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发家史与淘宝两大未解之谜

阿里巴巴发家史与淘宝两大未解之谜

01

写在前面

如今的阿里,时不时会成为媒体的讨论热点,阿里能够从一个被大家定义为“传销”的公司,到现在互联网巨头,在它成长的路上经历了哪些关键时刻?

接下来要说的,可能是你以前不知道的细节!

02

诚信通

阿里巴巴最早启用了两个域名,一个是 Alibaba.com.cn ,一个是 Alibaba.com 。前者内部习惯上叫「中文站」,后者在内部称为「国际站」。

最早的阿里巴巴网站,其实是一个 BBS 加上一个首页,产品雏形确实比较简陋,现在看起来不可思议。但是,在那个年代,算是比较有效的形态。

两个网站中的中文网站流量更大,用户主要是国内中小企业的业务员和部分老板。国际站是个英文站点,主要面向国际用户。

这两个站点做的都是 B2B 的生意。在中国互联网的草莽年代,诚信是个大问题,但是也给阿里巴巴带来了商机。

中文站的收入来源之一是卖「诚信通」。其实就是卖一个「执照」。买了「诚信通」服务,阿里给你做第三方认证,主要是核验一下公司的营业执照一年 2300 元。这个业务在当时占营业收入 20%~30% 。

阿里巴巴发家史与淘宝两大未解之谜

销售方式主要是通过销售打电话。今天,有人说阿里早期本质上是个电话直销公司,这话也不算错。

当时阿里的电话销售团队占公司员工数一半还多。小侠的一个同学在2013年的时候还在诚信通的客服部打电话卖诚信通,跟卖保险的工作内容差不多。

03

中国供应商

当年的额阿里另一个收入来源是「中国供应商」的服务费。

这项服务推出其实比诚信通还早。从最开始一万多年费起步,等到 2005 年前后的时候,已经是 6 万到 8 万之间,客户数量差不多 1 万出头,这就是几个亿人民币的收入。

从销售模型上看,免费客户,诚信通客户、中国供应商客户,形成了一个销售漏斗,不断进行高净值转化。

尽管这样,当时整个互联网都不相信阿里巴巴这家公司能赚钱,都说这肯定又是在吹牛。

听过“中供系”,对中国供应商会有一定的了解。

简单的说,中国供应商的服务就是卖流量。

买这个服务的,是做出口生意的中小外贸企业。这些企业没能力在国外宣传自己的东西,阿里说,你交一笔服务费,就可以把你的产品介绍放到网站上来,我们帮你在国外宣传,老外就能看到。

采取的产品形态非常简单,就是给企业一个专门的页面(从技术上看还不如个人主页复杂),可以放上去一些商品介绍,而且,还有数量限制。要想上传更多,可以买更高一档的服务。这个服务,在内部简称「中供」,在当时占营业收入的 70% 左右。

阿里收了「中供」的服务费后主要是在海外做广告,买流量,做 SEO,当时阿里可能是中国互联网公司在海外拿到最多流量的。

当然,这些总体上花不了多少成本,只要做到客户觉得有效果,有海外商家询盘,做到一个正反馈,达到某种平衡就够了,不会无限制的去买流量做广告。至于网站流量什么,一直都不大,不用投入太多软硬件成本。阿里可能是把流量价值变现得最好的公司。

中供的客户客单价高,只通过电话销售的话术没法奏效,还需要销售一个一个去线下拜访客户。这些销售团队扎根长三角,东南沿海,硬生生拿下了中小企业外贸客户市场。

阿里巴巴发家史与淘宝两大未解之谜

当时阿里的 COO 是李琪,做技术出身。阿里从规模很小的时候,就上了 CRM(自己开发的),要求销售必须详细记录客户拜访的信息,做不到就罚款。从这一点看,阿里能成功也是有其必然性。即使是到了今天,又有多少销售型的公司能抓住 CRM 的价值?

