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改名最成功的城市,改前無人知曉,改後聞名世界,知道是哪嗎?

黑妹李麗霞


改名最成功的要數張家界了。改前名字叫大庸,試問全中國有多少人知道?改後國人不知道的不多,甚至享譽世界……

張家界位於湖南省西北部,地處雲貴高原隆起和洞庭湖沉降區的結合部。特殊而獨特的地理位置,讓張家界的地形非常複雜。但是,地形越複雜,遊客越多啊,誰會去看一望無際的大平原呢,不都奔著奇山異嶺去的嗎?

張家界境內有很多種不同的地貌,有山地、岩溶、丘陵、崗地和平原等,其中山地就佔了張家界總面積的七成以上。張家界極具特色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放眼世界都非常少見。僅有山不行,還要有水,張家界境內河流縱橫,主要是澧水和漊水。有水的地方才有靈氣,這話一點都不假。

張家界的美,早在七十年代末就成為國家關注的重點。

1982年9月,張家界成立了國家森林公園,這是中國第一家。

1988年8月,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的名單上,多了張家界武陵源風景名勝區的名字。

199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武陵源風景名勝區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這份榮譽可是一般景點能得到的。

2004年2月,世界上第一《世界地質公園》名錄公佈,張家界的絕美風景榜上有名。

現在的張家界,旅遊資源在國內屬於一線。張家界形成了武陵源風景名勝區,包括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楊家界自然保護區、天子山自然保護區、索溪峪自然保護區四大寶中寶。

除了自然風景,張家界還是個多民族聚居區,有33個少數民族,擁有非常豐富的少數民族特色人文景觀,吸引了世界上大批遊客,在海內外的旅遊圈擁有極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風靡全球的電影《阿凡達》,就在張家界取過景。

86版《西遊記》的《三打白骨精》,很多經典的場面也是在張家界拍的。比如孫悟空被唐僧打發回花果山水簾洞,扮演小猴的就是張家界的中小學生。六小齡童還親自上陣,給孩子們做示範動作。

這就是張家界驕傲的底氣,可以說這是“老天爺賞飯吃”。你不吃都對不住老天爺。但是,在1994年之前,並沒有張家界市。很多人都忘記了張家界市之前的市名——大庸市。張家界,就是大庸的鳳凰涅槃。

因為這裡是古庸國的地盤,所以取名大庸。商周時,這裡又是荊楚的地盤,到了春秋戰國時的楚國,大庸屬於楚國的黔中地區。秦王掃六合後設置郡縣,大庸屬黔中郡慈姑縣。黔中郡實在太大,漢朝從黔中郡拆出武陵郡,慈姑縣拆分為孱陵、充縣。

到了三國爭霸時,吳景帝孫休把嵩梁山為天門山,武陵郡改名天門郡。著名的天門山,名字就是這麼來的。詩仙李白膾炙人口的《望天門山》: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寫的就是這裡。

之後,大庸的名字變來變去,直到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把慈利州改回大庸縣,是澧州的轄縣。大庸還曾被湘西州管轄過,因為湘西北面積太大,需要一個地級市,1988年5月設立地級大庸市。

大庸成了地級市,實現升級換代,不過也出現一個問題。大庸的旅遊資源雖然豐富,但名氣反而不如境內的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如果還叫大庸,對開發張家界的旅遊資源是很不利的。於是1994年,大庸這個地級市的名稱被張家界取代,向世界盡情地展示自己的絕代風華。

可這裡為什麼要叫張家界呢?這名是怎麼來的,似乎和張姓有關係?還真有關係。明孝宗的時候,也就是公元1488年至1505年,永定衛大庸所指揮使張萬聰鎮守大庸有功,朝廷決定賞他什麼。盤算來盤算去,就把某一片山地賞給了張萬聰,這片地就是現在的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附近。張萬聰家族世代在這裡鎮守,人人都知道這裡是張家的地盤,慢慢的就把這裡叫成張家界了。


地圖帝


大家好,我是傑哥,頭條號:傑遊四方。說到中國改名最成功的城市,大多數都是由於這裡著名的景區而改名的,下面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


1,張家界:原名大庸市,位於湖南西北部。是中國最重要的旅遊城市之一,這裡有著名的中國第一個森林公園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天門山景區,武陵源,寶峰湖等。

2,都江堰:原名灌縣。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景區,中國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2000多年一直髮揮著防洪和灌溉的作用。這裡還有著名的青城山風景區,熊貓寶寶也棲息在這裡。

除了以上兩個城市外,還有最接近天堂的香格里拉,原名中甸,從今的小漁村寶安縣,改名後,聞名世界,如今是中國四大一線之一深圳。九寨歸來不看水的九寨溝,原名南坪縣,改名後九寨溝在國際上的地位大大提升。

