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皇帝四次出家做和尚,迫使群臣集资四亿为其赎身,终被饿死

奇葩皇帝四次出家做和尚,迫使群臣集资四亿为其赎身,终被饿死

人们常说末代出昏君,其实不然,历史上众多的开国皇帝之中,也有不少人背着“昏君”名号,梁武帝萧衍就是其中之一。而且和其他沉迷美色、奢靡纵乐的昏君不同,梁武帝执迷的是佛教和出家。

梁武帝在位期间,不但下令大肆建立寺庙佛像,还喜欢一言不合就舍身出家做和尚,梁朝的大臣们为了这位“皇帝菩萨”,每次都要集资上亿钱去寺庙为其赎身。这些赎身钱归根结底都是收刮于百姓,梁武帝的这爱好,搞得梁朝官怨民愤,大梁走向衰败是必然的。

梁武帝在建康城建造了一座恢弘豪华的同泰寺,迷恋佛学的他,打着为民祈福的名号,每天早晚都去寺里烧香拜佛,开课讲解佛法。时间长了之后,梁武帝觉得光这样表现不了自己替百姓积福消灾的诚心,突发奇想地跑到同泰寺要求“舍身”,也就是出家做和尚。

奇葩皇帝四次出家做和尚,迫使群臣集资四亿为其赎身,终被饿死

皇帝要做和尚,这可谓破天荒第一次,简直是平地一声雷,把同泰寺的住持炸的晕头转向。可皇帝决心要做的事,谁敢真正阻挠,因此一番忐忑的劝谏无果后,住持便吩咐下面打扫寺庙,将梁武帝“供”在了寺里。国不可一日无君,梁武帝在同泰寺做了四天和尚后,大臣们终于成功把他请回宫里。回归朝廷后的梁武帝第一件事就是大赦天下,并改年号为大通。

皇帝的心思猜不得,昏君的脑回路有时更是清奇。回宫后没过多久的梁武帝在翻看佛书的时候,突然想到按当时的风俗,出家的和尚还俗,是需要拿一笔钱给寺庙“赎身”的。而上次自己什么都没给,就那样跟臣子回来了,显然很是违背诚心向佛的意愿。

奇葩皇帝四次出家做和尚,迫使群臣集资四亿为其赎身,终被饿死

于是,这位梁武帝没有任何预兆地又一次跑进同泰寺出家做和尚了。得知消息的大臣们,赶紧跑去寺里请梁武帝回去,被拒绝了。之后又连着请了几次,皇帝都无动于衷,大臣们终于明白他的意思,于是就一起集资凑了一亿钱给了同泰寺,这才将其请了回去。

如果梁武帝能就此收手,也许还能保留个“开国明君”的称号,可他偏偏还玩上瘾了,甚至没了分寸。没过几年,梁武帝又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三次出家,而且这次他还换了个新花样。梁武帝跑到同泰寺舍身的时候,当众许诺为了表示虔诚,这次他不仅要把自己的身子舍了,还要把整个皇宫里的人和全国的土地都舍给佛祖。

奇葩皇帝四次出家做和尚,迫使群臣集资四亿为其赎身,终被饿死

得知梁武帝再次出家且把国家都舍了的消息,大臣们简直苦不堪言,皇帝去寺庙舍得多,就说明赎回来的钱要更多。国库的储备资金不够,大臣们只好向下施压,地方的官员则转头向底下百姓收刮,层层剥削下,终于凑齐了两亿钱到寺里将梁武帝这尊“皇帝菩萨”赎回。一番折腾下来,梁武帝非但没反省给臣民生活造成的损害,还继续将出家玩得不亦乐乎,不到一年时间,他再次去同泰寺舍身,朝臣则再次筹资一亿钱将其赎回。

梁武帝痴迷出家无心政事,朝局一片混乱不堪。他的四次出家,搞得整个梁朝官怨民愤,哀声载道,可作为皇帝的他却毫不在意,甚至还在幻想自己一统天下。第四次出家后的一天晚上,日思夜想的梁武帝梦见北朝的刺史、太守们都来向自己投降,醒后他便把梦境告诉大臣们,并坚信这是一个好兆头。

奇葩皇帝四次出家做和尚,迫使群臣集资四亿为其赎身,终被饿死

了二十来天,恰好西魏的大将侯景派人来表示归顺,梁武帝一时喜不自禁。有臣子上奏,侯景本就是自东魏投奔西魏的,为人不可靠,可这时的梁武帝已经听不进任何劝谏。他坚信侯景的投诚就是当时好梦的验证,这是自己那几次出家的诚心感动了上苍,佛祖显灵来帮助自己,于是便封侯景为河南、大将军,并派大军去接应。

侯景本就不是真心投诚,在半路受到东魏攻击后,便决定叛变。他诱骗了梁武帝派来接应的大将做了内应,顺利进入建康城内,俘虏了梁武帝并将其幽禁在台城内宫。两年过后,曾经的开国皇帝梁武帝,活活被饿死在台城里。

奇葩皇帝四次出家做和尚,迫使群臣集资四亿为其赎身,终被饿死

时势造英雄,在分裂战乱的南北朝,梁武帝一手开创了梁朝,必定有其过人之处。而随着政权的稳定,他因沉迷佛教、热衷出家的个人喜好,搅得臣民怨声载道,整个国家都随之衰败,何尝不是“英雄造时势”,令人唏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