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走了,仰望星空的人,成爲了星空

霍金走了,仰望星空的人,成為了星空

史蒂芬·霍金的觀點塑造了現代宇宙學,激勵了全球數百萬名讀者。

2018年3月14日,史蒂芬·霍金於劍橋的家中逝世,享年76歲。

對於這個當代最傑出物理學家的離開,有人稱之為人類一個黃金時代的結束。也有人說,他只是脫去了肉體凡胎,飛向了群星。

霍金走了,仰望星空的人,成為了星空

還記得2016年4月12日,霍金開通新浪微博首次發博,僅5個小時就有上百萬人關注。看上去只是一個簡單的數字,實際卻表達著人們對一個科學巨人的崇敬。

1942年1月8日,霍金在英國牛津出生。他的父親是畢業於牛津大學的熱帶病專家,他的母親曾在牛津大學任教,家庭氛圍對他產生了不小的影響。1959年,17歲的霍金進入牛津大學,攻讀自然科學,隨後轉入讀劍橋大學,研究宇宙學。

霍金走了,仰望星空的人,成為了星空

▲年輕時的霍金

霍金對世人產生的巨大力量來自他的堅強意志。

霍金教授的孩子Lucy、Robert 和 Tim在霍金的去世聲明中寫道:

“我們親愛的父親今天去世了,我們深感痛心。他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也是一位非凡的人,他的工作和成就將會留存多年。他的勇敢和堅韌,他的才華和幽默激勵了全世界的人們。他曾經說過,‘如果宇宙不是你所愛的人的家園,它就不是宇宙。’我們將永遠想念他。”

ONE

10件你不知道的霍金軼事

01

霍金 21 歲就被診斷出患有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漸凍症”)。醫生預計他只能活兩年。但他活到了76歲。

02

霍金在牛津的成績不太好。他曾經告訴牛津的學位審查員,如果他們給了他一等學位,他就會轉到劍橋去攻讀他的博士學位。而如果只拿到二等,則要留在牛津。牛津於是頒給了霍金一等學位。

03

霍金長期以來一直使用輪椅,還曾在學校舞會中開著輪椅跳舞。

04

霍金愛講冷笑話。他的好基友、學術夥伴彭羅斯經常被他的笑話冷到。

05

霍金的一系列發現讓他在1974年的時候入選英國皇家學會,那時候他才32歲。坐上此位的包括艾薩克·牛頓、查爾斯·巴貝奇(差分機設計者)和保羅·狄拉克(量子力學的奠基人)

06

《時間簡史》(A Brief History of Time)一開始的名字叫《時間短史》(A Short History of Time)。出版社編輯建議改名,之後在暢銷書排行榜上呆了史無前例的237周。

07

霍金差點在80年代就死掉了。1985年,在去歐洲核子研究委員會(CERN)的旅途中,霍金被感染送往醫院。他病得很厲害,但後來一次氣管切開術挽救了他的生命。不過他之後不能再說話了。

08

霍金後來的妻子伊萊恩·梅森是他的護士之一,而這名護士的前夫設計了霍金輪椅上使用的語音合成器。

09

霍金喜歡和物理學家打賭,且經常輸。他曾和戈登·凱恩打賭不會發現希格斯玻色子,但2012年的發現打臉了,輸了100美元。

10

霍金曾客串過多部電視劇,曾經出現在《辛普森一家》中,並且還在電影《星際迷航:下一代》中和愛因斯坦、牛頓一起玩撲克。還有《生活大爆炸》。

TWO

宇宙學界的傑出人物

霍金的成就並不僅僅因為他的天才。在牛津讀本科三年級的時候,霍金總計已經工作了1000個小時。

霍金走了,仰望星空的人,成為了星空

▲霍金(最右)在牛津期間做舵手。圖片來源:A Pondering Mind

霍金的第一次重大突破發生在1970年,當時他和羅傑·彭羅斯將黑洞的數學運用到了整個宇宙中,並表明在我們遙遠的過去存在一個奇點,一個無限彎曲的時空區域:“大爆炸”的起點。

