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產業實現規模化,是一個很長的過程,兩三、年不夠

2010年,我國把電動汽車上升為國家戰略,重點發展基於車載儲能電池的“純電驅動”電動汽車。在當時,我國獨樹一幟,是一項風險很大的戰略決策。十年之後證明我們的路走對了,成了領頭羊,我國政府的科技和產業部門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

從長遠看,氫燃料是汽車能源的一種終極解決方案,所以我國對氫燃料電池電動汽車的研發一直沒有停頓。近年來,隨著技術的進步,國家政府部門和上海、武漢等一些城市相繼出臺指導性文件,在研發產業基礎設施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引導並鼓勵氫能和氫燃料電池技術的開發。國內的大學、研究機構和汽車企業加大了研發投入強度,並取得了階段性的進展。可喜的是,當前中國的大型能源公司開始高調進入,紛紛將氫能納入公司的發展戰略,加大對氫能技術的研發投入。

相關零部件和專業性公司也在快速增長。2017年,全國燃料電池商用車的產量達到了1226輛,燃料電池電動車開始進入試運行階段。但是,從運用期向產業化轉型是一個十分艱難的過程,一些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對此已經做了長期的努力,有的半途而廢,我國企業對此要有充分的準備。

有兩點值得注意:第一、氫能是一種普適性的能源,氫燃料電池是一種普適性的轉換裝置,氫能開發和利用中,難度最大、最典型的應用場景是氫燃料電池汽車,把它作為氫能利用的技術突破口是很好的選擇。

另外,氫燃料電池汽車對儲能電池的電動汽車不是一般的替代關係,兩者在行駛中都是零排放,在不同的運行場合各有所長。所以從長遠來看,要將是車載動力電池的電動汽車與氫燃料電池汽車並行發展,不可顧此失彼。

我國氫燃料汽車何時能實現規模化發展?陳清泰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是一個很長的過程,不是兩、三年能實現的。

氫能產業實現規模化,是一個很長的過程,兩三、年不夠

氫能源汽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