04

找一群素质一般的人做对的事

阿里销售之所以这么强,主要是找对了一群素质一般般的人。并不是不尊重这只团队,而不过是实情而已。

马云也曾开玩笑说「街上只要会走路的人,不是太残疾, 我们都招回来了」。

首先是,要控制人员成本,如果都启用高学历的,早就倒闭了。

再有一点是,当时行业里,做得好的销售人员,大多有阿里巴巴不能忍受的问题,比如要回扣。这样的「聪明人」阿里是不想要的。

阿里为什么要价值观,要塑造公司文化,这样的一群人,不进行整齐划一的思想改造是没法让公司运转下去的。

阿里巴巴发家史与淘宝两大未解之谜

阿里的公司文化建设,有很大一部分是学习了 GE。这跟关明生的加盟有直接关系。关在 GE 工作过十多年,把 GE 管理上优秀的经验带到了阿里,某种意义上,也起到「教练」的作用。在当时的互联网公司里,还是很超前的。

阿里巴巴发家史与淘宝两大未解之谜

▲关明生

阿里收购雅虎中国,可以说震惊了整个行业。当时媒体都不怀好意的说,怎么可能是雅虎中国被收购,明明是雅虎收购了阿里巴巴,阿里巴巴这是出于面子上的好看,说是收购了雅虎的中国业务。

这个收购解决了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孙正义的软银从淘宝退出了部分股权,淘宝变成了阿里巴巴的全资子公司。软银从这笔交易里套现了 3.6 亿美元。

现在评价这个收购,有的结论是不准确的,比如,有人说阿里从此得到了雅虎中国的技术和人才,从而为淘宝、支付宝的腾飞奠定了基础,这是纯属胡扯。

客观的说,技术和人才都得到了一些,但实际起到的作用有限,在雅虎中国折腾搜索的那几年里,不少「聪明人」不看好雅虎和阿里,被挖走了很多。后来进入到阿里体系里的,也就是广告团队(阿里妈妈)实打实的拿到了一些人才。

05

淘宝诞生及两个未解之谜

对淘宝而言,现在仍然有两个疑问没能得到好的解释:

第一个就是马云怎么会有这个神来之笔,决定创建淘宝网。最初给他灵感或是启迪的是谁?是马云自己?还是孙正义?

第二个问题是,淘宝创建初期,为什么要搞得如此神秘?阿里现在会把淘宝的创建讲述得非常有故事性,然而,如果当初不秘密进行,会怎样呢?

同样是淘宝创建的这一年,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时间影响了阿里巴巴,那就是「非典」。阿里巴巴巧妙地把「非典」对阿里巴巴的影响变成了某种叙事,甚至变成了「史诗」。

其实,现在想起来,那一年的互联网公司,哪一家没被非典影响呢?只有阿里巴巴,把这个事件变成了公司文化的一部分。

阿里巴巴发家史与淘宝两大未解之谜

当然,支付宝对淘宝的助攻也是功不可没。为了解决信用问题,阿里祭出了「担保交易」。

支付宝和淘宝互相促进,在那几年迎来了指数级的增长。

外界对支付宝最大的疑问是,支付宝靠什么赚钱?

依靠利息赚钱的说法是早些年最流行的说法。然而事实是,当时支付宝没想好怎么赚钱,而支付宝的利息,实际上也没有多少钱,那点留存资金无疑是养活不了支付宝的,而且资金也不能随便挪用。

等到推出「余额宝」,才真正的解决了这笔资金怎么赚钱的问题,余额宝当然是一次业务上的创新,但这种创新是监管层面给的空间。

问题来了,当时支付宝最担心的问题不是怎么赚钱,而是央行什么时候发第三方电子支付牌照。

那几年,几乎任何关于牌照合规的事情,在内部都得严肃对待,紧张了几年,牌照终于发下来了,没想到,一发就发了一大堆,各种利益关系雨露均沾。好在是,终于松了一口气。

06

如有神助

2007 年,阿里巴巴 B2B 业务,在香港上市。

实际上,在那一年年初公司年会上,马云就说过:未来几年,经济形势不好,阿里要过冬了。

可以说,阿里巴巴 B2B 业务选了一个最佳的时间点上市。这是又一次神来之笔。

阿里巴巴发家史与淘宝两大未解之谜

阿里的故事未完待续,不定期更新,请多关注。

内容整理自:小道消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