轉型不過是宿命?

富士康要來A股上市了,老郭想要的轉型不過是宿命?

現代心理學家說,所謂宿命,不過是一種強迫性重複的表現。如今的鴻海,是重複,還是創新?

03

富士康的IPO之路

對於富士康股份申請在A股IPO之事,那些只盯住財務報表只看著某項數據就開始噴富士康的,只能說不甚懂代工業務的性質。

富士通工業互聯網公司(富士康股份)的原註冊資本僅為1.3億元,註冊資本變更為177億元,暴漲了136倍。

學過會計的朋友就知道,資本對應資產,這是大幅注入資產的行為,這樣的報表跟2016年、2015年間的數據,又有什麼好比較的嘛。

新注入資產後合併報表帶來的結果是資產負債率提升到81%,那能上市融資不就降下來了麼?截至2017年底,富士康股份總資產1486億元,總負債1204億元,富士康股份計劃發行10%的股份,即17.73億股,融資272億元人民幣。發行股份後,資產負債率將下降至68.5%。

大家有沒有留意到一家A股的上市公司叫安彩高科(600207),自富士康公佈IPO在A股上市的消息以後的交易日連續一字板漲停,為啥會出現這種市場現象呢?就是因為安彩高科的第二大股東:富鼎電子科技(嘉善)有限公司,富鼎電子的實際控制人為臺灣上市公司鴻海精密。

安彩高科自2015年富鼎電子入主後已陸續把殼給“洗”乾淨,也就是說,富士康股份在A股市場是橫豎也要上市的,IPO若不行就可借殼上市。

富士康要來A股上市了,老郭想要的轉型不過是宿命?

富士康要來A股上市了,老郭想要的轉型不過是宿命?

富士康要來A股上市了,老郭想要的轉型不過是宿命?

熟悉蘋果產業鏈的人就會知道,富士康位於鄭州的基地已經成為生產蘋果手機的主要設施,全球蘋果手機大約一半都產自這裡。富士康股份旗下的重磅子公司的鄭州富泰華、河南裕展均為製造蘋果產品的重要工廠。

單是這兩家子公司的合計總資產已超1000億,合計貢獻淨利潤超21億,佔當期淨利潤總額的13%。在蘋果業務上“薄利多銷”的策略並沒有改變。

富士康要來A股上市了,老郭想要的轉型不過是宿命?

據招股書披露,富士康股份擬在A股上市募集的272億資金,其中擬投向河南的包含6個智能製造項目,全與高端手機制造及組裝相關,總投資102.8億元,佔全部募投項目的37.79%。

在智能製造新技術方面,又投入了51億來提高智能手機機構件的生產質量和效率。手機構件產能擴建又投入了35.4億。皆以富泰華、裕展為實施主體,在兩者身上合共投入約189億,佔全部募資比例的69.5%。

看來未來數年富士康的業績預期估計還是要指望蘋果的新產品的暢銷!

富士康要來A股上市了,老郭想要的轉型不過是宿命?

富士康要來A股上市了,老郭想要的轉型不過是宿命?

富士康要來A股上市了,老郭想要的轉型不過是宿命?

另外,擬募集的272億中約93億元投向富士康股份計劃轉型的業務方向。簡單說,拿到的錢約七成投到生產,餘下三成用於提高智慧,也尚算合理。

富士康要來A股上市了,老郭想要的轉型不過是宿命?

富士康要來A股上市了,老郭想要的轉型不過是宿命?

值得重點關注的是,2017年歸屬母公司的淨利潤158.68億元,按富士康股份生產製造的20萬員工算,人均貢獻淨利潤7.9萬。而從現金帳看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高達220億,可近似地看作人均工資成本,(以全體員工算)約8.1萬,這樣就得出一個模糊的全景圖,富士康股份每請一個員工,所付即所得(近乎)。

將來,如果說通過改造升級後,沒有在這個指標上得到明顯的突破,那都是瞎扯蛋的。

所謂的宿命,不過是孫悟空以為能逃出如來五指山

富士康要來A股上市了,老郭想要的轉型不過是宿命?

04

這是尾巴

儘管富士康嫁來A股,已有點“人老珠黃難上妝”的味道。

網上流傳著很多分析認為富士康股份若在A股成功發行上市,將是稀缺的標的。

而大家知道麼,母公司鴻海集團在臺灣市場的估值才不超過12倍。對此,給我的感覺,好比去電影院,看到了一個引人入勝的戲名,和一段剪接過的精彩預告片,總會吸引消費者把全價的電影票給付了。

把轉型的預期都打滿了來發行,那走出電影院撕票罵爛片的事,還遇得少麼?更何況富士康現在是一出投資額巨大的超級商業大片,很多人以為富士康已經不是富士康,其實富士康還是富士康。

富士康要來A股上市了,老郭想要的轉型不過是宿命?

還是衷心希望,把工業時代下的組織大規模代工做到極致的富士康還能一路順利。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郭先生能問心無愧、不留遺憾地盡力把鴻海集團及富士康發展成為自己心中最想要的狀態,不再依賴於某個企業某個產品的。

在轉型路上少點坎坷,畢竟牽動的是很多的員工及家庭的心,鴻海發展到今天這麼大,已經成為了一個要負擔起社會責任的企業,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嘛。

所謂宿命,不過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