他關於黑洞輻射熱量的提出,引發了現代宇宙學當中最有爭議的討論之一。

霍金提出如果黑洞可以消散成放射池,那麼在它存在時所有進入其中的信息將會全部永久消失。這與量子力學的一個最基本的定律相矛盾,許多物理學家都不認可。霍金開始尋求更常見的、不難理解的解釋——信息被存儲在黑洞的事件視界中,並在黑洞輻射時被編碼回輻射。

霍金走了,仰望星空的人,成為了星空

▲1962年,霍金在牛津畢業時的照片。圖片來源:DailyMail

霍金的一系列發現讓他在1974年的時候入選英國皇家學會,那時候他才32歲。五年之後,他擔任了劍橋大學的盧卡斯數學教授,這是英國最受人尊敬的職位,霍金在此職位三十年,後來成為理論宇宙學中心的研究主任。

1974年,霍金繼續發展了他的“黑洞”理論,認為黑洞不斷釋放質量並且蒸發。對於一個太陽大小的正常黑洞來說,它蒸發需要的時間比宇宙的年齡還要長。 但在它們生命的盡頭,會以驚人的速度釋放熱量,最終以百萬噸級氫彈的能量爆炸。

霍金的開創性貢獻一直持續到20世紀80年代。宇宙膨脹理論認為,剛誕生的宇宙經歷了一段驚人的擴張時期。1982年,霍金率先證明了,物質分佈的微小變化是如何引起星系在宇宙中的擴散。在這些微小的漣漪中,誕生了我們所知道的恆星,行星和生命的種子。

但是最後是《時間簡史》讓霍金一夜之間成為科學明星。這本書 1988 年首次出版,在暢銷書排行榜上呆了史無前例的237周。它印成各種語言,賣出了1000萬本。

科學價值也許沒有完美的評估尺度,但霍金獲得了愛因斯坦獎、沃爾夫獎、科普利獎章和基礎物理獎。 然而卻沒能受諾貝爾獎青睞。

THREE

輪椅上的無限人生

對於高知名度的科學家來說,聲譽總是伴隨著爭議出現。人們對他的私生活充滿了極高的興趣。

1994年霍金與第一任妻子簡·懷爾德結束了25年的婚姻,最終走向破裂;1995年霍金迎娶伊蓮,但這段婚姻在維持了11年後也走向破裂。

兩段失敗的婚姻成為霍金身上的“黑點”。

霍金走了,仰望星空的人,成為了星空

▲霍金與第一任妻子簡·懷爾德

步入晚年,霍金經常用聳人聽聞的預言刷存在感,比如“地球毀滅論”及“人類生存危機論”。

2010年,霍金警告說,人類在努力與外太空其他生命形式建立聯繫時應當謹慎小心,因為我們不能確定他們是否會對人類表示友好。如果我們是這個星系中唯一的智能生命體,我們應該確保自己得以生存和延續。但面對地球的有限資源和呈指數形式增長的人口數量,我們長期生存的唯一機會不是留在地球,而是向外太空尋找出路。

在AI不斷崛起的今天,這位年事已高的科學家也表達了他的種種擔憂。他警示世人: “強大的人工智能的崛起,要麼是人類歷史上最好的事,要麼是最糟的。對於好壞我們仍無法確定,現在人類只能竭盡所能,確保其未來發展對人類和環境有利,人類別無選擇。”

他還參與了美劇《生活大爆炸》,並且對其中的主角有精彩的調侃:“黑洞和謝爾頓有什麼共同之處?”答案是:他們都弱爆了(黑洞“suck”是指它能吸收一切,但同時“suck”也有弱爆了的意思)。

霍金走了,仰望星空的人,成為了星空

▲霍金和《生活大爆炸》中謝爾頓的扮演者合影。圖片來源:pikabu.ru

儘管聲譽與爭議並存,但沒有人不尊重霍金的科研精神,以及他對世人產生的激勵與鼓舞。

有人說,霍金的去世意味著“少了一個地球鏈接宇宙的VPN”;

也有人說:“人類欠他一個諾貝爾獎,而他屬於宇宙。”

在霍金離去的今天,人們將他與伽利略和愛因斯坦放在一起——在伽利略忌日(1642年1月8日)降世,卻在愛因斯坦誕辰(1879年3月14日)離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