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後還是先進,漢字和英文的世紀之爭

漢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文字,英文是使用最廣泛的文字,然而誰更先進呢,在這日益交融的世界,誰能最終取代對方?最近總能看到類似問題,竊以為,談文字本身來斷定其存亡,不免流於表面,真正決定它們存續的,另有其實。

落後還是先進,漢字和英文的世紀之爭


五千年前,許多古文明曾存在於這個世界各個角落,隨著時光流逝,他們大多也消逝在歷史塵埃之中,留下一堆堆殘垣斷壁,土石瓦礫,人們問古蹟而無聲,徒相顧望,不得其解。

可喜的是有些發達文明留下了文字,遂開啟了一道傳送之門,呈現出這個民族往時的榮光和智慧。文字就是這樣,有穿越時空的力量,讓後來人得以藉著它,探索新的路程

中華文明也是古文明之一,也是唯一一個沒有被中斷的文明,有著自己優美的漢字系統,在這漫長的歲月中,華夏族不斷兼納創收,開創了一個又一個人類文明的巔峰,人類能夠像今天這樣上天遁地,昌盛繁榮,其功大矣


落後還是先進,漢字和英文的世紀之爭


但這並不代表中華文明力壓群雄,一枝獨秀,像古埃及文明,精巧壯麗的金字塔,蓋世之奇觀,發達的埃及文字系統,雖然失去了其傳承者,但對後世其他文字影響深遠,比如腓尼基文字和阿拉伯文字等。瑪雅文明的天文學,數學和農學等也都異常發達,等等不一而足。然而他們都湮滅在時間長河中了。為什麼會這樣?

還是拿古埃及舉例。公元前3100年左右,美尼斯統一上下埃及建立第一王朝,過後經歷7個時期31個王朝的統治,在公元前343年,波斯征服埃及,隨後公元前332年,希臘馬其頓王亞歷山大滅波斯,緊跟其後的是羅馬的入侵,從此以後,埃及人一直處於異族的統治之中,失去了自主權,幾百年過後,埃及人連同他們的文字,慢慢消亡在了歲月裡,這片土地再也不屬於他們了。埃及較之其他文明,先於富強,卻在不斷內耗中裹足不前,最終被後來者趕超和覬覦,搶奪了文明成果。這不是個例,文明的終結,大抵如此。

雖說中華民族是勤勞勇敢的民族,但在歷史上也曾有過幾次危急時刻。第一次就是13世紀蒙古草原的崛起,宋朝繁榮已久,正處腐敗橫行,軍武羸弱之際,然後華夏族自主政權第一次被外族消滅,人民完全處於敵人的屠刀之下,喜歡屠戮的蒙古人如果舉起屠刀,華夏文明可能就此終結,幸得蒙古人更願意收稅,在中原建立了元朝,可惜,元朝是個短視的政權,視華夏文明如敝帚,不接受,不學習,自己又沒有更好的東西,所以變成了短命王朝,最終被漢族人趕跑了。

落後還是先進,漢字和英文的世紀之爭

然後第二次是滿清滅明,漢人第二次失去了自主政權,不過後來證明,此時的漢文明,根基深厚,系統發達,和滿清相比,差距巨大,自己的文明反遭吞噬,融合成了華夏族的一部分,甚至後期的滿清統治者已經不會說自己的母語(滿語)了,可以說是融合的相當成功。 當此之時,漢文明最大的危機,已經不再是落後民族的入侵,真正的威脅來至於更加先進的西方文明,自從西方資本主義興起,其工業技術得到長足發展,以英語為代表的西方文明進入殖民時代,堅船利炮打開世界,先進的科學技術,文化思想以英語為載體侵蝕世界各地,英語變成了世界的寵兒,先進文化的代表,大家爭相學習。反觀以中文為代表的漢文化,感覺是抱殘守缺,落後愚昧的糟粕。

在七十年代,計算機技術突飛猛進,人類迎來了又一次科技革命,這一次,漢字也迎來最大的一次危機,以英文26個字母為基礎的錄入系統讓漢字在這一領域毫無用處,漢字進入不了計算機。漢字看來要徹底敗於英文了,一時間漢字落後論盛囂塵上,很多人說只有漢字拼音化才能拯救中國,甚至有許多專家已經開始把漢字拼音化付諸實踐。出現了全拼音報刊。

這真是一段低聲下氣的時光,我們要努力去適應各種對我們並不友好的規則標準,甚至有可能一些東西不相兼容,以至於窮途末路,要放棄自己原本的東西。不過同時,也有許多專家在不同的方向尋找出路,1976年,臺灣朱邦復發明第一個形碼輸入法——倉頡輸入法,打開了電腦漢化的基礎,隨後1983年8月,王永明推出了劃時代的五筆字型輸入法,讓漢字輸入速度快速提升,破產了漢字無法適應時代的說法,隨著時間推移,到目前出現的智能拼音,或直接語音輸入(漢字單個字體一個音節,語音非常好辨認),甚至讓漢語漢字變得有些許優勢了。

落後還是先進,漢字和英文的世紀之爭


彼一時,此一時,經過改革開放40年,如今中國變得日益強大,國力和科技都取得了讓人驚歎的成績,大國復興在望,順理成章的也迎來了一波漢語熱,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學習漢語,我們自己也開始正視起傳統文化,目前很多小學開始了國學教育,漢字從以前被淘汰的邊緣到如今的大熱,其本身並無二致,在這大起大落背後,我們看到的是民族的衰落與崛起,然而顯見的是,漢字並沒有阻礙我們發展,這不是我們落後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我們自己的不足,富而驕,驕而墮,墮則殆矣。明清時的“天朝上國,物產豐富”讓我們夜郎自大,固步自封了。

再來說說英語,英語起源於何處呢,顯然它不是古老的語言,如果漢字是位老人的話,那英文應該就是一個小屁孩,不過這個黃毛小子是怎麼冒出來的呢?為何他能後來居上,成為了全世界最廣泛的文字呢

落後還是先進,漢字和英文的世紀之爭


從古至今,歐洲從來沒有實現過真正的統一,所以英語其實是各種“拿來主義”所形成的產物,歐洲最早的文明是古希臘文明,使用希臘字母,大約在公元六世紀,開始以拉丁字母作為拼寫系統的英文正式誕生,拉丁字母淵源於希臘字母,而希臘字母則是由腓尼基字母演變而來的。上文說過,腓尼基字母影響於埃及文字,可見其文字淵源之雜且遠。

經過千年中世紀的暗黑時代,歐洲人在痛苦中摸索著出路,最終迎來了文藝復興。1377年,英法百年戰爭開打,雖然最終英國戰敗,但經過戰爭的洗禮,其民族主義開始興起。隨後經過痛苦的內革,實現君主立憲制度,國內資本主義得以快速發展,1588年,由海盜組成的英軍擊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遂擁有了海上霸權,開啟了海外殖民之路,讓英國的旗幟插遍全球,成就了日不落帝國,也讓英語從一個小島語言,變成了世界上最廣泛的語言。這就是英語的勵志發家史。

落後還是先進,漢字和英文的世紀之爭


如果說漢字的發展路程,讓我們知道文字本身沒有侷限性,那麼英文的發展史就徹底的說明,民族強,則文字強,因為,同為拉丁字母系統的法文,德文就沒有如斯力量。民族的團結和努力決定了在這個世界上誰能佔據主動,能夠用自己的文化和科技去融化他們,如今,我們的國家必將回到強國行列,弘揚國粹,團結奮進,讓漢字重新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這是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肩負的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