好了,以上這幾座城市,就是中國改名最成功的示例。


傑遊四方


最成功的應該就是香格里拉吧。

記得年輕的時候看小說《消失的地平線》,看的異常激動。裡面描述的就是時間靜止的地方,香格里拉。後來中甸把自己改名為香格里拉,成為了最火爆的旅遊目的地之一。

我覺得在改名最成功的地方里,中甸應該是最成功的。

另一個改名成功的地方是大庸,改名為張家界。過去這裡是土匪聚集的地方,非常猖狂,解放軍花費了很多努力才剿滅了土匪。但是這裡的名聲卻不太好,後來發現這裡風景很美,於是改名為張家界,有人說是張開懷抱的意思。但是不管怎麼說,改名非常成功,成為了世界級的旅遊目的地。

另外比較成功的是四川的都江堰和九寨溝,前者過去名字叫灌縣,後者之前名字叫南坪縣,怎麼聽都不如現在改的好聽。

還有一個改名我覺得也不錯,就是旅大市改成了大連市,之前的名字確實有點拗口,還是大連比較好聽。

一個好名字對於一個目的地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昨天我還跟石家莊的朋友討論他們的城市名字,什麼時候改了。他說希望叫常山,我說希望叫白求恩,更國家化。


老遲


中國改名“最成功”的城市應屬香格里拉縣。香格里拉縣原名“中甸縣”,處於滇、川、藏三省區交界地,為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下轄市及首府所在地,中國三江風景名勝區的中心地帶,其中不僅有巍峨雄偉的太子雪山、白芒雪山、哈巴雪山,還有被譽為藏區八大神山之首的、號稱“雲南第一高峰”的“卡格博峰”。國土面積11613平方公里,總人口17.46萬,包括藏、漢、納西、傈僳和普米等25個民族。

“中甸”是個非常質樸的名字,意為“酋長住地”或“飼養犛犏牛的地方”。改名前曾是一個隱藏在雪山深處的毫不起眼的縣城,以林業為主要經濟來源。在香格里拉,面對著這些白雪皚皚的高山和清亮靜謐的湖水,彷彿置身於美麗的仙境。雖然中甸縣擁有絕美秀麗的風光,但這樣的景色,在川滇藏區並非獨一無二。再加上,當地經濟非常落後,接待能力很弱,全縣沒有一家酒店,1995年,這裡僅接待遊客1200人次。

1933年,英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在長篇小說《消失的地平線》中,首次描繪了一個遠在東方群山峻嶺之中的永恆和平寧靜之地,一個雪峰峽谷遍佈、廟宇深邃、森林環繞、牛羊成群的世外桃源,希爾頓稱之為“香格里拉”(Shangri-La,意為“心中的日月”)。直到希爾頓的這本小說廣泛流行,人們心底那對於完美家園的幻想才被喚起,在美國和歐洲迅速掀起了一股“尋找香格里拉”之熱。

“Shangri-La”一詞,源於藏經中的“香巴拉王國”,在藏傳佛教的發展史上,其一直作為“淨王”的最高境界而被廣泛提及,意為“極樂園”,是藏傳佛教徒嚮往的理想淨土。在現代詞彙中它又是“伊甸園、理想國、世外桃源、烏托邦”的代名詞。佛學界普遍認為,“香巴拉”是一個虛構的世外桃源。

據記載,第一個找到香格里拉的是一位新加坡商人,他根據希爾頓的描述找到了位於雲南的迪慶。但是,關於香格里拉的所有傳奇還未一一破解。希爾頓曾經去過很多美麗的地方,人們很難根據他的行蹤確定香格里拉的具體位置,希爾頓本人也未對香格里拉的原型做詳細說明。因此,直到今天仍有人對迪慶的“香格里拉”身份表示懷疑,還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西藏古典傳記中的“香巴拉”才是香格里拉的真正所在。在西藏的經典中,香巴拉被描繪成一個為雪山環繞,天地之間純淨如水的絕妙仙境。據說其中還到處是林立的黃金佛塔,那裡的景色跟希爾頓的描繪極其相像。

1996年10月,“在雲南尋找香格里拉”的考察啟動,1997年9月,雲南正式宣佈:舉世尋覓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就在雲南迪慶。這一消息,立刻引發全球轟動。2001年,“中甸縣”正式更名為“香格里拉縣”。

2000年,香格里拉正式更名之前,其旅遊人次已猛增至119萬,而2016年,在正式更名15年後,其旅遊人次又增長了10多倍(1481.79萬)。如果與1995年的1200人次相比,20年間,“香格里拉”的遊客規模增長了1萬多倍!在整個國際都是著名的旅遊勝地,更成為了雲南省旅遊的名片,也可以說成為一個獨特的品牌了。


剛行路上


改名最成功的是黃山,改名前叫徽州,安徽省來自安慶和徽州,徽州最出名的是徽墨徽商,黃山以前沒名氣,只知道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還有黃山牌香菸得過中國第一名牌香菸,現在徽州靠邊站,徽文化靠邊站,黃山才是老大,大不了以後安徽更名為安黃省


分享到:


相關文章: